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摩爾紋與偽色的成因
△數位相機的摩爾紋問題,不只在拍攝電腦螢幕時會發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LCD螢幕本身由許多小長方形色塊組合而成(左圖),遇上同樣是三原色規律排列的感光元件,就容易發生演算上的錯誤,讓原本該是純白色的區域,出現彩虹狀的條紋。
簡單來說,它是規律條紋在經過鏡頭聚焦後,投射在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上,線段排列的密度高於感光元件的解析能力,讓相機本身無法正確判別「每條線有多粗」,再加上演算法機制的關係,最後就會產生多餘的條紋。也有一種情況是,也許照片原始檔沒有摩爾紋,但是經過繪圖軟體縮圖以後,摩爾紋反而跑出來的例子。
筆者不是光電轉換機制,與感光元件演算法的專家,更深入的解釋可以參考這篇網路文章。
解決方法:使用軟體後製去除
示範軟體一、Phase One DeMoirize(建議售價:$399 USD)
http://www.phaseone.com/
△DeMoirize是Capture One 4 PRO軟體內的附件,必須要先花錢購買這套軟體才能使用。因為DeMoirize算是Photoshop內的外掛,要先把「DeMoirize.8bf」放到Photoshop的資料夾內(路徑如左圖所示)。再使用Photoshop開啟欲處理的圖片(如右圖)。
△在選單中選擇這個外掛(左圖),開啟後有三項細部參數可以調整,可以試試看哪個組合最有效果。
示範軟體二、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3.0(建議售價:$149 USD)
http://www.isl.co.jp/SILKYPIX/english/
其實單就螢幕照片的偽色問題來看,靠軟體後製去除的效果還是差強人意。雖然某些偽色不見了,但是波浪狀的紋路還是去不掉,反而是一些該有色彩的正常區域被灰化了,大概只有10%的效果吧。
解決方法:拍攝時就先避免
既然軟體後製的效果有限,那在拍攝時就先避免吧。根據前面提到的網路文章,我們可以購買專門消除摩爾紋,特製的濾光鏡套在鏡頭前。但是這種濾光鏡的價格不便宜,如果不是靠商業攝影吃飯的人,並不建議特地去花這筆錢。
雖然位在感光元件正上方,設計得宜的低通濾鏡(low-pass filter),可以有效避免摩爾紋的發生。但這方面所需的研發技術相當高,低通濾鏡也成為各家相機廠的機密所在,一般而言,只有頂級DSLR機身(約十萬元以上)的機種,才靠著特殊的低通濾鏡,有本錢特別強調減輕摩爾紋現象。一般數位相機,就很少看到產品標榜這個功能,因此靠相機避免也是要花大錢。
既然摩爾紋與偽色的產生原因,大多不脫「線段排列的密度高於感光元件的解析能力」。換句話說,要是鏡頭的解析力高出感光元件越多,在面對規律條紋的場景時,摩爾紋的現象就越嚴重。既然如此,理論上我們在拍攝時,只要故意將鏡頭的解析力降低,就能夠減輕或避免這個問題。
要將鏡頭的解析力降低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使用手動對焦模式,「稍稍地」把焦點前移或後移,被攝物看起來就糊一點,但還保有基本輪廓。只是手動對焦的程度相當不好拿捏,稍微用力就會轉過頭,算是缺點。另一種方法就是盡可能地縮小鏡頭光圈,產生狹縫繞射的現象,就能稍微減低光學品質,讓畫面稍微柔一點。缺點就是光圈縮小後,快門就慢了,相機必須要配合腳架拍攝,否則很容易就會發生手振的情形。
根據實際試驗,這兩種拍攝方法在抑制摩爾紋與偽色上,效果都相當不錯。雖然仔細觀看還是可以發現輕微條紋,但已經比先前改善很多。
但是這篇文章卻很容易閱讀,也很有趣.
至於像是這期(56)的封面故事,就有點「PC home」化了,不是很喜歡
可是拍15"的LCD就會有 為什麼??(好奇~
推出時也有CCD摩爾紋嚴重的問題
雖然已經忘記當時Nikon公司是怎麼解決這問題了 = ="
我怎記得是大光圈畫質比較差
到底哪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