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日前T客邦報導了 Google Reader 將於7月1日停止服務,相信不少人對此都錯愕不已。Google Reader 前產品經理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替 Google+ 的下一步布局。但這麼做對 Google 真的好嗎?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T客邦取得虎嗅網文章授權,與大家一同探討。
跟亞馬遜與蘋果相比,谷歌更年輕,但它反而悄然無聲的老了,比微軟還要老。
朋友跟我說,你那些打算寫的blog要是再拖著不寫,拖過7月1號Google Reader關閉了我們就看不到你blog了。這個笑話講得很好,所以我決定最近多寫點,我們就從Google Reader開始吧。
一、社會化對搜索的更新與衝擊
Google Reader的前產品經理在Quora回答了關於Reader關閉的問題,導致Google Reader被關閉的主要原因是Google Plus。這並不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從Google把Reader的分享功能強制轉到Google Plus之後,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
Google Plus是一個讓我非常不喜歡的產品,但討論這個產品,必須要從搜索和社會化的關係說起。幾年前,SNS尚未覆蓋到足夠多的人口,那時候搜索引擎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這個很好理解,人們碰到一個問題,會去Google搜索答案。比如現在這件事,如果幾年之前,人們會去Google搜索「為什麼Google Reader被關閉了」。但現在,SNS已經覆蓋了足夠多的人口,事情發生了變化,現在你應該不會再去搜索這個問題了,而是會去你常用的SNS上,把這條問題貼出去,然後你就會收到很多答案,有一句話的回答,比如「因為Google Plus」,「因為RSS不重要了」,也會有人給你一些鏈接,這些鏈接帶著你訪問到更長的文章,比如Google blog的官方聲明,或者是我這樣的blog。
於是,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東西,在SNS上向好友提問,會比直接去搜索更好,得到的答案質量也更高。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SNS的關係確定了關注範圍,你和你的好友往往關注在相似的領域,這樣等於他們幫助你擴大了視野,過去你需要讀遍所有的相關信息,現在不需要了,你沒有讀過的信息很可能藏在你的好友腦子中,你只需要問就可以了,好友往往能幫你獲得更準確的答案。
Google伴隨我們走過了互聯網信息匱乏的年代,進入了這個信息過度繁榮的年代。現在信息不是太少,而是過多。從過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變得比以往更加困難。在幾年前,利用PageRank就可以獲得最有價值信息,但今天這招已經不那麼靈了,一方面實時性信息更加重要,另外一方面因為需求的多樣性(或者稱之為長尾),任何一個搜索結果,對於某一個特定的人,都應該有完全不同的排序。而SNS的模式天生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傳統的搜索不會完全消失,但基於SNS的搜索或者叫做知識共享,必然會奪走傳統搜索的市場份額。對於Google,這意味著一些本來能賺到的錢會被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SNS賺走,甚至這意味著搜索引擎這個商業模式增長期的結束。 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社會關係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數據,從而大大提高廣告匹配程度,進而提高命中率,帶來更多的收入。可見搜索引擎和社會化早已密不可分。
Google對社會化的嘗試很早就開始了,按照時間順序來回溯,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過程。
