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筆者去3C賣場時總會在天線區前面駐足許久,心想這些不同dBi的天線到底有沒有廠商宣稱可以加大訊號範圍的效果。剛好最近廠商送測品有5dBi的天線,加上原本家裡小小一根的1.8dBi天線,和編輯部裡某位大大購買的鄉民專用,30公分起跳的10dBi天線,這回就一起來比較看看。
dBi值是什麼?
理想的天線是朝四面八方發射訊號時,與天線相同距離的點所收到的訊號強度應相同,這就是理想天線,可惜目前的技術無法製造出這種天線。
另一常用的天線是偶極天線,偶極天線和理想天線相比,會有相同距離不同位置,所量測到訊號強度不同的狀況發生,某些地方量到的信號強度會比理想天線高,某些地方較低。所以依據偶極天線訊號最強的腹部與理想天線相比,發現偶極天線的訊號強度比理想天線強了1.6倍,經轉換為2.15dBi(i指的是與理想天線相比較);也就是說一個偶極天線擁有的增益(gain)為2.15dBi。
▲手機上使用WiFi分析儀的測試數據。
訊號真的比較好
筆者於此次實驗中採用DIR-600做為無線基地台,client端則是使用EeePC 1201n和Motorola Defy。因為筆者家裡不是豪宅而是好窄,測試距離太短,所以會將基地台內的無線訊號功率調到最低,1201n和Defy則是設為自動調整。基地台和client端距離約為5公尺,中間有一道寬約10公分的水泥磚牆。在手機上的測試軟體分別為WiFi分析儀和Speedtest.net測速網站為手機所開發的SpeedTest應用程式,筆電上則是inSSIDer和iperf;其中WiFi分析儀和inSSIDer是用來顯示目前訊號的強度,SpeedTest和iperf都是用來測試連線速率。
▲手機上使用SpeedTest的測試數據,雖然說數據上沒什麼大變動,但可以觀察向下方速率折線圖,dBi值越大的天線,曲線越平穩。
在使用無線基地台所附的小天線時,簡直就是慘不忍睹,連線速率一直亂飄,網頁也開的斷斷續續的。手機上的訊號強度只有-77dBm,筆電上則是-67dBm;此時在手機上的對外上下傳速率有到2.86∕10.73Mbps(筆者家裡申請光世代3∕12Mbps),但使用筆電進行區網速率測試,速率只到7.72Mbps而已。
換上了5dBi和10dBi天線就好很多,訊號強度在手機分別為-65dBm及-64dbm,筆電上則是-64dBm及-59dbm。手機上的對外速率雖沒有提升,但是可以看到連線速率圖較為穩定,不會忽快忽慢,筆電上的區網速率也回升了,都有45~50Mbps左右。
▲筆電上使用inSSIDer的數據。
由此次實驗可看出,那些高dBi值的天線宣稱能夠加大訊號範圍,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原本筆者還在猶豫換支大天線會不會浪費錢,現在就可以安心敗入了。
▲筆電上使用iperf所測試的數據。
延伸閱讀:
TOTOLINK N500RDG 雙頻分享器評測:4天線、性價比頗高
我發現我也開始頭痛 . . .
╯-__-)╯ ╩╩
小心會有誤導的情況~~
無線功率有計算的model在,
空有大天線也只是把雜訊跟著放大而已。
SNR 沒提高到 RX 需要的水準,
一樣效果很差。
ERIP(等效輻射功率dbm)=Pt(發射功率dbm) - Lc(纜線損失db) + Ga(天線增異dbi)
請參考
不過這是給全向的計算
> 我非常同意4樓說的,天線不是越大越好,
> 無線功率有計算的model在,
> 空有大天線也只是把雜訊跟著放大而已。
> SNR 沒提高到 RX 需要的水準,
> 一樣效果很差。
> ERIP(等效輻射功率dbm)=Pt(發射功率dbm) - Lc(纜線損失db) + Ga(天線增異dbi)
> 請參考
> 不過這是給全向的計算
我個人很多設備都是使用 D-Link 的東西
據我自己使用經驗,DIR-600 的訊號即使在同樓層,兩道牆就差不多讓訊號往生了,僅適合在較為空曠的客廳、辦公室、房間使用
若只要換上好一點點的天線就可以解決的話,我想還蠻划算的,不需要用到多大的天線,5dBi 天線應該沒多大吧
今天了解了dbi值是越高越好對以後做事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