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重量級、驚世駭俗的相機GXR正式在日發表,它是消費型相機,卻像M4/3系統一樣可以交換鏡頭,但它更驚人的是,連感光元件都是可交換式的,換個鏡頭就順便換個感光元件,換的如此徹底,這真是世界第一奇機。
Ricoh GXR重點規格
- 感光元件:可交換
- 鏡頭:可交換
- 3吋,92萬畫素螢幕
- 手動設定模式
- 6種場景模式
- 可拍攝RAW、JPEG
- AVI錄影格式
- USB、AV、HDMI傳輸介面
- SD/SDHC記憶卡,內建86MB
- 113.9×70.2×28.9mm
- 160g
- 機身售價420英鎊
長的很不一樣的鏡頭
GXR是繼M4/3系統之後,另一個可交換鏡頭的消費機系統,之前傳言各家幾乎都會推出這種可交換鏡頭機種,不過GXR的可交換光學元件,還真著實讓人嚇一跳。它的可交換感光元件是附在鏡頭上,也就是說鏡頭和CMOS或CCD是一組的,換鏡頭同時就是更換感光元件,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作法,因此,鏡頭長相也很奇怪,背部是方形的!鏡後就是光學元件的位置,安裝鏡頭時,是以卡榫扣上。
這種特殊的鏡頭設計,當然也就不用問轉接環、鏡頭互通的問題了,而且鏡頭的外型也會與一般我們認知的鏡頭差異很大,正面還是一般的鏡頭,不過底部卻爲了配合卡榫…是平的。
操作設計也兼顧手動的的優勢以及消費機自動的特性,雖然機身價格不貴,鏡頭卻是真正貴的地方,可以想見,它的鏡頭價格一定不斐,目前推出的兩顆新鏡,分別為(S10)24-72mm f/2.5-4.4,搭配的感光元件是1/1.7吋的CCD;另一顆是(A12) 50mm f/2.5 MACRO標準鏡,感光元件是1230萬畫素的CMOS,支援HD錄影,幾乎也就是說,配上一顆鏡頭(或感光元件)它就變成另一台相機,真的超乎大家對相機的想像。
比較目前幾台M4/3系統相機相比,它的體積是優勢之一,應該是最小的一台,而且可交換感光元件的創意,真得是特殊的讓人說不出話,也很佩服Ricoh的創意,不過還是有些潛在的問題必須提一下,像是鏡頭安裝的卡準會不會磨損久了導致感光元件的耗損;感光元件壞損或消耗會不會讓鏡頭變廢材,都是這特殊的相機未來可能要面對的問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Ricoh做了一件相機界的創舉,或許爲相機發直展闢出一條新的方向。
▲分別是相機未裝鏡頭、裝兩顆新鏡的樣子。
▲GXR裝上S10的樣子。
▲安裝鏡頭的方式真的很特殊,形狀也大不相同。
▲機身與兩顆專用的鏡頭。
▲機頂有配置閃光燈。
▲螢幕測右手握持部位也有蒙皮包附。
官方測式照
個人覺得這種創意一點牽強,大概是有噱頭,看不出有什麼實質意義,有點像是變相推銷不帶快門跟螢幕的相機,還是增加感光原件銷亮?對實質的話面品質其實應該沒有太大意義。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是這個牌子的鏡頭表現差異很大,因此每一個鏡頭須別再搭配一套畫面處理系統來修正出一致的特性及水準,若從這點來看,似乎反兒暴露其技術上的劣勢。因為,針對不同鏡頭的特性,若是高明一點的技術,是其實是可由相機的軟體或韌體直接調整,早在7、8年前即有高階機種可對市面上任何鏡頭個別設定,來達到各鏡頭標準化及最佳化的一致性,無需耗費多餘原件。因此,個人覺得這種鏡頭連帶影像處理器的作法,除了商業化之外,其實相當不實際也不環保的。
例如(A12) 50mm f/2.5 MACRO標準鏡 為了達到高畫質以及影像純淨度,所以搭配較大片幅的CMOS感光元件
