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現代的玩家可說是幸福無比。不僅擁有網路帶來的便利,體驗高水準的遊戲聲光效果,大大小小的便利手到擒來,這些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遊戲體驗,簡直是爽到翻掉了。這裡列出一些現代玩家習以為常,卻在過去相當罕見、甚至難以想像的各種福利,並將其與過去的玩家遊戲生態進行比較。
大容量硬碟與記憶體
早期遊戲用軟碟儲存,容量小且讀取速度慢,玩起遊戲來拖泥帶水。隨後硬碟問世,但是硬碟在早期非常昂貴,容量又小,多來幾套遊戲就爆滿了。至於早期的記憶體更是貴到媲美黃金,1MB的記憶體索價上千元。筆者第一台PC硬碟為80MB,記憶體僅有1K,每次玩遊戲都得為了騰出硬碟和記憶體而傷透腦筋。到了現代,硬碟與記憶體都便宜到不行,玩遊戲不用擔心記憶體不足,安裝遊戲也不用捉襟見肘,方便極了。
▲古早的磁片讀取慢且容量小。
全語音
早期遊戲很難聽見語音,原因不外乎是取樣率不高以及容量限制。直到大容量CD-ROM和高取樣率音效卡普及後,廠商才開始把語音導入遊戲。然而語音水準參差不齊,糊成一團或是棒讀的語音比比皆是,聽起來真是活受罪。時至今日,大部分的大廠遊戲都有全語音演出,而且普遍啟用演員或聲優,語音演出極具水準。現在叫筆者回去玩沒語音的遊戲,還真有些不習慣呢。
▲語音加持的遊戲魅力無限。
高解析畫面
受限於硬體效能,早期遊戲都是單色與16色畫面,後來慢慢進化成320x200,256色的VGA畫面,諸如經典的《創世紀7》以及國產的《軒轅劍2》都是採用這個解析度。不過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解析度還是太低了。隨著微軟的作業系統windows 95問世,以及3D技術的崛起,遊戲解析度開始有著飛越性成長。主流解析度從640x480迅速演變到1280x1024,以及寬螢幕的1920x1080,搭配大尺寸螢幕真是無比享受。
▲PS4遊戲《Shadow Fall》解析度為1080p。
高水準配樂
早期遊戲配樂並非遊戲重心,音樂表現自然是參差不齊。後來高階音源器與音效卡問世,遊戲配樂開始嶄露頭角,像是伊蘇系列、FF系列都有優美的音樂演出,讓遊戲配樂成為一門顯學。隨著遊戲規模日益龐大,遊戲配樂的格局隨之提升,大作配樂聽起來氣勢磅礡,較具企圖心的廠商甚至延請管弦樂團替遊戲配樂,超水準的演出令玩家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馬其頓交響樂團演奏《風之旅人》配樂。
通販
以前要買遊戲很不方便,玩家通常得親自到賣場選購,費時又麻煩。然而現在可就不同了,打開網路就能找到許多通販網站,或是上拍賣網站尋找遊戲賣家,小賣店或情報網站也會提供遊戲通販服務,玩家因此能夠輕易貨比三家,遠比過去來得方便。雖然通販有潛在風險(詐騙之類),然而對玩家仍有正面幫助。
▲亞馬遜提供方便的遊戲通販。
周邊產品
以前的遊戲算是小眾市場,廠商通常不會想到推出周邊產品。腦筋動得快的日商發現玩家願意掏錢購買周邊,便開始開發遊戲周邊市場。美國在遊戲周邊領域的起步較晚,慢慢走來也算有些規模,名作的模型與精品都是玩家眼中的至寶。(雖然某些廠商在這方面已經走火入魔,看看那黑洞般的偶像大師系列……)
▲偶像大師系列周邊是錢坑!
情報網站
早期沒有網際網路,玩家的遊戲情報源僅限於雜誌或攻略本,雖然內容充實,卻難免有情報過時的缺陷,而且不是每位玩家都能接受雜誌的開銷。網際網路普及後,遊戲情報網站慢慢成為玩家的參訪重心,除了能夠快速獲得遊戲情報,業界的消息與八卦都能一併取得,而且不花玩家一毛錢,經濟又實惠。
▲IGN是筆者的重要情報源。
社群討論
以前玩家缺乏交流管道,只能靠學校社團或是泡在電玩店來尋找同好,或是投稿遊戲雜誌的玩家交流區。現在有了網際網路可就不一樣了,稍早的BBS和最近的遊戲情報網與社群網站都成為玩家交流的理想平台,能夠分享彼此的遊戲資訊,展露遊戲實力,偶爾為了主機或遊戲而唇槍舌戰,遠比以前方便許多。
▲遊戲討論區是玩家交流的平台。
(後面還有:其他的現代玩家福利)
不過也是現代玩家才有的
應該打錯了吧?應該是1MB才對...
我當時用的電腦也是類似的配備...當時也至少都有1mb起跳
這筆電能跑麻囧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