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團隊公佈了一項稱為「背向散射環境」(Ambient Backscatter)的傳輸技術,如果將來能投入商用,將成功為行動設備、乃至通訊領域帶來相當大的變革。這項技術巧妙在於,設備自身並不製造訊號,而且通過利用現成的訊號就能順利發送到相應設備上。
當今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設備最大的瓶頸,在於其短得要命的續航時間,或者反過來說,即電池容量實在太小了。
人類一直在尋求出路,如科學家近十多年一直在研究更高效的電池,結果目前還是沒有什麼進展。
後來紛紛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改良,如發明瞭快速充電、無線充電等讓充電變得更快捷的方式,讓電池盡可能容易回歸滿電狀態。
有人乾脆從省電著手,從 CPU 降頻,到後來為行動設備發明瞭「偽後台」 和推送。
到今年,當人類巴不得將整部電腦塞進眼鏡或手錶時又苦惱了,因為電池實在很不爭氣。
其實最省電的方法,是不耗電。
這不是一句周星馳式對白,而是真正存在於我們生活中……或至少應該說,離我們生活已經很近很近了。
日前,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團隊公佈了一項稱為「背向散射環境」(Ambient Backscatter)的傳輸技術,如果將來能投入商用,將成功為行動設備、乃至通訊領域帶來相當大的變革。
▲圖片來源
環境訊號逆散射的想法非常具有啟發性。通常設備在通信過程中,離不開製造(發射)訊號與接收訊號,這個過程會產生能量的消耗。但我們何妨將這個想法拉遠一點,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周圍已經有數不盡的無線訊號:大氣電波、電視、無線基地台訊號,全年無休止的發射,這些都是非常豐富的「訊號富礦」。
「背向散射環境」 這項技術巧妙在於,設備自身並不製造遜訊號,而且通過利用現成的「訊號富礦」,而經特殊設計的天線與接收器,將具備探測、轉化、反射現成的訊號的能力,從而將這些訊號重新導向,就能順利發送到相應設備上。專案負責人 Shyam Gollakota 是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工程學習的助理教授,他表示,這樣的發明能應用在一些電力有非常有限的設備,如可穿戴式運算設備、智慧型感應器,以及一些生活物件上。
目前,只要在 6.5 英里(約等於 10 公里)內有電視訊號覆蓋,這種傳輸技術就能工作。兩個裝置在 2.5 公尺內(室內為 1.5 公尺)能維持每秒 1kb 的傳送速率,這對感應器讀數、文字資訊以及連絡人的發送,已經很足夠了。而接下來,開發者將會繼續對傳輸範圍和速度進行持續改進,做到更快、更遠、更強。
▲研究人員展示如何利用現有的無線訊號,將信用卡中的資金轉移至另一張卡
設計者們為我們提供了這種技術在生活中,幾個簡單應用範例:如金融卡之間的轉帳(如上圖),鑰匙或眼鏡等生活物品離開主人一段距離後將向手機發送警報,甚至或者將來手機沒電了,也能發個求救資訊什麼的。
這項發明已於本月 13 日,美國電腦協會舉辦的 SIGDOC 大會上獲得大會頒發的最高獎項。
零電力消耗的傳輸技術,聽起來還是相當誘人的!
遜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