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USB 3.0隨身碟:自組外接固態硬碟便宜又更快

土炮USB 3.0隨身碟:自組外接固態硬碟便宜又更快

ADVERTISEMENT

相較於固態硬碟價格屢創新低,高速USB 3.0隨身碟賣價卻沒有太多變化,光64GB就幾乎要比128GB固態硬碟還要貴。這很容易讓人陷入糾結,是該為了小巧輕便而花大錢選擇隨身碟,還是考慮土炮自做外接固態硬碟才好?這次讓我們從價格點切入,分析比較2種方案的優缺點,要做出抉擇其實並不難。

雲端罩門是頻寬有限

這年頭寬頻網路與行動上網已經相當普及,又有一票免費雲端空間可以申請,相信不少人都有動輒上百GB的總和雲端空間。基於只要能夠連上網際網路,就可以存取與分享內容的便利性,確實有些人已經捨USB隨身碟就雲端空間,偶爾需要存取大量檔案才會翻隨身碟出來使用。

雲端空間的利與弊,先前在不同主題內曾經探討過,這邊就不再加以贅述。簡單而言,上下傳速度是這類應用的最大罩門,除了系統商對外服務開放頻寬問題,使用者網路的規格也是個門檻。就筆者個人使用經驗來說,除了Google、Hami+個人雲速度感到滿意外,其他多數知名服務只能算堪用而已。

龜速隨身碟還比雲端快

對於經常存取大量檔案的人來說,寬頻速度再快也比不過隨身碟,花費時間等待上下傳有其不便利之處。以編輯群工作型態為例,單篇稿件Word檔通常不超過100KB,透過雲端空間存取輕而易舉。但是如棚拍照片等附件,單篇動輒10MB、專題達100MB司空見慣,要透過網路傳遞可就有得等了。

性能一般的USB 3.0隨身碟,最高寫入速度普遍尚有30MB/s,寫入零散小檔案再慢應該也可以達到約10MB/s速度。這意味寫入100MB稿件檔案,平均只要花費10~15秒時間,就可以關電腦回家繼續再戰。然而當前比較普及的光世代為20M/5M方案(上行速度0.625MB/s),推論上傳時間約為160秒,但受制於雲端空間頻寬等變數,實際上恐怕得等半小時之久。

隨身碟最大價值是速度

從這粗淺範例可看出,當資料量達數十MB時,隨身碟還是比雲端空間來得好用。那數分鐘甚至數十分鐘的差距,或許足夠讓編輯們抽空果腹一餐,甚至是飛速呸車回到家中。相信已經進入職場工作的讀者,對我們試舉這範例應該是比較有感,那些經常領好人卡的同學們,可能也是心有戚戚焉吧!

筆者並不否認雲端的價值,但身邊總得準備幾個高速USB 3.0隨身碟因應,才不會過度浪費生命等待資料上下傳。事實上,雲端與隨身碟兩者,彼此具有互補關係式,誰也無法完全取代誰。當你也有經常性大量資料存取行為時,我們還是會推薦隨身碟或外接應碟,是為不可或缺的儲存裝置。

高速隨身碟要價不斐

那麼就來支又大又快的USB 3.0隨身碟吧!隨著半導體製程進步、容量推升,現在64GB容量可說是不大也不小,得128GB才算大、小於32GB則是塞進垃圾桶也罷。不過價格相當令人困惑,32GB均價大約為800~1,200元之間,但是高速產品卻動輒1,500元起跳。

64GB均價則大約在1,200~1,500元,高速產品多為2,000元起跳,要價超過3,000元也見怪不怪。至於當前有大量量產,廣為銷售的最高容量產品為128GB,多數是從3,000元起跳。其中較為強調性能的產品,要價從4,500~8,000元不等都有,這邊可還沒提到那少見的256、512GB,不算快的產品就要價8,000元起跳。

看過USB 3.0隨身碟概略價格資訊,熟悉零組件行情的人應該都有發現,相對於固態硬碟來說是昂貴許多。自己買咖外接盒來組裝還更為划算,至於實際上能省下多少錢,節省幅度則是伴隨容量而拉高。例如土炮64GB大約1,900元起,這和隨身碟相去不遠,但是128GB約莫2,600元起,此時就節省4,00~6,000元不等!

隨身碟即固態硬碟簡化版

前面只談論到購置成本誘因,另外有個重點是存取速度部分,USB 3.0隨身碟明顯占下風,你也可以說是性價比極低。隨身碟構造和固態硬碟一致,組成元素相同且具有類似的管理機制,好比區塊平均抹除(Wear Leveling)等。將之視為固態硬碟簡化版很合理,然而基於可用空間與應用定位因素,效能難免會差一截。

隨身碟體積追求小型化,通常只有大拇指那般尺寸,內部電路板可用布局空間相對有限。常見最多只會配置2顆快閃記憶體,極少見配置2張電路板疊疊樂的設計,則是可以增加到4顆。上一期我們剛介紹過固態硬碟顆粒配置關係式,其原理與影響式相同,這邊同樣不再加以贅述。

土炮USB 3.0隨身碟:自組外接固態硬碟便宜又更快
固態硬碟、USB隨身碟、記憶卡,本質上屬於孿生關係式,由主控制器、快閃記憶體為主體構成,故影響效能表現的關係式相同。除了取決於控制器通道數量,快閃記憶體類型與韌體調校,是一致的效能影響關鍵。

隨身碟導向是小而巧

可想而知,隨身碟在起跑點上已經輸了,即便透過各式手法增加顆粒配置數量,溫度問題往往也會成為阻礙。當年搶先購買第一代USB 3.0隨身碟的人,對於熱當這件事應該還心有戚戚焉,故廠商漸漸主推多裸晶圓堆疊封裝顆粒,好比雙通道控制器搭4CE顆粒來因應、克服。

除了這先天架構限制,隨身碟應用型態也不同於固態硬碟,可不是用在系統開機碟這類重度存取環境上。故其控制器設計乃至於調校,相對於固態硬碟是較為精簡、陽春,不會整併如ARM之類比較夠力的核心。其設計導向簡單而言,就是足以對應外接儲存作業負載,晶片力求小型化、低功耗、低發熱量,以及低成本這幾點。

土炮USB 3.0隨身碟:自組外接固態硬碟便宜又更快
絕大多數訴求效能的USB隨身碟,即便身軀再大、再肥,仍然比2.5吋外接盒小上數倍。土炮隨身碟的代價,就是攜帶便利性如同一般外接硬碟,略占空間、需要帶著線材,不像USB隨身碟可以隨意塞進口袋那樣輕便。


下一頁:加快資料傳輸速度的要點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勞碌命
1.  勞碌命 (發表於 2014年7月07日 09:40)
想起computer science課本裏面講的名言:
千萬不要低估一架滿載磁帶的飛機的"頻寬"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