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Apple 產品開發過程的諸多面向都是秘密。最近有一本新書「Inside Apple」則揭露了這個流程,這本書以一間公司的角度講述了 Apple 的哲學、人才召募流程、傳說中的秘密等等不同的故事。書中所提到的產品開發流程,有些部份在以前已經被公開過了,不過也有一些新的資訊,頗值得一看。
每個 Apple 產品都由設計開始
在 Apple,每個設計師都享有尊貴的地位,而且整個產品都要符合他們的願景,這與很多公司所實踐的方法、所秉持的理念南轅北轍。換句話說,產品開發都要符合由 Jony Ive 所領導的設計部門的意志,而不是讓設計對製造或財務部門做交待。
設計師完全不必跟財務部門做接觸,也不用考慮成本或是製造上的可行性。工業設計工作室是所有 Apple 產品的發源地,而且只有少數的 Apple 員工才能接近,包括 Jony Ive。
▲ 來自英國的 Jony Ive 是 Apple 產品設計的靈魂人物。
形成內部創業團隊
新的產品決定後,會組成一個團隊,並且和公司的其他人做隔離,除了簽下保密協定,有時候甚至是實體的屏障,讓團隊以外的人無法接近。大樓裡的某些區域會被封鎖起來,騰出空間讓這個團隊能夠進行敏感的新專案,這些措施有效的建立了公司內部的創業團隊,而且直接對管理高層負責,把他們從大公司的層級結構解放出來。
▲ Apple 的總部。
Apple 新產品流程(Apple New Product Process - ANPP)
產品的設計一旦開始,ANPP 也隨之落實,這一份文件詳實的設定了產品開發過程的每個步驟。這個做法是在開發麥金塔電腦時首度為 Apple 所採用。它詳細規畫出創造產品的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工作人員是誰?由誰負責做完結?以及何時該完成?
每週一都要對產品進行審查
管理高層每週一要聚會,來審查開發中的每一項產品。由於 Apple 在同一時期開發的產品很少,所以這個任務通常可以達成,但若有未審查到的產品,則順延到下個週一進行,這表示每個產品所需的關鍵決策,都可以在二週內做出來。
投產後,由 EPM 黑手黨掌控
一旦產品要開始生產了,會有兩個人負責讓產品「開花結果」:工程程序經理(engineering program manager、EPM)和全球供應鏈經理(global supply manager)。前者完全掌控生產流程,而且權力極大,被戲稱為 EPM 黑手黨。這兩個職位由管理高層直接指揮,而且大部份的時間會待在中國大陸以監督生產流程。這兩個經理要密切合作,但有時會出現緊張關係,這時就要依「什麼對產品最好」的原則進行決策。
產品完成後,再跑一次設計、製造、測試程序
有時候,產品的展示版本會洩露出來,例如沒有正式推出的 iPhone。很多時候,洩露的訊息來自中國,工廠裡的員工收了部落客或記者的錢,把原型機 / 樣本交給對方。事實証明,某個新產品一旦做好了,該產品會再設計一遍,也會再度送入製造流程,這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不同版本的間諜照片。這是一個四到六週的過程,一直到在工廠裡把負責生產的 Apple 員工集合起來為止。
EPM 會把 Beta 版的機器送回總部接受檢視和批評,然後又坐上飛機回到中國去監督上述的重複過程。這表示每個裝置的每個版本都是完成品,而不僅僅是部份完成的原型機而已。以製造新產品而言,這是瘋狂而又花錢的做法,但卻是 Apple 秉持的標準。
▲ 在新產品正式上市前,除了間諜照片以外,也會有各種假想圖。
包裝室:驚人的開箱模擬體驗
在行銷部門的大樓裡,有個房間專用於產品的包裝。這個房間的安全保護層級可以比美專用於新產品及設計的大樓。這裡在做什麼?舉個 iPod 正式上市前的例子,有個員工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持續數個月,只做一件事,把幾百個內裝原型機的盒子打開,以體驗並持續完善拆開盒子的過程。
▲ 如果你覺得拆開 Apple 的盒子是美好的經驗,可能要歸功於那幾位拆過幾百個盒子的 Apple 員工。
最後,正式上市由 Rules of the Road 所控制
產品在上市前會先做好上市的行動計畫,名為「Rules of the Road」,它是最高機密的文件,裡面列出每個產品開發、上市的重要里程碑,每個里程碑會註明一個直接負責人,這個負責人就是讓該項目成真的人。遺失文件或是把文件洩露給不該看的人,會馬上被開除,這一點也在文件中有明確提出。
從以上的片段來看,嚴格的責任制與好產品第一優先的理念,是 Apple 成功的元素的一部份,但它成功的背後,也是有著許多血汗工廠付出代價,這也是值得 Apple 產品使用者注意的地方。
資料來源:theNextWeb
延伸閱讀:
出版商再見,Apple 讓你 DIY 教科書,iPad 上課的時代來臨
就有一堆又一堆外國玩家嚴正抗議 4S 與他們的期待落差太大
╯-__-)╯ ╩╩
想要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突破是最基本的課題。你必須知道,iPhone4的收訊不佳,證明蘋果也有失誤。但是這表示蘋果的實驗室製造法無效?請記住:Apple II就是用實驗室製造,iPhone歷代也是如此,這不成功嗎?現在看第一代iPhone或許會覺得很糟糕,但iPhone可是「重新定義」手機的一款手機。這是多大的技術挑戰?把Pentium4的效能帶到iPad裡面。蘋果確實有存在些許失誤,但瑕不掩瑜,把主機板塞到iPhone裡面,他就是這麼厲害。
你們只是看到問題的表面,這是盲人摸象。一家公司的某個產品問題,可能會毀壞商譽,但終究無法以偏概全的定義這家公司。iPhone4有收訊問題,但是你不能把它歸咎於實驗室製造法無效,因為iPhone4還有許多改進是得依靠實驗室,還有iPhone所有其他版本,也都是依靠這個創舉。
我並不喜歡蘋果的產品,可是我一直對蘋果的設計功力和遠見感到欽佩,我雖然不會買蘋果的產品(也買不起),但我不得不承認蘋果的產品有所魅力。
為何有所魅力?他們花一個員工每天只負責拆包裝,這就是他們對於完美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