ADVERTISEMENT
採購電腦說難也不難,反正就是把需要的零組件買齊,然後把它們兜一兜,就可以讓電腦動起來,不過如果希望能將花費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就是一門學問了。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組出十項全能的電腦,所以採購的重點就是要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
快速瀏覽:
套裝電腦彈性較小
套裝電腦指的是由Asus、MSI等電腦廠商接販售整套組裝好的電腦,除了有一般桌機的型式之外,一體成型的AIO也可以算是套裝電腦。套裝電腦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麻煩,從購買開始就不需要花太多腦筋,購買後也不用組裝,拆開包裝就可以直接使用,出了問題還有原廠提供的還原系統與保固服務。
但是服務的另外一面就是需要費用的意思,雖然電腦廠商並不會直接向消費者收取還原系統或是保固的成本,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還是會反應在售價上,最後還是需要由消費者來負擔。除此之外,廠商不可能為每一位消費者量身打造電腦,所以消費者只能從廠商提供的款式中選擇比較符合自己需求的機種,難保不會發生無法滿足使用者特定需求的狀況。
▲套裝電腦的好處是不需動手裝、壞了找保固。
▲還原系統固然可以省去不少重灌的麻煩,但是相信有很多讀者對於廠商提供的隨機軟體敬謝不敏。
DIY組裝最靈活
倒也不是說套裝電腦不好,只是身為電腦玩家,自己DIY組裝電腦除了可以自主挑選所有零組件,也可以省下廠商售後服務所產生的價差,更重要的是,許多電腦王的讀者或許都跟筆者一樣,不時手癢想要裝電腦,但是平常大概只有幫別人裝的機會,要是自己有機會能夠買電腦,當然是要自己裝才能滿足心中對DIY的欲望。
覺得DIY最大的優點就是什麼都是自己來,不用受限於套裝電腦規格的限制,可以客製化組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電腦,不必擔心買到的零組件效能不夠力,也可以只買剛好夠用等級的零組件,避免花錢買到用不到的冗餘效能。
先問問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就如同在上一段提到的,想要的功能是什麼,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搞懂自己需要哪方面的功能後,才能決定要買哪些零組件。以最一般的需求來說,文書機對於效能的需求最低,只要能夠開機大概就能滿足文書軟體的需求,以筆者的工作環境為例,使用Pentium 4 2.8GHz處理器的電腦就嘎嘎叫了,不需要配備太好的硬體。
但是若是有遊戲需求的話,不但處理器的需求會比較高,顯示卡的需求更是比文書機多出許多,再加上螢幕主流的解析度已經達到1920 x 1080,這麼高的解析度勢必會加重顯示卡的負擔,更別提開啟特效以及反鋸齒所造成的效能衰減。想要好好玩遊戲的話,最好能夠痛下心買張中高階以上的顯示卡。
用功的好學生,在課業上對電腦有特殊需求的話,自行DIY組裝也可以將預算集中在最重要的零組件上,有平面設計需求的同學可能不需要太好的顯示效能,可以在稍微控制處理器預算的情況下,購買較專業的螢幕以及繪圖板,若是有3D繪圖的需求的話,則是可以將遊戲顯示卡換為專業繪圖卡。若是就讀於電資、工程學群的讀者,或許有編譯程式以及數值模擬等需要大量運算的工作,因此可以把錢砸在處理器上,其他的零組件再依剩餘預算來分配。
最好預留升級空間
有些套裝電腦可能會因保固條款的不同,在使用者拆開電腦或是更換零組件後讓保固服務產生問題,或是產生額外的維修費用,但是自己裝電腦就不會遇到這種狀況,能夠自由升級電腦配備。筆者將升級簡單地分為2類,首先是因為購買當下預算有限,將部分零組件於半年、一年後再買齊,其次則是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覺得效能不敷需求,而替換不足的部分。以前者的情況而言,最容易控制預算且不會造成浪費的零組件是顯示卡,讀者可以於購買時先以內建顯示頂著,待存夠錢之後再買張夠用的顯示卡。