2008.11 SearchWiki 通過這個功能,用戶可以對搜索結果進行重新排序,這個功能隻影響登錄過的帳號,並不算完全的社會化搜索,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2009.10 Google Social Search 這次是真正的社會化搜索,搜索結果中整合了 twitter 和 FriendFeed的好友關係,後來加上了Google Reader的好友Share結果。如果你跟我一樣是twitter和Reader的重度用戶,在這個時段會覺得搜索無比好用,我搜索的結果往往是朋友分享過的內容,甚至我在尋找一些技術問題的時候,會在搜索之後去找到分享過我需要內容的朋友直接發郵件討論。
2011.3 Google +1 從技術上,這是一個偉大的產品,你的好友在搜索結果裡面點擊了+1按鈕,將來你搜索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會讓每個人的搜索結果都受到好友關係的影響,從而完全不同又更加精準,這個功能需要有巨大的數據量和計算量支持,而且幾乎實時,在技術上這是令人驚嘆的成就(後來我們知道了,那時候Google已經部署了Spanner了,我猜想正是有了Spanner,Google才有能力支撐這個產品。將來我們有機會單獨談Spanner這個偉大的系統)。可惜在產品上,這不是個好主意。Google的原則之一是「讓用戶盡快離開Google「,也就是說,用戶獲得搜索結果之後,就離開Google,轉向了目標網站,這是Google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但這個原則和+1這個產品發生了衝突,沒有多少人會在點擊搜索結果離開Google之後再回來點一次+1,這個產品的應用場景出了問題。
2011.6 Google Plus這個Facebook的克隆終於上線了。 雖然Google自己號稱Google Plus有各種各樣的獨創設計,但無一能改變它就是一個Facebook的克隆這個本質。
2011.11 Google Reader被去掉了分享按鈕,換成了分享到Google Plus。
按照時間線回顧這段歷史,你會看到,最大的轉折點是2010~2011年,隨著Larry Page重新擔任CEO,從微軟來的Vic Gundotra被提升為負責社交產品的SVP,Google整個變得不對勁了。所謂不對勁,就是從創新走向了山寨,而且失去了應有的品味。作為開發過搜索引擎的人,我非常能理解社會化對搜索引擎的重要意義,但競爭不應該是通過Google Plus這樣的山寨產品進行的。
到目前為止,社會化搜索方面,最像樣的變化確實發生在Facebook,而不是Google。Facebook的Graph Search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創新產品。只不過在基礎技術方面,Facebook比Google還有很大差距,前面提到過Google Spanner,我想Facebook目前還沒有同級別的基礎設施,所以Graph Search仍然還在測試狀態,速度慢,還沒辦法讓所有用戶都用到。
二、Google Reader的金礦
前面說到,2011年之前的Social化測試中,Google Reader的分享和好友關係都提供了重要的數據。Google Reader確實始終沒能成為一個大眾產品,但因為其用戶偏向專業和嚴肅,所以其數據質量相當高。這些數據是一個巨大的金礦。
RSS這個概念過於複雜,難以被普通人理解,不過RSS也不應該直接面對普通用戶,它是一個基礎協議,應該被包裝成合適的產品使用。在我看來,Follow這個動作就是對RSS最好的包裝之一,而早期Facebook的Feed同樣可以看作是對RSS訂閱的包裝。
本來Google reader加入了好友和分享之後,已經在往正確的方向行進,並且已經有了堅定的數據基礎,但Google Plus毀了這一切。隨著Google Reader的分享被去掉,Google Reader的整個社區立刻消亡,人們並沒有像Google預料的那樣進入Google Plus,而是直接選擇了放棄。
到現在來指責Google Reader用戶滑坡是不公平的,一個被去掉了最重要的功能,禁止再做社會化嘗試,並且還不斷的被抽調走人手的產品,能維持至今已經是奇蹟了。如果沒有Google Plus的影響,讓Google Reader順利發展到今天,或許會成為和Facebook完全不同的一種社交系統,從而再次改變人類的知識結構。如果是2003年,那個剛剛推出Gmail的Google,他們一定會這樣做,遺憾的是2011的Google不會再這樣做了。換句話說,Google引以為豪的文化已經改變了,這個結論可以從一系列事件看出來,我會在第三部分說到。
雖然沒有了社會化功能,但RSS本身的良好設計和Google Reader過硬的產品質量,仍然沒有令其喪失生命力,BuzzFeed說,到目前為止,Google Reader驅動的流量仍然遠遠大於Google Plus,原文中有兩幅對比圖,非常令人震撼。 著名的獨立blogger, JOHN GRUBER證實了在他的blog上,這個數據是正確的。
