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木繪烙畫」嗎?一塊塊平凡的木片,透過阮淑容的巧手,電烙鐵輕輕畫過木紋, 像是上天給的一把鑰匙, 不但解開了秘密, 每個圖案也在木紋上重生。
「把客廳當工作室,我覺得好像回到過去客廳即工廠的時代,哈!」爽朗的阮淑容邊在木頭上烙畫,邊自嘲的這樣說著,環顧工作室內,四處擺置許多木頭製品,低調的散發著木頭特有的溫潤氣息。
▲ 自然界的密碼解譯者:阮淑容
化工系畢業的阮淑容,很反常的對許多手工藝充滿濃厚興趣,例如手工皂、蠟燭、陶藝、玻璃貼⋯等,從好奇心驅使而動手玩耍,直到製作一堆成品分享給親朋好友,再到發現了木料的美,進而開啟了烙鐵作畫的創作,這一路的峰迴路轉看似奇妙,就又自然得找不出特殊理由解釋。
於是,在一塊塊木片上看見慵懶的無尾熊爬上樹幹,用無辜的眼神注視著你;牽著馬匹的少女,迷失在一圈圈的木紋沙漠中尋找方向;斑馬在木片上向你展示一身特有的木頭紋路...,一盞燈光下的阮淑容,只是輕輕撥動手上的烙鐵,就像仙女棒一樣,讓筆下的圖案獲得重生。
兩年前,不經意的從一間家具行發現一批回收的木料,在三角形、多邊形參差不齊造型的廢棄木頭裡,阮淑容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木紋中,發現了創作的最佳素材。由於這個發現,她與夥伴何昆益成立了「EZ Studio」工作室,參加誠品舉辦的創意市集,從此「木繪烙畫」這門藝術便與阮淑容畫上了等號。
隨著多次轉戰創意市集的銷售活動,之前那批不同形狀、不同紋路的木頭有用盡的一天,於是她們轉而到各商場尋找木製品,買回來許多木盒、木製動物⋯等,繼續嘗試各種繪製的可能。
▲ 從賣場買來的馴鹿木偶,阮淑容自己再烙上花紋,就很與眾不同,因為花費太多時間繪製了,所以是非賣品。
▲ 在木頭上烙畫獅子頭,是何昆益的作品,非賣品。
用時間解讀木頭的密碼
「但是這類商品還是要面臨斷貨的危機」於是,她們更大膽的直接跟木料場訂購材料,例如以台灣檜木製成的萬用手冊來說,當廠商送來一批稍微經過四角修飾的木片時,她們會把所有木片攤在地上,然後挑選紋路相近的木片一一配對,準備作成手冊的封皮封底,再依序針對上面的木紋構思封面的圖案。
她們將木片擺在家中各處,看電視或閒暇時分,神奇的木紋像是達文西密碼般,她們慢慢在木紋中看見圖像,於是,木紋有了生命,它變成了人的側臉、一幅典雅的山水圖畫,有時她不破壞木紋而僅止於簡單烙畫加強線條,有的圖案繁複則需要耗時好幾天,「常常興致一來,畫到手都差點要抽筋了」,阮淑容笑著說。
至於沒辦法配對成功的,就要等待下一批木頭料來時,再尋找它們各自的另一半了,「有時一等,就要等上半年時間」,對於庫存來說,是一大壓力,於是她們開始發展出多功能取向的產品,藉由擴大需求為庫存解套。
創意,來自消費者需求
合夥人何昆益從事設計工作多年,擅長也喜好功能取向的設計方式。
以「台灣檜木-晴天娃娃好心情筆記本」為例,他在封面木片中裝上磁鐵,用皮線連結可愛的木頭圓臉娃娃,透過吸力附著在封面上,中間夾上MEMO紙就成為便條貼,拿掉娃娃臉,皮線變成了夾書帶,隨時幫閱讀者記憶過去翻閱時的停駐點。
「娃娃臉不只是便條貼功能,還可當項鍊或鑰匙圈,」他從袋子裡拿出一條鏈子,套進木娃娃臉,掛在胸前,頓時展現商品多功能的趣味性。針對這類產品,他們還申請專利,捍衛智慧財產權,雖然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滿值得以「創意」維生的創意市集同好仿效,畢竟產品研發耗時許久,成本與時間難以估算,不肖仿冒對本來就經營艱鉅的創意者來說,實在是一大挫折。
▲ 可愛的笑臉,無論掛在哪裡都讓人心情愉快。
談到創意的來源,何昆益說,「我們喜愛與朋友們聊天,從使用者的需求發想創意,」將不成熟的點子,製作成完整的商品,想來肯定是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再受到消費者的親睞而熱賣,那想不上癮都難了吧!
例如「開心」系列,本來只是一個磨成心型圖案的木塊,何昆益拿在手上把玩了無數次,都找不到創意點,後來接受朋友建議,由名字發想,在木塊上畫了鑰匙孔,奉送一把象徵可以打開心房的小鑰匙,變成了「開心」系列的第一版,賣了上百個。
▲ 開心第二版,打開就可以看到裡面的小捲軸,可以寫上對心愛的人說的貼心話,收到的人肯定覺得很窩心。
後來,他進一步把心剖開,加上磁鐵,讓兩顆心可以吸附在一起,中間挖空,塞進小紙條捲軸,可以寫上祝福的話語給收到這禮物的人;這版本的造型與功能比第一版更成熟且完整,購買者多為學生與上班族群,甚至有公司員工買了數個,各自在小紙條上寫上對主管的祝福,在生日時送給主管造成驚喜連連,好評不斷。這系列至今賣了兩百多個,是銷量極高的商品。
▲ 因為念舊,阮淑容將所有曾經創作過的商品都拍攝下來,仔細保存。
創意市集的困境
「EZ Studio」目前的通路在北、中、南都各有寄賣點,而創意市集還是她們最常帶著皮箱去參與盛會的地方。
創意市集,在短短幾年中,成為創意者的嘉年華盛會,這樣的環境為許多人天馬行空的絕妙創意帶來無限的掌聲,一場場活動燃燒著無數年輕靈魂的創意精華,創意市集與各種百貨公司、活動、展場都可以結合,同一天內台北、台中同時各有一場的頻繁狀況也時有所見。
但就何昆益觀察,從今年開始,創意市集的場次少很多,「可能是之前炒過熱,現在退燒回復到常態,」他認為這是回復常溫是好的,避免如蛋塔效應燃燒過度後,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掌聲,將是更讓人挫折的事情吧!
阮淑容說,「現在創意市集的產品參差不齊,沒有主題性,且殺價聲不斷,」每個獨一無二、且耗費多時的手工品,放在越來越像是大拜拜式的創意市集中,殺價似乎成了買賣雙方都厭煩、但卻每天必須面對的拉鋸戰。
同時擁有高度的EQ與源源不絕的創意,或許才是身為創意工作者能否長久經營的重要關鍵吧!
<後面還有:藝術家如何在創意與商業中拉鋸>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