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ADVERTISEMENT

上面這幅畫是 AI MidJourney 創作的。我只需要輸入提示(「野火」)和縱橫比,剩下的交給 AI 就行了。這個 AI 已經相當不錯,但離最先進的水準還差得很遠,像它這樣的 AI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將以幾美分的成本在幾秒鐘內製作出類似水準的藝術。而且它的應用不限於像上面這樣的「藝術」,它適用於你在生活當中看到的幾乎所有類型的圖片。這裡面的市場究竟有多大,我覺得很難估算。這篇文章主要是我的各種觀點的整理,但其實其中有些根本就不能算是觀點。 

經濟

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藝術家將會失業。這幾乎已經不可避免,因為曾經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幾秒鐘,如果說好作品很難產生的話,那可能就多需要幾分鐘。的確,需要強調的是,這項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存在的明顯問題中的 95% 都可以用更大規模的模型、不同的方法或更好的 UI 來解決。如果你用過 Stable Diffusion 或 MidJourney 或 DALL-E 2,你就會知道要為個人創意產生好的結果是多麼困難。我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論文,我相信這些問題將來會消失不見的。目前這些問題在這批非公開的模型當中已經不見了,在面向公眾的模型中這些問題將來也會消失。特殊性是人類藝術家現在主張的關鍵點之一,但這一點不會繼續下去。 

這種變化造成的經濟影響不會是都一樣的。就實際工作和勞動力而言,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處於市場底部的人,在Fiverr上用很低廉的傭金接單,按規範做雇傭兵藝術品。如果你的生計是給《龍與地下城》的角色或者書籍封面等做設計的話,最好為減薪做好準備。如果你在高階藝術市場,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我想你可能還有時間,儘管這方面的工作也會發生改變。我們將看到這些模型會被整合到工作流裡面,被當作工具使用,但是能夠用更少的勞動力做更多的事情意味著什麼?付出去的錢免不了會變少。從某種程度來說,有些需求應該還是沒法得到滿足的,比如說賺錢的機會,但對於這一點我仍有些懷疑。我認為更有可能的情況會是這樣,提示設計(prompt engineering)以及影像處理(image manipulation)會成為首選技能,擁有這些技能的藝術家會取代主要技能是繪畫手藝的藝術家。 

很多藝術家很可能會失業,很難賺到傭金,或者傭金率會被壓低等等。這些藝術家需要接受再培訓,但其實不太可能得到培訓的機會。對於部分人來說,之前能賺錢的馬上可能就沒法賺錢了。這對他們很不利。 

但話雖如此,經濟影響是明擺著的事情,談起來又很無趣。下面我想談談其他方面的影響。 

大家還會創作藝術嗎?

我是一名作者。如果寫作得不到報酬的話,我還會寫作嗎?寫。當然還會寫。我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觀眾,我的寫作完全免費,線上發表,而且至今大部分仍然是線上免費的,主要靠 Patreon 賺點打賞。 

我發現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一旦我們把經濟的因素拋到一邊,如果大家是為了創作藝術而創作藝術的話,今後他們仍然會繼續創作藝術。對他們來說,其實一切都沒有改變。有人會失去工作,但人工智慧藝術不能阻止大家拿起鉛筆在紙上塗鴉。更好的是,人們會利用 AI 藝術去創造新事物,我們的工具箱裡面又多了一個工具。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就是現在人們仍然會養馬,新技術會取代但不會扼殺舊技術,馬並沒有被汽車淘汰。我認為這個類比很有趣,雖說在很多方面都是錯的。馬匹可不是什麼小事。在 1915 年左右的鼎盛時期,美國大約有 2500 萬匹馬。它們遍布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有一整個產業都是為了解決馬匹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的,也就是馬糞的處理、餵馬、照顧馬、各種馬具等。到了 1960 年,馬匹數量已經下降到 250 萬,而且在很多地方都不受歡迎,馬匹已經完全被汽車、拖拉機等取代。它們從普通的日常品變成了人們幾乎從未見過的東西。而且在人口增加的背景下,情況也許就更加嚴重了,因為人均擁有馬匹數正在急劇下降。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說「汽車進馬匹退」是對的,但是如果你對著一名畫家說「嘿,你這輩子會看到繪畫數量下降 90%,以後沒人會教美術,這東西會從日常生活中消失」,我想就算繪畫不會被徹底扼殺掉,這番話也會嚇到他們,並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視。 

我認為總的來說,人總還是要創作藝術的,不過這個觀點缺少了一點東西。 

人為什麼要創作藝術?