沒有了好友和分享功能的Google Reader距離普通人更遠了,但卻在無意間成為了一種半專業工具。其用戶中大量是媒體記者,編輯,Blogger等等傳媒相關職業以及一些研究人員。我看過西喬如何創建Designlol的內容,也看過谷奧創始人gokeeper如何為谷奧挑選新聞,他們都是用極快的速度掃過數百個訂閱源的標題,從中篩選出可能有意義的內容,然後展開仔細閱讀,最終決定是否應該採用,最終形成讀者看到的網站。
不知道當年抄襲谷奧的新浪科技鄭峻是不是也這樣工作 ,我想應該不是,新浪這類大型媒體有自己的內容管理方式。這就是我說的「半專業工具」的意思,Google Reader為大量基於Blog的小型媒體提供了信息獲取和內容管理工具,幫助他們用極低的成本完成工作,大型媒體往往有自己的媒體工具,反而不需要這種工具。正是這些半專業的個人媒體,逐漸變成我們每天閱讀的主要內容,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閱讀習慣的變遷,是不是已經從閱讀門戶新聞,逐漸變成了閱讀中小型個人媒體。這是blog,WordPress,RSS和Google Redaer的共同貢獻。所以就算是你沒親自使用Google Reader,間接的,它也在幫助你獲取信息。
Blogger們和研究人員對Google Reader的用法是這樣的:他們訂閱大量相關的內容源,平時並不會全部讀完,但是在需要知道某些事情時,會到Google Reader中搜索,我就是這樣寫的這篇Blog,這裡面列出的數據和鏈接,多半是通過這種搜索的方式獲得。換言之,對於這類用戶,Google Reader不僅是新聞源,還是資料庫。
這種使用方法就直接把Google Reader變成了個性化搜索引擎,為什麼不直接用Google搜索?因為內容太多了,多數內容我只要從平時自己積累下來,訂閱過的信息源中搜索就足夠了,快而且準確。如果Google Reader的分享功能沒被去掉而是繼續加強,並且引導用戶這樣使用,我應該還可以搜索朋友的分享和朋友的訂閱,那樣的話社會化搜索早就成型了。可是,Google的短視錯過了這個機會,在決定了關閉Google Reader之後,整個社區和用戶群分崩離析,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除此之外,Google Reader緩存了大量歷史數據,一些blog網站已經不在了,但只要輸入RSS源,在Google Reader仍然能看到。這次關閉之後,這些數據很有可能永遠消失掉了。三年前我曾經寫過,在Google的幫助下,大部分信息將得以永存,沒想到僅僅是三年之後,我們就面臨著如此巨大的損失。
2006年,人們認為RSS和Blog圈子的興起會導致媒體和信息獲取方式發生本質的改變,大量資本投入這個領域,出現了無數家創業公司。但不幸的是Google Reader做的太好了,直接導致了這些創業公司們的死亡。到今天Google自己放棄了Reader,這必將造成大量的空缺,暫時沒法彌補。雖然未來會有新的公司再重新開始,但那要是很久之後的事了。誇張一點說,Google這個愚蠢的決定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會造成人類信息獲取的空缺,這種空缺不僅僅對於直接用Google Reader那些人,還要包括閱讀谷奧之類個人媒體的讀者,他們是間接的Google Reader使用者。多麼諷刺,這是一件和Google願景完全相悖的事情。
三 曾經Google精神的遠去
幾年前,Google是創新者,它創新,開放,但今天,Google越來越習慣嚴防死守可能的競爭對手,它不再那麼開放,它開始模仿潛在競爭對手,用和對方完全一致的方式競爭,然後用自己的巨大體量去試圖壓死對方,正像曾經的微軟做過那樣。
有幾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件:
Google和餐飲點評網站Yelp的糾紛。曾經Google和Yelp是合作夥伴,但當Google收購Yelp未果之後,合作停止,Google開始用爬蟲抓Yelp的數據,並且不給來源的顯示在Google Maps上。被抗議之後,Google乾脆自己做了Google Places來和Yelp競爭。
Google擔心移動互聯網和App會影響搜索流量,於是收購了Android,並且把Androd弄的越來越像iOS,以此來和Apple競爭。最早發佈的Android手機非常像當時的Nokia,但現在已經和iPhone非常像了,並且,Google毫不在乎和三星這種無良企業合作對抗Apple。(關於為什麼說三星是無良企業,以後我專門寫,不僅僅是抄襲Apple這一點事)
Google擔心社會化搜索會影響流量,所以放棄了自己在社會化搜索方向的任何努力,完全照著Facebook做了Google Plus。
