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討論智慧型廚房的時候,未來廚房物聯網的理想願景應該是這樣的:使用者透過手機掃描食物的構成,然後結合自己的健康手環計算出這頓飯需要吸收的卡路里,然後透過智慧磅秤測量出準確的分量……最後,連網的電磁爐以最適宜的時間烹煮。
當中,透過「手機掃描食物的構成」是一個現實中的物體轉化成數位指標的過程。目前其實已有不少健康類app支援這一想法,比如之前測試的 Jawbone UP24,其內建app「 UP 」則可以透過用戶手機拍下食物,再由app估算出它的熱量,進而監控用戶進食狀況。
不過如果這樣做,我們恐怕永遠都得不到最準確的資料。原因是一般的手機鏡頭,它並不是真的在「讀取」現實世界中的物品,鏡頭「掃描/拍攝」 出來的,只能簡單透過食物的形狀和顏色進行辨別,看出哪些是西瓜、香蕉和蘋果。但是這些鏡頭並不能「看穿」不同西瓜的含糖量、品質等內在差別,更遑論桌面上的那碗南瓜羹與咖喱飯。
那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一個更有效的解決辦法——來自以色列團隊初創團隊 Consumer Physics 的分子掃描器 SCiO,是一款能夠真正填補真實世界與數位世界壕溝的劃時代產品。
從外觀上看,SCiO 就像一支普通的 USB 隨身碟,但功能卻天差地別。SCiO 的前端能射出一束藍光,用它對準食物和飲料後,就能透過連接的手機與雲端,向你解構它們的內在成分,包括準確的熱量和糖分含量,而且還能夠檢測出植物的生長狀況,藥物和其他物料成分。SCiO 能夠讀懂世界的關鍵,在於背後的近紅外光技術(NIRS)。
其實大自然萬物都有各自的分子振動頻率,俗稱「化學指紋」。透過特殊光束照射物體上的分子後將得到特定的反射光,而 SCiO 上的分光儀(spectrometer)則會分解中反射光的光譜,進而破解出物體內在的資訊。
其實 NIRS 檢測技術早已存在於專業實驗室多年,但一直無緣進入消費領域,原因是整套儀器巨大而且昂貴。多年一直力於便攜式成像領域的聯合創始人 Damian Goldring 在訪問中透露,得益於多年的光學領域背景,加上技術的進步,這支擁有多名物理、工程、資料、食物加工、光學等領域專家的團隊,終於用三年時間將 NIRS 設備實現小型化。
目前,這款產品背後的絕大潛力,無疑已經被外界注意到。距離 Kickstarter 群眾募資期限還有足足 32 天之際,SCiO 的群眾募資額已經接近 140 萬美元,大幅度超過當初定下的目標 20 萬美元。即使目前團隊表示 SCiO 在今年年底上市時只能提供食物和藥物的成分掃描,但隨著雲端資料庫的建設,SCiO 將能夠覆蓋農業、化工、化妝品等行業。
▲圖片來源
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一個近在咫尺的未來:這是一個所有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時代,感應器和設備已比我們更加熟悉身邊的環境。坐在早餐桌前,我們可以看穿食物的內部是夠已經變壞,藥瓶中的藥是否有藥性衝突,停在樓下的車胎壓是否正常。
那時候,我們不會再稱電話為智慧型電話,手環為智慧型手環,也不存在什麼智慧型廚房……因為,萬物皆智慧。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