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我們不妨看幾個可能的答案。不過我認為隨便找一位藝術家的話,對方給出的答案都會有所不同,而且大多數人就算能確定的話,給出的也會是部分答案的組合。 

首先是錢。金錢可以換取商品和服務。有錢才能活下去!理由參見上文討論到的經濟影響。這一點我其實不想再多說了,但是,藝術確實是部分人的生計所在,害怕失去吃飯的傢伙可以理解,尤其是如果他們沒有學會其他技能的話。這是一個殘酷打擊,因為僅僅幾年前,這項技術似乎還沒有出現,然後仿佛突然之間就冒出來了。而且人工智慧在這方面的進步似乎比在其他領域的進展來得更安全。 

但就像我所說那樣,我就算沒有錢也會創作自己的藝術,而且我對來錢也沒有任何期望。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藝術的核心是要試著表達和喚起。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討論,沒有自己形式邏輯的論點可以用這種方式提出,也可以用這種藝術的方式與他人建立聯繫、分享東西。有些人之所以要繪畫或寫作,是因為這是一種讓自己解壓的方式,一種擺脫心理創傷的方式,或者是用來感受某種情緒或思考某個想法。我讀過很多小說,很顯然作者是把一部分的自己放進小說裡面了,我寫的一些東西裡面也有我的影子。 

有人會說「就算人工智慧可以創作藝術,但你還是可以做你的,人工智慧不會阻攔你」,但這個說法對不對我不能完全確定。從嚴格的機械意義上來說,是,就算知道人工智慧可以更快更好地創作出藝術,藝術家仍然可以繼續自己的創作。儘管如此,藝術家與藝術的部分關係還是會受到影響,但這種影響乍看之下可能並不明顯。 

藝術的表達未必就得有觀眾,但如果你創作出來的東西別人感同身受的話,一定會有所幫助。如果我知道我寫的東西永遠不會被別人看見的話,我想我就不會寫那麼多東西擺在硬碟驅動器的某個角落積灰,直到被重新格式化或丟棄。在我看來,那種感覺就像對著虛空咆哮,就像西西弗斯把巨石推上山頂然後又掉下來。其實藝術有時候已經是這樣了。你發表了點什麼,告訴大家去看,你希望他們看看這個屬於你的東西,結果等來的卻是一片死寂,這是很常見的事情。 

我認為這對於當代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人工智慧藝術會讓這個問題變得更糟。有時候當我走進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有多少這樣的東西在展出時,也會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內容太多了,多到會湮沒其中。這會讓那種咆哮的感覺更加強烈,因為自己對文化的貢獻變得微不足道。當我想到 AI 藝術,以及 AI 散文(可能即將到來,只是現在還沒有真正出現)時,我曾經想過,如果有人說「噢耶,明年會有一百萬倍的內容產生,在千分之一的時間內就能按要求完成,而且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真正的人類參與的情況下完成的」,我會怎麼想?這是一種存在主義危機的絕望,仿佛個人身份的基石已經坍塌,我與世界的關係已經被撕裂。 

這個觀點有點情緒化了。我想我必須指出這一點,因為當有人想過來討論一下經濟,或者想談談怎麼解決問題時,你卻說「這就是我的感受」。但關鍵不在於那些,關鍵在於那種存在但沒有依靠,一種渺小和無足輕重的感覺,這種渺小和無足輕重,甚至超過了你作為數十億人組成的社會的一員的那種渺小和無足輕重(編者注:人類本身的渺小和無足輕重)。 

就表達而言,另一半是與其他人的聯繫。藝術是一種交流行為,是一次談話。你看到一張照片,然後照片會讓你產生某種感覺,是的,有時候你會獨自感受那個藝術,但我之所以喜歡藝術,大部分是因為可以與別人一起討論,在公共場合探討藝術,想弄清楚藝術想表達什麼,或者哪些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總的來說,我覺得作為作家或藝術家最好的地方就在這兒,這種你來我往是非常公開的,作為評論家的目標(陳列櫃),有時候藝術必須捍衛自己,但我認為對於大多數藝術家來說這一條幾乎已經消失了,即便這些藝術家仍繼續創作藝術。而當創作者是人工智慧時,批判的性質會發生變化。我認為這一點必須改變。 