- Google擔心電商網站,比如Amazon,會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所以做了Google Shopping,甚至還提供了Google Shopping Express物流服務。
這些事情都太無聊了。Google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是Larry Page領導的無聊沒品Google,持之以恆的用和競爭對手一樣的方式競爭,正如曾經微軟幹過的,當然,他們提供的一切都比競爭對手便宜點,Android比iPhone便宜,Google Shopping Express比Amazon Prime便宜。另一個是Segrey Brin的Google X,更像幾年前的Google,可惜做出來的產品宣傳意義遠大於實踐,對於不太關心科技(科技不是IT和互聯網這一點點範圍)進步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創新吧。
在Larry Page這邊,你會看到曾經Google精神的遠去。Google不再希望你找到需要的信息立刻離開Google,而是希望你一切都在Google完成,最好一切都在Google Plus完成。Google不再是Don't be evil,而是be evil。Google不再幫助創業者,而是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壓制創業公司。Google Places和Android雖然是在照貓畫虎,至少還是為用戶提供了一些實際好處。Google Plus大概是Google第一個完全為競爭對手而不是用戶開發的產品,它對用戶幾乎沒有好處,壞處倒是不少。我想這樣的產品未來還會再有,這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Google不再開放,你在Google Maps只能看到Google Places的結果,不再能看到Yelp的,但相反,人們一直認為封閉的Apple反而越來越開放,Apple Maps搜索結果和Yelp提供的數據,Siri也會使用Yelp的結果,Apple因為自己在互聯網服務上的弱勢,反而為其他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開放和封閉始終是相對的,在自己的強的部分沒有人會開放,在自己弱的部分則必須要開放。Google不會開放自己搜索的算法和邏輯,也不會允許第三方有機會染指搜索結果頁面,Apple不會開放授權自己的硬件和操作系統。但Google會開放硬件和操作系統,Apple會開放互聯網服務。
開放的變封閉,封閉的變開放,整個商業史上一直重複著這樣的變化。事情的有趣有正在於此。做為觀察者,我們不應該用貼標籤的方式來分析企業,比如把開放貼給Google,把封閉貼給Apple。有人會說,幾年前你稱讚Google,今天你批評Google。我認為這才是一個獨立Blogger應該做的事,事情變化之劇烈往往超過人們的想像,三年前的Google值得稱讚,不幸的是三年之後這家公司變得令人失望。如果僅僅因為當時稱讚了Google,今天不去批評,那才是荒唐。從Google Reader這事上看來,一個企業變化甚至可以在一年內完成。這是令人沮喪又令人充滿希望的事實。
無數的變化正在時刻發生,但至少我們知道,用和競爭對手一樣的方式殺不死對方。無論Google怎麼努力,Google Plus不可能殺死Facebook,Android不可能殺死Apple,Google Shopping不可能殺死Amazon,甚至Google Places也不可能殺死Yelp。真正會殺死Google的公司,未來一定會存在,雖然暫時我們還不知道它在哪。想想微軟多年來對辦公軟件和操作系統的嚴防死守,卻沒料到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浪潮幾乎徹底顛覆了整個PC產業。
Google在年齡上比Amazon和Apple年輕得多,今年,人們開始說Apple缺乏創新,而Amazon繼續以花掉自己能賺來的每一分錢的方式來探索極限。令我意外的是,最年輕的Google反而悄然無聲的老了,比微軟還要老。
文章來源:虎嗅網 从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视
作者: 霍炬virushuo
(此文是作者投稿到虎嗅網的文章,原文在此,除了虎嗅網,T客邦同時也取得原作者同意轉載)
挑個錯字:第二大點裡面,RSS這個概"唸"過於複雜
概唸=>概念
你們的意思是你們被 Google 壓制了? (⊙ˍ⊙)
╮(╯_╰)╭
> 好文推
>
> 挑個錯字:第二大點裡面,RSS這個概"唸"過於複雜
> 概唸=>概念
已更正,感謝
希望能早點拜見這篇文章<( ̄︶ ̄)>
2011.6 Google Plus這個Facebook的克隆終於上線了。 雖然Google自己號稱Google Plus有各種各樣的獨創設計,但無一能改變它就是一個Facebook的克隆這個本質