而(S10)24-72mm f/2.5-4.4為了達到如同GX系列的輕巧,所以用1/1.7吋的CCD
此外明年推出的28~300mm望遠鏡頭,則會搭配高速CMOS感光元件
針對鏡頭特性有不同的感光元件,除了可以將變焦鏡頭與隨身機一樣嬌小,不用像大砲一樣影響攜帶性。也像是傳統的底片時代,可以根據鏡頭和拍攝題材,使用不同的底片一樣,是相當有趣的概念
這就像當初Canon甩開FD接環包袱,率先採用把對焦馬達都做在鏡頭上的EF接環,引起眾人批評幹麻多此一舉,結果現在哪一家想要搶攻對焦速度不是把馬達做在鏡頭上的。
像是機器人更換模組升級的卡通/漫畫
ThinkPad系列NB的擴充模組
或是像印表機的概念,有含噴頭跟沒含噴頭的墨水夾
小三我用NIKON F4、 F5、D2、D3、D300、D90這些附有馬達在機身的機種 ,裝上沒馬達的舊款自動對焦鏡,對起焦來往往比有馬達的鏡頭對焦還快,就算慢也慢不了多少,因為CANON 是一開始就把馬達裝在鏡頭上,所以沒得比較,CANON馬達在鏡頭上的設計,長年以來還個一問題,副廠的訂頭對焦慢(過去副廠的馬達技術比較差),因此,要不是用CANON自己貴貴的原廠的鏡頭,要省一點買赴場鏡頭,就要受馬達折磨。
是的,小的我確認為馬達裝在鏡頭上也是噱頭勝過實質,找個理由讓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買、修、跟換罷了。所以我從NIKON換到CANON,又換回來NIKON,為的就是不帶馬達的自動焦鏡頭,這是我認為比較優異的設計,對焦速度不受鏡頭馬達影響,因此使副廠鏡頭的對焦速也不受馬達影響。
我現在買鏡頭還是盡量買沒馬達的舊款鏡頭,又便宜,機械部分又幾乎不會壞。其實我希望是最好大家都去搶有馬達的鏡頭,降子我就可以買到又便宜,設計及品質又好的沒馬達的連動式自動對焦鏡頭。至於說消費真的喜歡有馬達的鏡頭嗎,所亦大家都作有馬達鏡頭?還是因為所有廠商都這樣做,又吹捧好數不說壞處,所以消費者也沒有選則也沒有比較?其實已無從考據。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廣告往灀最主要的訊息來而,另外用有一點菁厭的人往往也是完全沒菁厭的人的意見參考,因此眾口鑠金,人云亦云,加上媒體的跟著吹捧一下,就跟更加信了。「追求解析度」就是數位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迷思?到底有多少人瞭解「解析度」的意義?高解析度的拍(放、印)出來一定比低解析度低的漂亮嗎?
悲哀的是,好東西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噱頭,但是一般消費者卻不太容易、也不太願意、也沒那個精神深入瞭解,因此必然容易被具有噱頭但的產品所吸引,久而久之,不玩噱頭的好東西沒市場,被淘汰,愛玩噱頭東西賣超好,成主流。而有輿論及監督功能的媒體,卻因為從業人員的常識不足或「生存壓力」太大(時間少、產能高、沒時間上進、市場壓力等),而無法客觀真實的評價得失。最後,可能市場上沒有人再願意做作紮實的好東西,反正大家一起來拼搞噱頭---這會不會就是所謂「現在大家都在搶攻馬達鏡頭」的原因呢?這是因為馬達鏡頭好用?還是好賺?!感光原件與影像處理電路做在鏡頭上,是真的拍出來好看?還是好賺?這跟現代的社會的現象是不是也很接近?所以,大家繼續搶馬達鏡,我繼續檢我的沒馬達鏡,只怕哪天挖都挖不到的時後....嗚嗚,想買好東西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