這裡有一種很愚蠢的形式,「榮譽」(kudo),用點贊數或分享數與作品互動。我認為這種做法很蠢,因為它源自對一切事物都想有衡量標準,但又沒法為大多數人真正關心的東西建立衡量標準,那些擔心自己在 Instagram 獲得的點贊數或者在 Twitter 上獲得紅心數減少的人,我對他們沒有一點同情心。當然,我沒見過有誰真的表達過這種擔憂,但考慮到世界之大,這樣的人也許會有的。真正讓我感到擔心的,我認為也是很多藝術家都會擔心的,是即將失去的討論、互動以及對話等。 

那麼,人類會不會再也不創作藝術了?不是所有人。但對於某些藝術家來說,創作藝術的理由至少會消失了一點。我認為,如果你創作出來的東西沒人看,或者你的表達之前已經有人表達過了的話,是很令人灰心的。這裡並不是說人工智慧藝術對人類或社會有害,但至少這是很多藝術家的感受,而且我覺得他們有這種感覺是對的。 

便宜、可得的藝術

不好的說了這麼多,是時候講講人工智慧藝術的一些好處了。首先,也是最大的一點,人工智慧降低了藝術的門檻。姑且把藝術家放在一邊,我確實認為人工智慧藝術可以帶來純粹的好處。如果只是與電腦交流一下就能產生藝術的話,那麼你將獲得巨大收益。創作藝術的門檻會逐步下降,任何會用電腦的人都可以(或者只需支付幾分錢的「傭金」,如果你願意的話)創作出體面的藝術品。 

就我從藝術當中感受到的東西而言,我認為這還是很棒的。作為一個以前沒有藝術細胞的人,突然間我也可以創作藝術了,而且我可以把它添加到我正在創作的東西上,尤其是文字上,只要說一句「這種東西!」,或者「這裡幫我做點視覺效果」,或者「我腦海裡想到的這個東西是不是很棒?」我喜歡這一切。散文不同於繪畫藝術作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我的理想世界裡,所有作品都會有插圖,每章都應該有一到兩張引人注目的大圖,好在特定時刻設置場景或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人工智慧藝術幾乎準備好了。但這不是搶真正的藝術家的飯碗,因為我永遠也請不起藝術家為我創作插畫,也沒有時間或技能自己畫。 

我現在正在寫一份關於世界建築的大型檔案,大概有 70 個不同的地方,我計畫要安排 70 張插圖。如果按照傳統請人畫的話,費用大概要 7000 美元,但我沒有給這個專案準備那麼多的預算,因為如果幸運的話,這份檔案可能也就一百多人能看到。最重要的是,一幅插圖 100 美元已經是很低的價格,而且低價也意味著做出來的插圖作品品質相對較低。但現在因為有了人工智慧藝術,我們多了一種此前從不存在的藝術。所以我真的很感謝這種東西。我也認為這對社會和文化都有好處。藝術家的擔憂確實需要考慮,但人工智慧藝術的好處也需要得到承認。 

人工智慧作為工具

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人工智慧可以創作藝術。我看到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為根據定義,人工智慧創作的東西也許不算藝術,至少在某些定義下不算。但我認為那些定義很愚蠢,我會選擇忽略它們。 

「人工智慧工具論」這種思路認為人工智慧基本上就像一支筆,或者一個調色板,要不就是藝術家用來創作的任何其他工具。工具論有強化版和弱化版,我覺得在適用與否上存在一些混淆,這裡我會試著解釋一下。 

論點一是說人工智慧只是一種工具,其作用與多一種新型的畫筆差不多,但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最大的不同在於,人工智慧所能做的事情遠遠超過了任何工具所能為,包括添加構圖、內容、調色板、圖片元素以及各種其他東西人工智慧都可以做。如果把人工智慧作為創作過程的一部分來使用的話,它能帶來的東西比任何其他工具都要多。 

論點二是人工智慧將成為藝術家的跳板,我認為這個說法更有道理一些。許多藝術家會把人工智慧直接植入到自己的工作流程之中,去代替參考照片、圖庫以及類似的東西。在開始一個專案之前藝術家會先找到靈感,而且用人工智慧來產生這種靈感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人工智慧藝術將成為藝術創作過程的一部分,但對原先的過程其實也沒多少改變。 

