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Clear Type彌補解析度
在傳統的字體渲染中,是以整個像素為單位,所以當解析度不足的時候,就會很誠實地顯示鋸齒狀的自己邊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毛邊;而Clear Type就是種次像素渲染的方式,它是以次像素為單位,顯示時像素就可以當作3個次像素來使用,渲染出來的文字,邊緣的鋸齒狀就會柔化許多。
▲Surface的螢幕雖有Clear Type的技術彌補解析度的不足,不過放大後仍然模糊,不適合觀看電子雜誌。
關鍵字:Clear Type
Clear Type是微軟提出的字體平滑技術,主要是針對LCD液晶分子排列的特性,運用次像素(R、G、B)單獨發光,減少字體邊緣的鋸齒狀。
斜線1是未使用任何處理的斜線像素放大圖,2則是使用使用反鋸齒技術,3是1的像素排列方式,最後4則是Clear Type的運作方式。從斜線4可以看到,相較於原始的斜線3,它使用子像素(R、G、B)做為模糊渲染的手段。從視覺來說,透過Clear Type處理後,眼睛會被錯覺欺騙,字體邊緣看起來會更為平滑。(圖片來源:Wikipedia)
解析度關鍵在記憶體通道
此外,晶片效能不足也是Surface RT採用較低解析度的原因。從附表中可以看到,Tegra 3的記憶體通道只有單通道。如果採用更高的解析度,高解析度畫面所產生的資料傳輸量勢必很大,單通道的記憶體通道也無法處理如此龐大的資料流量,Tegra 3的單通道設計也就無法負荷。反觀蘋果在設計A5X時,就將記憶體通道擴為四通道,這也是為什麼iPad 3能夠順暢運行系統以及視網膜螢幕的原因。
在主觀使用上,筆者相當欣賞微軟Clear Type的技術,讓解析度較低的Surface RT顯示文字不會像iPad 2以及iPad Mini那樣的模糊,文字可讀性高出許多。相較於Mac OS X以及iOS使用的標準渲染技術,只要採用螢幕解析度較差,字體就會明顯模糊許多,例如iPad 2、iPad Mini以及Macbook Air 11、13。換句話說,當你使用同樣台MacBook Air 11吋,觀看Mac OS X以及Windows 8的畫面,就會發現Windows 8的文字較為銳利,這就是Clear Type的影響。而iPad Mini如果能搭載這樣的子像素渲染技術,有沒有視網膜螢幕也就不是這麼重要。
▲Surface RT效能只能算是堪用,RT版作業系統運行起來還是會受到限制,當系統效能超載的時候,就會看到圖片中的空白狀況。
螢幕亮度高、色偏較大
Surface RT搭載的螢幕,除了文字呈現表現不輸iPad 4視網膜螢幕外,亮度高也是一大優點。最大亮度高達423 nits,而iPad 3則是393 nits。不過在AnandTech網站的螢幕進階測試顯示,Surface RT的色彩精準度不佳,相較於iPad 4的幾近完美的色彩精準度,這方面就遜色許多。
在日常使用下,Surface色偏情況對操作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有美工、攝影需求就得考量這點。色彩準確度表現上,iPad 4還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Surface RT亮度大的時候遠比iPad 4高亮度模式來得耗電許多,Windows系統也會提醒你降到一半亮度以下,才能擁有6小時以上的續航力。
▲iPad 4以及Surface的正面比較照,可以發現4:3以及16:9的螢幕比例有相當不同視覺感受。
16:9僅適合橫向
Surface採用16:9螢幕,若與iPad系列相比更適合看影片,但是比較不適合觀看雜誌。除了前述所提的重量較重,16:9這種螢幕比例,做為需要手持的平板時,機身重量以及重心就不適合持握。拿Surface來看電子雜誌除了不順手外,直立螢幕觀看PDF頁面,缺少4:3那種適當比例的翻頁感覺,橫置於桌面還是Surface的最佳使用方式。
▲Windows 8的招牌主畫面在直立的Surface螢幕上顯得十分狹長。
▲桌面在這種比例下使用,也是滿特別的視覺感受。
.
▲16:9的螢幕直立觀看電子雜誌同樣詭異,並不是舒適的觀看方式。
▲如果直立使用Surface,就會發現16:9的螢幕比例拿來上網真的滿詭異的,畫面拉很長但是字體都很小,讓人難以閱讀。
▲Surface預設會隨著機身轉動畫面,如果要關閉自動轉動畫面的功能,就要到螢幕解析度的設定視窗,來取消「允許畫面自動旋轉」功能。
(後面還有:相機、地圖、輸入介面篇)
> 不懂Windows 陣營在腦殘什麼,堅持要16:9
我覺得是為了多工...
Metro某些程式支援分割畫面 (我不知道是不是全部都有)
像這樣
http://imgur.com/LCrfE2d
印象中要達成能啟用這個條件的解析度最低就是1366x768...
對岸淘寶就有白牌的Win8平板是1024x768的樣子啊...
不過16:9的缺點真的是
拿直用起來就是哪裡怪怪的...
(我自己就用ME400C啊...)
至於旋轉鎖的話
其實不用進到傳統桌面
右邊滑出來的設定->螢幕那邊就能開關了...
(亮度條上面那個)
不過如果要寫一篇電腦王的專題報導,用Touch Cover來撰寫就是事倍功半 (O)
> 不懂Windows 陣營在腦殘什麼,堅持要16:9
依您的說法:
不懂Apple 陣營在腦殘什麼,堅持要16:9(iPhone5)
不懂Samsung 陣營在腦殘什麼,堅持要16:9(Note2)
不懂HTC 陣營在腦殘什麼,堅持要16:9(J Butterfly)
自己應該也感覺得出來矛盾點吧
只有萎軟16:9出的是平板電腦
其他廠牌都是手機
不懂在腦殘什麼...
> 果然App數量還是個障礙,當年Android也曾經被詬病過,看樣子要等個兩三年才能買
現在市集真的都冷清清的
成語用錯了吧...因該是事倍功半吧╮(╯_╰)╭
> 不過如果要寫一篇電腦王的專題報導,用Touch Cover來撰寫就是事半功倍,會讓你想要立刻改用筆電來完成。
> 成語用錯了吧...因該是事倍功半吧╮(╯_╰)╭
寫的時候寫事倍功半,哪知道被改錯改成事半功倍...╮(╯_╰)╭
雜誌上寫的是正確的唷
> 果然App數量還是個障礙,當年Android也曾經被詬病過,看樣子要等個兩三年才能買
市集真的很...冷清...很多常見的APP找都找不到
要平板不平板...要筆電不筆電...╮(╯_╰)╭
但是它碰到的是已經成熟的Android還有iOS平板
會被拿來比較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 看到這個特規的電源接頭就完全不會想買了 … ╮(╯_╰)╭
特規的確滿令人反感,出個門要帶好幾種插頭...
不過它應該是為了吸附式設計才使用特規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