後者會遇的狀況大概會發生在處理器、顯示卡效能不足應付新遊戲或程式,再不然就是硬碟空間不夠用。處理器腳位未來的發展趨勢很難預測,我們能做的準備只有盡量挑選較新的晶片組,提高支援後續推出的處理器的機會,要不然就是乾脆選擇低階主機板,升級時整套換掉。顯示卡和硬碟部分不像處理器只要腳位不相容就無法使用,以PCI-E及SATA介面為例,新版本的設備都可以安裝在舊版本的主機板上使用,頂多是效能受到影響。
長久配備一次到位
至於螢幕、機殼、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筆者建議能夠一次到位,購買品質效好的產品為佳。螢幕本身就是久久買一次、買一次用久久的配備,如果在起初為了省個五百、一千,而買到自己不滿意的產品的話,處理起比較麻煩。至於機殼則是因為它不會有什麼耗損,只要不被外力破壞,要用個10年也不是問題,頂多是遇到前置USB等介面規格汰舊換新,屆時添購前置面板,電源供應器因為攸關電腦整體穩定,而且不好的電源供應器可能在臨終前帶著其他零組件陪葬,因此還是不要買便宜貨比較好。(便宜貨不等於低瓦數,而是指規格不完整的產品)
(後面還有,處理器:多核心時代,雙核心足矣)
SSD : )
只有Windows 8是11.1版
W7是否也會升級到11.1 那就要問微軟了
> 記憶儲存:SDD價格甜蜜點到來
>
> SSD : )
已修正了,謝謝提醒。
> DriextX的最新版是11.1版才對
>
> 只有Windows 8是11.1版
>
> W7是否也會升級到11.1 那就要問微軟了
Windows 8仍未上市,目前官方最新版仍是DirectX 11
再者,API必須作業系統 軟體 顯卡三方支援才能使用
目前也只有DirectX 11符合這個標準
用itx主機板的注意事項:
大部分itx主機板只能用盒裝風扇或小型風扇,
市售風扇大都裝不下去,要用之前要確定尺寸。
一點慘痛經驗供大家參考。
在這篇就都沒有提到了啊ˊˇˋ
(還是也把E3歸類成i7那一級的?)
囧rz
> 原來 i5-3470 叫做高階
> 囧rz
等級是相對的,把Core i5當作高階沒什麼問題
AMD還只有到Core i5這個價位的產品,
文章也有提到Core i7等級更高,並沒有說Core i5就是最高級
Intel也會把處理器分成
Value Mainstream Performance Extreme四個等級
也有人用低 中 高 極致 四個等級做產品區隔
不曉得Core i5有什麼理由不能叫高階
況且這分類本來就是通俗的分類
沒什麼好奇怪的
> 等級是相對的,把Core i5當作高階沒什麼問題
> AMD還只有到Core i5這個價位的產品,
> 文章也有提到Core i7等級更高,並沒有說Core i5就是最高級
>
> Intel也會把處理器分成
> Value Mainstream Performance Extreme四個等級
> 也有人用低 中 高 極致 四個等級做產品區隔
> 不曉得Core i5有什麼理由不能叫高階
> 況且這分類本來就是通俗的分類
> 沒什麼好奇怪的
以T客邦鄉民來分的話
i7-3960X、i7-3930K:高階
i7-3820、i7-3770K、i7-3770:中階
其他剩下的:低階
對於準備將使用多年的電腦,更換新主機的人來說
實在是不可多得好文章
1. CPU:INTEL的選i3以上;AMD的選4核以上。
2. VGA:NVIDIA的選GTX560或GTX660以上;AMD的選HD6850或HD7770以上。
3. RAM:有三年保以上大牌,如勝創、創見、金士頓、威剛。時脈選DDR3-1600(非XMP),用32位元系統則裝4GB;64位元系統則4GB*4裝到滿。
4. HD:選1TB以上,7200轉,1TB單碟,64MB記憶體。
5. POWER:400W以上80 PLUS大牌。如七盟、酷媽、海韻、全漢、保銳等。
6. CASE:選NT$1000以上有牌的,散熱效果比較好。如酷媽、保銳、全漢、聯力等。
7. 光碟機:除非有看藍光需求,否則一般SATA介面24X DVE燒錄機足矣!
8. 滑鼠:800dpi以上光學鼠,USB介面。
9. 鍵盤:如果有遊戲需求,選PS/2介面鍵盤,一般使用可用USB介面。
其實不用追高,以上的配備做任何工作都可輕鬆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