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過去一年,我們接觸到不少固態硬碟新品,都是採用台灣廠商所生產控制器。更少人注意到的是,目前零售通路所銷售產品裡面,採用台系控制器的比例近乎超過一半。我們因而陸續談論過,市場轉變等兩三事,這回我們將搭配範例組產品,藉由實測進一步探討土、洋控制器的差異。
趨勢驟然轉變,人也該轉個彎了
承接先前文章所談論到,台灣廠商所推出的固態硬碟控制器,廣受固態硬碟廠商應用在 SATA 產品線,並已經成為市場新主流。這項不可逆的趨勢正在持續蔓延,最快從明年起也能看到台系控制器,開始應用在被視為大未來的 PCIe 固態硬碟產品線,土、洋控制器之爭將進入第三回合。
固態硬碟廠商之所以紛紛跟進採用台系控制器,我們想應該是無須再多做分析,背後細故可參考這系列文章。簡單來講,製造商同時選用土、洋控制器,能夠打造出定位與價格區間更為分明的產品,同時確保應有的獲利。消費者觀念是需要與時俱進,針對應用型態、性能要求、使用率等條件來做出選擇,當預算花在對的地方,就能感受到這股風潮好的一面。
固態硬碟系列文章
土洋同台較勁,概觀性能旗鼓相當
成本與售價這槓桿遊戲,是掌握在固態硬碟製造商手裡,那麼土、洋控制器對普羅大眾而言,到底有哪些實質差異呢?我們猜想,大家近期採購產品時多少也有一些困惑,這正是本篇所要探討的議題。先前所提及內容,都是和產品採購花費之類面向有關,這篇則是會藉由幾款範例產品,進行測試驗證以進一步探討差異點。
首先就概觀性能表現來看,我們以常見的 SATA 6Gb/s 控制器為範例,列舉出一些存檔數據來比較之。下列控制器包含 Marvell、Seagate SandForce、OCZ(Indilinx)等,目前能見度最高的舶來品控制器,台系代表組則為 Phison 與 SMI。雖然各代表組的容量不盡相同,測試軟體版本乃至於硬體平台也小有差異,就概略比較而言是不至於偏頗。
概觀性能範例組全為 2.5 吋、SATA 6Gb/s 機種
▲ Marvell 88SS9187:8 通道架構設計。
▲ Marvell 88SS9188:4 通道架構設計。
▲ Seagate SandForce SF-2281:8 通道架構設計。
▲ OCZ Barefoot 3:8 通道架構設計。
▲ Phison PS3110-S10:8 通道架構設計。
▲ SMI SM2256H:4 通道架構設計。
單就最高存取速度而言,範例組產品最高讀取速度上看 550MB/s,寫入則落在 440~520MB/s 之間。至於 4K 表現約為讀取 33~41MB/s、寫入 85~148MB/s 左右,土、洋控制器並沒有顯著落差。其中 Marvell 88SS9188 與 SMI SM2256H,這兩款同為 4 通道架構的控制器,若快閃記憶體與韌體搭配良好,並不遜色於 8 通道產品多少。
由以上簡單示意比較可看出,土、洋控制器的概觀性能表現旗鼓相當,如果不特別標記所採用品牌,是不大容易分辨出控制器有別。唯一特例是 Seagate SandForce,基於 DuraWrite 資料壓縮架構特性使然,隨機寫入性能會出現衰退跡象,因而容易被一眼認出。除此之外,套句古老的廣告詞「誰扮誰,誰就得像誰」,各控制器還真的有點無以分辨。
(下一頁還有:性能一致性測試比較)
> 所以平均表現來說SMI比較好?
採用國外控制器的敗筆產品我們也有見過,
這次意外收穫是台灣控制器也能有不錯的表現,
間接證實了關鍵是韌體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