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7-11、全家、麥當勞或星巴克,我們總能看到牆上的大型數位電子看板輪播著一個又一個的廣告畫面。殊不知當我們目光停留於這些數位看板時,看板上的感應器會在背景分析人臉生物特徵,統計每個人的觀看行為,並透過統計資料讓廣告商更精準地投放內容。
對於廣告投放主來說,最在意的不外乎能否在對的時間與地點,把有效資訊推送給感興趣的人。Intel 與國內數位看版公司前線媒體(PilotTV)合作,採用 Intel RCM (Retail Client Manager)軟體,從雲端管理廣告內容,結合行為探測並搭載智慧辨識系統,達到最精準的數位看版行銷。
Intel 前些日子推出 RCM (Retail Client Manager)軟體,主要採用雲端系統並將過去的 IP Address 改為 Domain Name 設計,讓客戶能從遠端發送相關內容。RCM 提供簡單的介面,廣告行銷業者能幾分鐘時間建立廣告和促銷活動,並獨立控管每個螢幕
▲高雄捷運上的數位看板應用。(圖片來源)
有了完整軟體,當然也需要精準行銷,國內的數位看版營運公司前線媒體在台灣擁有七千多組數位看板,放置於 7-11、全家、麥當勞、星巴克、屈臣氏、高雄捷運等地,藉由各種生物行為探測裝置計算出收視者的觀看行為;甚至是透過賣場各處的 QR Code、RFID、NFC 設備,掌握消費者進入店鋪內的行進動線。
▲想要精準投放廣告,得先擁有龐大的用戶行為資料庫。
前線媒體馬志堅總經理也在會中透露,智慧電子看板會偵測螢幕前方 5 公尺內的動態活動,一旦有人注視螢幕 2 秒,系統會將其認定為有效注視者(正臉對螢幕),並開始分析每一秒的特徵狀態(稱為非結構性資料),包含目光位置、年齡、性別等資訊。透過這龐大的資料庫與廣告內容交叉分析,便能了解廣告是否有效收視;從長線來看,店家能掌握店面的客群組成,或是在特定氣候因素下消費者在意的廣告內容,精準掌握銷售族群。
▲前線媒體的 Oviewer 技術簡介。
雖然系統會追蹤每個人的活動狀態,但倒也不需過於擔心侵犯個人隱私,系統會將人臉分成數十個生物特徵點並統轉為數據資料,伺服器中存放的並非每個人的臉部圖片。
過去投放網路廣告時用來計價的點擊數 PPC(Pay per click),也因數位看板需受到注視才算數的特性而變為 PPV(Pay per view)。下次看到商店內的電子看板,別忘了後面還有一個龐大的分析系統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