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改變去世用戶的隱私政策,維持用戶生前設定的權限

Facebook 改變去世用戶的隱私政策,維持用戶生前設定的權限

不久之前,一位名叫 Josh Berlin 的父親曾在 Youtube 上向Facebook呼籲,希望獲得已過世兒子的帳號內容。這件事情據說很快傳到馬克札克柏耳朵裡,最終破例為這位父親提供了授權。不過,未來札克柏以後再也不必為類似申請「破例」了,因為 Facebook 剛剛修改了針對去世者帳號的隱私政策。

 Facebook 改變去世用戶的隱私政策,維持用戶生前設定的權限
在Facebook之前的規則中,工作人員會根據其他使用者的舉報去查核某一帳號主人的生命狀態。如果帳號主人被確認死亡,該帳號將被設置為「memorialized」(紀念)狀態。被「memorialized」的帳號既不能被非好友用戶檢索,也沒法被任何人登入並撰寫新的內容,甚至連一些原本公開的內容都會被封禁。即使你與去世者互為好友,也只有透過搜尋欄輸入姓名才能找到對方,並且只有有限的存取權限——雖然這一切都出於隱私考慮,我們仍然會覺得這些「天堂用戶」的存在感遭到了極大的抹殺。

而今天,Facebook社群運營團隊所發表的聲明中有些重要變化:

「從過去到今天,如果一個用戶的帳號被設置為『memorialized』,意味著該帳號的存取權限變成『僅限好友』。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維持帳號原有的可見性設定,以確保用戶去世後的帳號設置與其生前保持一致。我們尊重一個人生前的選擇,而且也希望他的親朋好友能夠像以前一樣瀏覽其主頁的內容。」

也就是說,如果原本的頁面中有一些原本就設置為公開的內容,不管是好友還是非好友,現在都能像生前安排的一樣擁有存取權限。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可以理解為對用戶遺囑的執行?

不管怎麼說,Facebook 成功解決了一些爭議。在「去世者的數字遺產應該由誰繼承」的問題上,不管是社群網路還是各種雲端儲存工具都處於某種尷尬的角色:一方面要考慮隱私保護,一方面又要考慮這些隱私中可能還有需要被公開或者繼承的部分。最要命的是現行法規中,對於數位遺產的領域還有些模糊的空間。

比起 Facebook,Google 就顯得動作快一點,乾脆把數位遺產問題交由使用者自己解決。利用 Google 去年推出的一款「數位遺囑」工具(閒置帳戶管理),使用者可以在生前決定自己真實死亡(去世)或虛擬死亡(帳號長期不使用)後,哪些資料應該被刪除。這項服務幾乎涵蓋了 Google 旗下所有可能出現爭議的資產,包括 Gmail、Google+、Blog、Google Drive、Picasa 以及 YouTube 等等。

除了 Google 的「數位遺囑」工具外,之前也介紹過Perpetu這種網路遺囑網站。這種遺囑網站將會託管你的網路帳號或遺囑資訊,在你被認定死亡後轉交相關人。總之,未雨綢繆,也許你也該想想自己的網路帳號裡,有沒有哪些東西要早點做規劃的。(blogs.wsj.com, thenextweb.com)

 Facebook 改變去世用戶的隱私政策,維持用戶生前設定的權限

延伸閱讀:

去世後怎麼處理網路上的個人資產?Perpetu 幫人們管理網路遺產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