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me 系列2】兩個人,一個 App,這也叫創業?

【Everyday.me 系列2】兩個人,一個 App,這也叫創業?

創業的定義是什麼?小編自己的答案是:創業=愚蠢。每個人都能創業,七年前小編的老爸退休,跟小編嚷嚷著要「創業」,拿了五十萬去開了間漫畫店。三年之後,小編不但血本無歸,而且總計三年下來賠了一百多萬。這過程就是一般人所定義的「創業」,創業過程一定有輸有贏,但如果你什麼都沒學到,結論就是愚蠢。

事後諸葛,小編在那三年犯了很多顯而易見的錯誤,最大的錯誤就是自己身在出版界,自己的老闆都不只一次說過紙本書即將終結的意見,而小編還天真的以為漫畫不是紙本書、小編比老闆聰明,最後用自己的存款證明了老闆永遠是對的。科科。

以上牢騷與本文無關。

上次第一篇Everyday.me的實驗性報導刊出之後,小編第一天一直注意著網友的反應,然後看了留言,很沮喪地在自己的臉書上PO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Everyday.me 系列2】兩個人,一個 App,這也叫創業?

PO出來沒多久,PC home雜誌的主編W.L.就經過小編的位置,問小編發生了什麼事。

「我以為這樣的報導可以帶給網友一些比較正面的看法,但你看看這則留言,把人家的辛苦輕描淡寫的打翻掉,這真的讓人很沮喪,這叫我怎麼拿這種問題去問受訪者?」

W.L.不愧有女性的耐心(雖然編輯部已經很久沒有把他當女人看了),細細看了那些報導所有的留言,然後說:「其實我覺得他講的也有幾分道理。」

「什麼?你講的是人話嗎?」小編非常的驚訝。

「你懂APP這個產業嗎?你瞭解怎麼開發APP嗎?他們的經營模式是什麼?他們的硬體、軟體、工作流程是什麼?這個團隊怎麼分工,他們要怎麼賺錢?你懂嗎?」

小編說不出話來。

「那你怎麼能武斷地說,他的留言是錯的呢?」

說完,W.L.就慢慢地從小編的座位後面飄走。姿態之優雅,步伐之輕靈,不愧是編輯部的一姐。

到底如何用App創業?

正如W.L.說的,我們不是處在那個產業的人,我們對於那個模式是陌生的。就算小編自認為自己創業過,也繳了一百多萬的學費,但小編也依然說不出來,怎麼靠App來創業。

那對我而言是個陌生的領域。既然如此,連我都不懂,又怎麼期待別人能夠瞭解?

但也才更需要透過網路、透過報導,讓有心瞭解的人,來明白更多你與我過去都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不是嗎?

因此,小編將前兩天留言的問題彙總起來,將問題傳給林祐德、林裕寬兩位先生,本來只想用Email簡答,但因為兩人工作太忙,小編最後決定還是在除夕的前一天,去他們的工作室直接採訪較快,因此採訪整理內容如下。

Q1:為什麼沒有Android版本

Chia YT:只能用 iPhone ?

Akun Lin:怎們會想回台灣?住台灣北部嗎?
最近常下雨,有沒有又想去美國的想法 = =?
Android為啥沒有?

 

A:

【Everyday.me 系列2】兩個人,一個 App,這也叫創業?

▲林裕寬

(裕寬)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最兇的是過去我在Google的同事,畢竟過去我負責的還是Android的產品經理。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好尷尬啊!

但是這個選擇其實是從使用者為出發的考量。這與目前使用者手上的機器有關,畢竟iOS的機種比較單一,而Android系統的機種規格太多,一開始無法一一顧及,我們選擇先做好一件事:在iPhone上面開發,可以獲得比較多的使用者,之後再來慢慢擴張。

另外,我們也希望在一開始先試著觀察看看這個主意會不會成功,當然要先選擇主要的市場來觀察,我們鎖定的是歐美市場當做全球的觀察站,而歐美市場的iPhone使用者還是屬於觀察比較敏銳的一群,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比較正確的經驗值。特別是當我們要去找天使投資人的時候,那群人使用iPhone的比例更高,這些都是促使我們先開發iOS版本的原因。

當然,另外一點是,祐德在iOS方面的設定能力很強,過去也開發出許多成功的APP,開發速度快,也是原因。

是的,我們目前住在台灣北部,台北。而在過完年會回美國一個月,但跟天氣無關,是因為要回去跟投資人報告工作進度,並且與其他設計團隊交換心得,以及討論遇到的一些問題。

Q2:兩個人的分工方式?