不過,這項技術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而且我認為「人工智慧將成為一種工具」的說法並沒有完全領會到人工智慧所能做到的工作廣度。這種人工智慧主要是利用文本產生圖像的模型,也就是說輸入文本提示就能輸出圖像,但是鑒於人工智慧對圖像的含義有部分「理解」能力,所以實際上人工智慧最終可以做的選項範圍是很廣的,其中有些事情與文本的關係相對不大。人工智慧可以對圖像進行變換,讓語義和組成元素保持一致,可以將兩個圖像的元素融合到一起,可以將一張圖片的樣式應用到另一張圖片上,可以提取任何圖像的樣式並應用到任何其他圖片上。人工智慧還可以用插圖作為內容的自動填充,提升注意力,可以在事後取消裁剪,更改構圖,可以對圖像進行放大,可以透過產生細節讓圖像成為焦點。這裡提到的大部分已經是人工智慧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在一兩年內它就可以僅憑藉新的使用者介面而不是全新的模型或技術來做到更多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人工智慧作為工具」的立論也很貼切,因為現在的藝術家們用到的新工具就已經有十幾二十種了。我還認為,在人工智慧產生的影響當中,這只是相對較小的一部分,相對於人工智慧能產出廉價、豐富的藝術而言。 

文化

繪畫這個領域也要被人工智慧搶了飯碗?要如何看待人工智慧藝術?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這會對「文化」產生什麼影響。其實這個東西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列出其中的一些擔心和反駁。 

首先,就這個詞的任何意義而言,人們擔心人工智慧毫無「創造性」。人工智慧只是收集了大量藝術品之後再從中「學習」,它輸出的預設就是你能想像得到的最通用的一些內容,尤其是在構圖和主題方面。讓你眼前一亮的 AI 很少見,而且大部分都是沒有靈魂的,不是因為那是由沒有靈魂的機器做出來的,而是因為那是安全的,且經過清洗的,跟以前出現過的一切很類似,不過是舊事物的重新排列組合,並沒有增加什麼新東西進去。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目前的模型用在以前已經見過一百萬次的東西身上最合適。它們更擅長畫荷馬·辛普森(Homer Simpson)和達斯·維達(Darth Vader,黑武士),不擅長搞點獨特的新創作。它們知道已經被無數次複製的標準姿勢,除非搞砸,否則人工智慧想不出新的姿勢。它們會產生偏見,這是它自己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本文的討論範圍,但之所以造成這種偏見,原因之一是訓練資料裡面有流行的內容,其中也包括了一堆衍生的東西。 

在這方面我就遇到過很多問題。其實我腦子裡面已經有一幅想像的畫面,我試圖給出提示,但人工智慧就是不想按提示做。到目前為止,我遇到的最大麻煩是想讓酒館用雞腿穿越平原。我試過很多個提示以及幾個不同的模型。弄清楚為什麼人工智慧不想這麼做的原因應該很有趣:酒館的樣子它是見過的,而且知道酒館應該在地面上。它知道雞腿是什麼,並且知道雞腿不應該長在酒館下面。將來的模型也許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但模型的衍生方式是其訓練方式的一個關鍵特徵。在創意上人工智慧是受限的。 

所以我知道,如果你是一名藝術家,或者只是一個關心「文化」的人,看到當前的模型及其局限性,你會怎麼想,「這些人工智慧繪製的藝術,像潮水一樣把所有的人類藝術都沖刷掉,這件事情難道不是很糟糕嗎?當一切都是平庸之物的混搭時,文化會變成什麼樣子?」我認為這種擔憂是合理的,但我確實不知道答案。 

有一件事情需要考慮——一年後我們擁有的技術會與現在的技術不一樣。目前的輸出比較索然無味,千篇一律,如果將來提示設計或者向模型添加詞彙的能力到位的話就可以克服,就算最終人工智慧不能像我預期的那樣,其實也還有一個好處: 藝術家將擁有一個小眾市場,這個市場將可以創作出新鮮的事物,突破那些平庸之物。 

顯然,這一切最終會折騰出什麼東西來我也不知道。我認為,誰要聲稱看到了未來可能都是胡說八道。但我的感覺是,至少就文化而言,模型反芻出東西的方式也許不會對藝術的整體健康構成主要障礙,事實上,模型的那些具體手段是通用的,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風格和內容,鑒於同一個主題可以擁有幾種不同風格,這樣就可以看出藝術家或藝術運動與眾不同的那些細節。 

最後思考

我希望大家要給予藝術家更多的同情心,也希望藝術家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項技術。我認為這個領域將會失去很多工作機會,如果有再培訓機會的話當然好,但我認為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機會。 

我認為對藝術的擔憂主要是在感情上的,但這是關於表達的未來的問題,關於如何透過藝術建立人與人的聯繫的問題,要開展什麼樣的對話,應該如何詮釋等等,這些至少都需要我們思考一下。 

至於未來,我認為至少在某些方面還是相當光明的。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