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r Pichai 坐上了全球最強科技公司的第一把交椅。某些中國的科技愛好者常常親切地稱他為「劈柴」,除了諧音之外,玩笑背後隱喻的磨刀、砍柴正如他在 Google 立下的汗馬功勞。Google Chrome、Android、Google Maps 等等,都離不開他的付出。
Sundar Pichai 的背景
Sundar Pichai 生於印度 Tamil Nadu 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Ind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他又拿下了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 MBA。高中曾是板球隊隊長,曾率隊獲得 Tamil Nadu 區域板球大賽冠軍。
1984 年,Pichai 家裡有了第一台轉盤式電話,這台古老的科技產品開啟了他驚人的記憶力。他就像一本人肉電話本,只要撥過一次就不會忘記。30 多年後,他將這個技能用在了 Google,彭博商業就曾提到 Pichai 在 Google 面不改色口吐數據的風采。
帶領 Chrome 瀏覽器力壓 IE
事業一開始,Pichai 曾在半導體公司 Applied Materials 任產品管理崗位,後在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工作。2004 年,Pichai 加入 Google,在他的帶領下,一系列的軟體專案為他在 Google 續寫了黃金履歷,也為 Google 帶來了許多精彩的產品。
首先就是 Chrome 瀏覽器。
Pichai 在 Google 最早接觸的項目是 Google 工具列,就是那個在 IE 和 Firefox 右上角都能看到的小東西。從這個邊角出發,他說服了自己的主管去加入瀏覽器這場惡戰。後來的幾年裡,他逐漸接手了 Chrome 瀏覽器的產品開發,被一個使命驅使著前進:
怎樣才能與 IE 和 Firefox 競爭?
最初 Chrome 的發佈是場災難,當時 Google 精心準備了一本 38 頁的漫畫書,用來解釋 Chrome 的與眾不同之處。週一是美國勞動節,原計劃週一發送這些資料,這樣節日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人們就能收到漫畫書。但是,德國不過勞動節,這個粗心的疏忽引起了 Google 好一陣忙亂。激烈而簡短的爭論後,他們臨時決定提前一天發佈這款瀏覽器。
不必說,工程師急忙趕工開放下載,公關部門則趕緊修改公關稿。那時這些人都在放假過節,都被緊急叫了回去加班。當時大概沒人想到,半路攔截瀏覽器市場領導者 IE 的瘋狂計畫,實現了。
2008 年 Chrome 上線時,IE 還擁有瀏覽器市場近 70% 的市佔率,但僅在上線的第一年 Chrome 就從微軟的口袋中掏走了幾十億。接下來的幾年,微軟 IE 的體驗在代代更新中原地踏步,而 Chrome 則趁勝追擊猛進。
先是在 2011 年底超過了 Firefox,緊接著在 2012 年一舉超過了從前的巨頭 IE。如今 Chrome 的市場佔有率已穩居全球第一,市佔率幾乎是 IE 的兩倍。Chrome 為 Google 打下了一片可貴的江山,也為 Pichai 奪下了一枚象徵勝利的勳章。
接過 Android 這艘大船,他要開向什麼地方
在 Pichai 經手的 Google 項目裡,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就是 Android OS。
2009 年,iOS 設備出貨量曾是 Android 設備的 4 倍。後來 Android 的市佔率隨著智慧手機的需求爆炸迅速飆漲,但無法改變一個事實:管理 Android 是 Google 最艱難的工作。一位業界人士說:「Android 系統的開放和靈活是把雙頭刃,由於任何廠商都能自行修改系統,創造和把一個 app 變得更完美的任務要比 iOS 費勁的多,這也是 Android 系統最大的挑戰。」
在上任 Android 之前,Pichai 已經開始為 Chrome 和 Android 兩大產品的整合。2012 年 Google 發佈了 Pichai 版本的 Chrome for Android,代替了 Andy Rubin 為 Android 開發的瀏覽器,這也是 Google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友好內部整合」。2013 年 3 月,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被調離 Android 團隊,此時擔任 Chrome 和應用部門副總裁的 Pichai 成為 Android 新的負責人,此舉被認為是 Google 有意將 Chrome 與 Android 平台整合的意味。
上任後,Pichai 第一個動作就是繼續推動 Android 與 Google 其他部門的密切合作:他推動 Android 和搜尋部門的合作,使 Google Now 成為 Android 系統的重要功能;在 Svelte 項目中投入了資源,使 Android 可以在廉價、低性能的裝置上良好運行;他取消了為觸控型筆電開發 Android 版本的專案,將精力放到了平板、智慧電視和可穿戴裝置上;他促成了對 Nest 的收購,然後關掉了 Android 內部智慧家居專案,把這塊任務交給了 Nest。
2014 年 10 月,Google 管理層再次調整,在這一調整之後,除了繼續負責核心 Android 和 Chrome 業務,Pichai 還接管了研究、搜尋、地圖、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以及基礎設施。此時,Pichai 已正式成為 Google 的「二號人物」。
其實回過頭看,這個時候 Larry Page 就已經開始拆分 Google 的計畫了,儘管他仍繼續主導公司的業務與營運管理,但其工作的重心將轉移到更宏觀更長遠的事情上。換句話說,Page 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追求 Google 的未來,而鞏固 Google 當下的任務就交給了 Pichai。
Pichai 深知,儘管 Android 現在擁有全球近 80% 的用戶,但安逸的日子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他說,這就像學衝浪一樣,你第一次成功了,下一次可能會栽的很慘。他沒有生產 Android,卻在掌管 Android 的日子裡讓這個系統的根系蔓延的更深、更廣。
「入世」的科技哲學與下一個「十億人」
Pichai 很自豪,因為 Google 的產品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從低端到高端、窮人和億萬富翁都能通過 Google 打開科技的大門。這也是 Pichai 秉持的「科技入世」理想,那麼問題是,怎樣的產品能實現這個哲學呢?
在 Google 的產品上,其實不難發現「科技入世」的影子。從 Now on Tap、Photo、雲端合成的 VR 影片、Project Ara,細想之下都降低了世人相互連接的成本,暗示他的科技哲學。
如今 Pichai 站上了更高的位置,他獲得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去用他的科技哲學影響下一個十億人:
我想打造一個平台,讓盡可能多的人在上面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一種更強大的方式,壓力也更大,但它是我的終極信仰。
圖片來源:ezzconews、9to5google、Statista、heidelblog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