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星期,最後一代塑膠機殼的 MacBook 宣告停止販售,從教育商店下架,取代的則是目前當紅的 MacBook Air。而將要改版的 MacBook Pro 也傳出會推出超薄15吋機種,可以猜測出來的是 MacBook Air 將會取代筆電系列,並推出各尺寸的機型。
雖然白色 MacBook 早在去年中就已經不在 Apple Store 上出現,但教育商店其實一直還是可以買的到,直到上個星期,小白正式和大家說再見。隨之取代的是 Apple 推出了新的 MacBook Air 同捆包方案,一次購買五台會有每台20美元折扣的方案。
MacBook Pro 是時候減肥了
取代了低價位的 MacBook 之後,另一方面 MacBook Pro 也傳出了產品將會 MacBook Air 化,也就是說最後可能會出現由 MacBook Air 統一了筆電各種尺寸,推出11、13、15、17吋的機種。在13吋 MacBook Pro 被 MacBook Air 擠壓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不少15吋 MacBook Air 的傳言出現,也有出現15吋的原因是因為轉軸並沒有搞定才沒推出這種說法。
先不論是否會統一筆電陣線,目前 MacBook Pro 13 的存在已經有點尷尬,和 MacBook Air 13 比起來,也只有價格便宜一點,空間大了一點點的優勢,要帶出門大家還是很容易偏向 MacBook Air。擅長區分和精簡自己產品線的 Apple,就算現在直接把 MacBook Pro 13 拿掉其實也不會太讓人驚訝。
▲我們可能會在今年就看到完整產品線的 MacBook Air。(圖片來源:AppleInsider)
如果拿掉了 MacBook Pro 13,15和17吋的存在也變的有點尷尬,能撐的也就只有比較強的處理器和高效能獨顯。但高效能獨顯在下一代 MacBook Air 大尺寸機種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出現,假設高效能的15吋 MacBook Air 成真的話,15吋的 MacBook Pro 就會像目前13吋一樣受到擠壓,MacBook Pro 也許就會像當年的 PowerBook G4 一樣走入歷史。
一位 MacBook Pro 的設計者爆料說新的 MacBook Pro 外型就和 MacBook Air 相似,現有的 MacBook Pro 將會在今年就消失,不過不會一次被取代掉,會先由15吋開始,再到17吋。由這種進化方式,和當年2008導入 unibody 設計有點相像。而這個謠言在這個時間點,聽起來還真是有一點真實感。
按照時程來推算,下次 MacBook Air 更新最有可能會落在四月左右,而且正是兩年大改的時機,新的 MacBook 系列很可能會有大動作的變化。現在除了搭載新的 ivy Bridge 處理器、新的外型之外,又多了新的尺寸可以期待。再過兩個月之後,這些謠言將會得到該有的解答。
現在的筆電處理器效能已經發展到足夠應付大眾需求
且發熱量也可以在極薄的機身中得到控制
兩者已經趨於接近一個平衡
以前那些厚重效能又差又熱的筆電已經不復見了 <( ̄︶ ̄)>
筆電只會分大、小兩型,中間的全部消失,再小的就由平板取代,好像也是不錯的結局啦<( ̄︶ ̄)>
1.可以自行DIY升級儲存裝置
2.散熱效率較好可提供較高的效能
3.較多的外接接口
> 從這些趨勢看來
> 現在的筆電處理器效能已經發展到足夠應付大眾需求
> 且發熱量也可以在極薄的機身中得到控制
> 兩者已經趨於接近一個平衡
>
> 以前那些厚重效能又差又熱的筆電已經不復見了
怎麼說呢,其實輕薄筆店的散熱基本上都比較差一些,全部都長的跟Macbook Air一樣的Design其實我覺得很有問題。以單純CPU或APU於日常使用時,這樣的設計或許已經足夠,但在有顯卡的情況下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可以參考一下華碩或Sony的輕薄機種,有搭中階獨顯的大多有風扇問題。)我不希望Mac最終全部都改成類似Air的設計,這樣雖然滿足了大多普通用戶的需求,但也放棄了原本希望有高端效能的使用者。
空間應該不是用只大一點點來形容吧...。而帶出門的狀況也有所區別,若是移動頻繁或是十分臨時性的場所,如星巴克、客戶展示,MBA的輕便十分值得注意。但若所謂的出門,是長時間的移動,比方說:家裡到上班場所、出國留學等,MBP的大空間、完整的周邊設備支援性,就又成為使用者會考量的地方。更何況並非所有人都家中一臺桌機,出外一臺攜帶用筆電,若要考慮將效能、空間、攜帶方便性、價格、大小等項目的平衡集於一機,MBP目前還很難被MBA給取代。
> 怎麼說呢,其實輕薄筆店的散熱基本上都比較差一些,全部都長的跟Macbook Air一樣的Design其實我覺得很有問題。以單純CPU或APU於日常使用時,這樣的設計或許已經足夠,但在有顯卡的情況下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可以參考一下華碩或Sony的輕薄機種,有搭中階獨顯的大多有風扇問題。)我不希望Mac最終全部都改成類似Air的設計,這樣雖然滿足了大多普通用戶的需求,但也放棄了原本希望有高端效能的使用者。
筆電配顯卡本來就很怪阿....
要繪圖、工作、打電動找桌電就好啦
筆電就做筆電該做的事情就好
回歸最初筆店的目標不是很好嗎
桌電擴充與散熱能力佳,但在攜帶能力,筆電才是強項。筆電只要接上電源與網路線就能使用,桌電不僅接上電源與網路線外,還要考慮顯示器。對於常住宿在外,居住空間不大的用戶而言,至少就算用15或17吋筆電〈以15吋筆電而言,一般1366x768解析度,文書上網還足能應付(更高解析度當然最佳)〉,不論在攜帶能力或行動工作方面還能勝過一台桌電。
另外:Nettop或AIO收納能力提升,但Nettop縱使能裝在螢幕後面,仍要考慮接線問題。與其考慮AIO,不如考慮大尺寸筆電,因為AIO與大尺寸筆電唯一的差異,只剩下電池。
現在有了 AIR 系列,被取代是時間上的問題
至於 MacBook Pro 會不會 AIR 化,個人認為亂毫洨機會較高
> ※ 引述《路人》的留言:
> > 怎麼說呢,其實輕薄筆店的散熱基本上都比較差一些,全部都長的跟Macbook Air一樣的Design其實我覺得很有問題。以單純CPU或APU於日常使用時,這樣的設計或許已經足夠,但在有顯卡的情況下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可以參考一下華碩或Sony的輕薄機種,有搭中階獨顯的大多有風扇問題。)我不希望Mac最終全部都改成類似Air的設計,這樣雖然滿足了大多普通用戶的需求,但也放棄了原本希望有高端效能的使用者。
>
> 筆電配顯卡本來就很怪阿....
> 要繪圖、工作、打電動找桌電就好啦
> 筆電就做筆電該做的事情就好
> 回歸最初筆店的目標不是很好嗎
>
我同意打電動找桌電
但繪圖、工作用筆電還是有需求
臨時要修改,作業總不可能帶桌電出去
未來MACBOOK應該會分為高階專業(MBP)入門生活(MBA)
MBP15,17 MBA11,13,15
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我這台去年9月入手的11吋Air,
玩SC2特效開「中」就可以玩得挺順的,
但因為11吋螢幕小,所以即使特效開「中」,
畫面仍然看起來很精緻。
我相信沒多久Air很快就能勝任幾乎大部分的遊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