光看到這段,我就直接 END,因為作者根本沒用過 Google+,Google+ 壓根跟 Facebook 是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八成是大陸封鎖feedly,作者找不到替代品心情不好,所以把google 拿來批鬥一下宣洩。
GOOGLE想的跟很多人不太一樣 囧rz
有很多大家覺得很好的創意 <( ̄︶ ̄)>
最後被淘汰掉 囧rz
但是被大家罵的創意 (≧▽≦)
發展還不錯 (⊙ˍ⊙)
而且有競爭才有進步 <( ̄︶ ̄)>
GOOGLE很早就在準備Andriod (購買)
所以不一定是在模仿APPLE
個人覺得啊 XDDD
我5年前也是google愛好者
甚至因為google太好用,於是成為了付費用戶
我講的不是花錢買實體產品,而是付費google帳號
年費五美金買容量的這種
凡是gmail,picasa,閱讀器,youtube我都重度依賴
甚至還參加了google+的公測
但是就在去年初,google莫名停用了我的帳號
寄信去詢問原因也不回
我因此對google失望了
但是我沒徹底拋棄google
因為他的產品還是做得最好
尤其是閱讀器,這是我每天都必看的產品
而現在又突然要把閱讀器給關了
讓我對google真的是又一次的失望
從此由愛生恨
我是不知道G+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我在被停用付費帳號之前
G+愈做愈差
每天上去看,都一堆大陸人發的熱門簡體訊息
比不上閱讀器這樣能完全看自己想看的訊息
另外我也不知道樓上那些護航google的人是用了google多久
且又用了google的哪些產品,對google有多了解有多愛
我只知道google早已不是當初的google了
他【GoogIe】玩 他的,我【消費者】使用 我的..
Google已經回不去了╯-__-)╯ ╩╩
google剛成立沒三年,第一次用了搜尋
那時候流行的首頁是奇摩、蕃薯藤、Sina和PC Home等等,還有網路硬碟(例如8d8d)。那是一個比較信箱容量的年代,Sina mail 50M就感覺很大裝不完。
從一開始不熟悉英文介面種種因素,到設成首頁,到愚人節苦苦等待Gmail邀請的時光。從每個產品都要註冊一次,到Single sign-on。Google 產品推陳出新,改變挺多。到近幾年,Docs, Reader, Google+, Drive, Android, Chrome,哪一個不是天天使用。
收到Reader將在7/1號關閉的通知那一刻,老實講,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它已經不是一個時常有新奇功能的產品了。另一方面,還有其他優秀的訂閱軟體可用,比較煩惱的是,下次要用哪款訂閱軟體看T克邦文章。
回希羅:就我所知,當初Google+公測因為一些法律規定,例如13歲以下青年的保護,還沒有很完善。一些生日亂填(例如20XX年生)或是13歲以下的用戶被停權。很不幸的是,您可能是這樣被停權的,回想一下。就算Google亂停權,但公測本來就有風險,這您該知道的。
相比之下,Apple則是往別人做不好的方向去突破瓶頸,發掘新藍海,不會因為現金很多就把潛在競爭對手買下。
個人從Google Plus推出後,一直認為Facebook遲早會被Google Plus幹掉,那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也許下一版Android就把Plus給整合進去也說不定?
Google+ 停權很大部份就是自己填寫了假訊息假資訊,Google+ 曾經有一段時間的確都是簡體中文為主的訊息,後來改版之後就正常了,而且 Google+ 分享方式明明就跟 FB 有很大的不同,T 客邦在放上文章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先做一個基本的審核,這篇內容還有滿多【自以為】的見解,現在的 FB 開始逆向學習 Google+ 的優點才很好笑
http://goo.gl/vEc6u
> 我的想法:
> http://goo.gl/vEc6u
15樓回覆好認真,還特地寫一篇圖文並茂的文來說明
信用卡是怎麼付費的?
早在五年前我就應該要被停了
但事實是我到去年共被收費了四次
但是大部分感覺都是作者對GOOGLE的厭惡 @@
大部分都不錯用 <( ̄︶ ̄)>
例如Gmail、Chrome、程式集等 <( ̄︶ ̄)>
只是想說給Google時間 (≧▽≦)
時間應該會證明一些事情 <( ̄︶ ̄)>
一般user沒有人在用這種東西的
用別人免費的工具,還想包吃包住包永遠
嘖嘖嘖~~
google是上市公司,不是慈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