吳國裕:嗯,所以說這是一個兩人一起開發的 app 囉,比較有興趣想問的是…在台灣生活還習慣嗎?

 

A:

【Everyday.me 系列2】兩個人,一個 App,這也叫創業?

▲林祐德

(裕寬)目前祐德主要是負責開發iOS端的介面、程式,而我(裕寬)則是負責寫網站、Server端的程式,以及除錯。我們兩人則同時還兼客服的工作,有時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回饋資訊,俄羅斯、土耳其、台灣、大陸等地的詢問、意見都有。最有趣的是來自伊朗的用戶的回覆,那邊對於資訊的管制其實是很嚴的,與這些使用者溝通其實很有意思。

我是十歲就去美國念書,但後來有在Google大中華區工作過,也回來過。而祐德則是五六年前才去美國念書、工作,我們兩人都是道地的台灣人,這裡是我們的家,當然沒有習不習慣的問題。

Q3:台灣與美國開發環境的不同?

謝菌:台灣的開發、發展環境和美國有沒有什麼不同。或者是以在美國的經驗來看,思考方式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A:

(裕寬)兩邊的人才都很優秀,但在美國開發時,這方面創業的人才比較多,投入的人力也多,擁有比較多的經驗。因此在學習上可以有比較多討論、分享的空間。有時不管你想得到、沒想到的問題,都有人會跟你分享。

尤其是他們開發的規模大、使用者的數量大,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以及經驗都可以找到有人告訴你他們遇到過這個問題,告訴你他們的解決之道。

Q4:台灣與美國使用者的特性?

En-Pu Chang:如何在台灣這樣的環境繼續這樣的創業?台灣的使用者特性,以及慣用的社群網站較少且並非國際主流,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和挑戰下,繼續優化Everyday.me?

 

A:

(裕寬)在台灣用facebook、Line的人其實也是滿街都是,對於「主流社群網站」來說,不愁找不到使用者。反而是在美國那邊,也許是因為我們住在美國矽谷,也因此周圍的人比較喜歡嘗試新的App機率較高。他們手機裡頭裝了許多稀奇古怪的App,小眾軟體服務比較多,一見面就互相分享討論何者比較好用。

因此回到這個問題,因此在兩邊開發,基本上都可以搜集到主流使用者的資料,也都是國際主流的使用者資料,這點我們倒不擔心。我們現在主要擔心的是我們的服務不夠好用,無法吸引到台灣足夠的使用者來嘗試我們的服務。

<後面還有:「兩個人,一個App,這也叫創業?」>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dearallan
1人給推

1.  dearallan (發表於 2013年2月08日 22:08)
主編W.L.真的很厲害…等於是在說:「上一篇介紹文本來內容就有些貧乏了,當然會有許多聲音出現。」

這次這篇看完,就覺得這二位真的聰明,美國競爭這麼激烈,又愛喜新厭舊,既然選擇先做好一件事、而且做小眾市場,回來台灣順便開發這處女地不是更容易站穩腳步與取得新聞性嗎?
wast
3人給推

2.  wast (發表於 2013年2月09日 16:16)
t客邦編輯加油! 在台灣一般人對軟體的思維就是賤價....廠商短視近利只著重於硬體發展上...消費者也這樣被養成....後PC時代軟體才是決勝的關鍵!台灣代工業在不願意去經營軟體 只能永遠搶毛五毛六利潤....╮(╯_╰)╭
bingowu
2人給推

4.  bingowu (發表於 2013年2月13日 18:38)
(⊙ˍ⊙)台灣有這些年輕的傻瓜真好!app創業真是個好點子,但要小心大陸的山寨文化....成功後被幹掉的防人之心不可少
PCABC
5.  PCABC (發表於 2013年2月19日 21:58)
真沒想到我的留言被選中啊

但是回答的內容跟我糾結的重點根本無關

創不創業、APP要怎麼寫、資料要放在哪我都沒意見

我在意的是"回國"這兩字

"熱血最強!獲矽谷創業基金的兩名台灣大男孩,帶everyday.me」回國築夢"

搞得好像連厲害的人都非回國不可、搞得好像台灣的軟體市場多讚

本來想祝兩位"傻子"成功

但想了想 明明是我比較廢

回了台灣一樣可以做事 但生活費可以少很多啊

同樣的一筆基金 在台灣可以撐更久

真不愧是聰明人 哈哈哈哈哈

祝兩位大師突破萬難 早日成功

(≧▽≦)(≧▽≦)(≧▽≦)(≧▽≦)(≧▽≦)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