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警報器可能是最不受歡迎的家電裝置,當它太過靈敏——製造了太多煩人的聲音和假警報,總會有人不顧安全隱憂,狠心把它拆掉。怎樣讓它變得受歡迎而且更有用?在今天正式發佈的 Nest Protect 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幫探測器一改傻瓜煩人形象的秘訣是——觀察習慣。
去反思那些看似正常的習慣(現象)
這是靈感的一大來源,Nest 的 CEO、iPod 之父 Tony Fadell 就是這麼幹的。在今天 Nest 正式發佈新型煙霧探測器 Protect 的部落格中, Tony 這麼說:「煙霧及一氧化碳探測器 The Nest Protect 在一個我失眠的夜晚誕生,我躺在床上看著那個煙霧探測器在閃,它閃啊閃啊閃,我突然意識到我一點都不懂這些閃爍想表達什麼。」作為一個用於保護全家的裝置,你不知道探測器的閃爍是說它沒電了還是壞了,你甚至不知道這東西是不是還在運作。
這個天生就讓人疑惑的設計,看似已被大眾所接受,卻仍存在不合理和進步的空間,優秀的產品開發者可以去思考習慣的合理性。於是,新的探測器會用不同的閃光燈提醒你,並且在煩人的警報聲前,做好緩衝準備。它可以在你睡前告訴你,它仍在運作——當你把燈關掉時,它會快速閃綠光,意思是「睡吧,我在保護你。」它不會在警報一開始,就不善解人意的衝著你大叫——它會先有一個友好的通知,之後再放出大的警報聲。它的燈號帶著不同顏色,且有個溫柔的女聲,告訴你警報來自哪裡,是什麼(煙霧或是一氧化碳)。如果你有超過一台 Protect,它們會互相為對方發聲,在客廳的 Protect 會告訴在看電視的你:「嘿,睡房有煙。」
一旦它連接到 Wi-Fi,它會適時傳訊息到你的手機裡,例如電池快用完了或者警報已被消除了。而在手機上,使用者可以隨時檢查到電池和偵測器的狀態,並可以在 App 裡學到怎麼處理緊急情況。
把習慣(行為)帶進新產品
在假警報出現的時候,人們常常要拿著濕毛巾揮走傳統報警器周圍的煙霧,甚至要拿掃把將報警器給狠卸下來。而這種揮手揮毛巾的習慣動作,很自然的被 Protect 認為是消除警報的動作,此外 Protect 還懂得日常的關聯性。當有一氧化碳外漏,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檢查暖爐等裝置。Protect 也一樣,如果它測出一氧化碳,裝置可以通過 Nest 帳號和你的 Nest 控溫器溝通,鑒於 Nest 控溫器還連接著暖爐,它會自動將一氧化碳的可能來源——爐子給關掉。
在我看來,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從習慣中發現靈感是可以更好滿足需求的途徑。開發產品應該懂得從習慣中發現:
- 習慣的不合理性
- 將行為習慣轉換成能讓使用者更自然使用的產品。
說到合理思考,最近有個做產品的朋友讓我印象深刻,在習慣中發現問題可能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特質。在他還小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外婆和媽媽在祭拜親人的時候,在火盆裡丟衣服燒。他很好奇問這是在做什麼,媽媽告訴他,這是幫另一個世界的親人燒衣服,只有燒了它們才會在另一個世界收到。於是他就問媽媽,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將衣服洗乾淨再疊好,這樣另一個世界才會收到乾淨、充滿誠意的衣服。當時大人很驚訝,因為他們這麼做了幾十年,從來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而把習慣帶進新產品也是值得注意的。有個業務朋友剛開始和日本電信商合作,在聊天中我無意中透露了小細節——日本的公司在購買由電信商提供的服務時,傾向於盒裝購買——也就是把所有的虛擬服務給「裝」起來。「這很怪,他們喜歡能看到摸到的東西。」但也可以說,這是懷舊和習慣(安全感)使然的結果。繼承舊有習慣往往不是因為它本身更好,而是因為人們需要習慣的過渡期,這在事物從無到有的階段中相當關鍵。擬物化設計大概就有這樣的因素在,而在人們已經習慣,需要考慮更多擴展性或效率的時候,扁平化便會流行。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