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位居西歐的英國,不僅擁有悠遠的歷史,在大航海時代還曾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有日不落國的美稱,版圖甚至擴及亞洲,近鄰的香港及淡水紅毛城等地,都與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隨著2012年奧運盛會即將在倫敦舉辦,英國也逐漸成為世人的焦點所在。
英國,多元文化的匯集之地
英國的正式全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這個「大不列顛」是蝦米?跟鄧不利多可沒什麼關係,指的是位於歐洲大陸西北方最大的島嶼,上面有著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還有威爾斯公國這三個「國家」,再加上旁邊愛爾蘭島上的北愛爾蘭,才組成了名為「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統稱「不列顛」(Britain),華語通稱「英國」的「複雜」國家。
ADVERTISEMENT
正確稱謂很重要
到了「英國」任何地方,可別因為當地人都是「英國人」,而直呼對方是「English」,如果遇到了以民族文化和母國自豪的蘇格蘭人(Scottish),大概免不了對你來個類似「台灣不等於中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PROC)」的不列顛政治地理歷史再教育(如果你聽得懂蘇格蘭口音的英語,或者你想拿這主題當練習英語對話,那就另當別論),所以,將心比心,到了人家地頭,還是謹慎為先,先客氣地稱呼「British」,再問問人家打哪來的(除了English其他人幾乎都很介意,不過誰叫人家英格蘭王國地最大人最多,聯合王國首都倫敦也在這)。不過有趣的是,在「英國」內,如果是威爾斯籍的會強調他們是威爾斯人(Welsh),對外他們又強調「I'm British, not European.」,這對來自亞洲的我們說,簡直是一頭霧水,英國不是在歐洲嗎?!
堅持傳統而與眾不同
人家用歐元,他非得要用英鎊;別人說180公分,他就要說5英呎11英吋;客人要500ml啤酒,他倒給你一品脫(Pint)。沒錯,英國人(以下作為British的中文稱呼)就是這麼反骨卻重視傳統,對自我文化歷史驕傲的國族。這個曾經統領世界四分之一陸地與人口的史上最大帝國、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絕大多數現代化制度的締造者、害我們從小要學ㄅㄆㄇㄈ外就是ABCD、說話不自覺地夾點英語當餡料、在亞熱帶台灣騎摩托車上班還要西裝領帶的「小」不列顛,跟一樣講英語的「大」美利堅合眾國,絕對~有點~非常大不相同!
劍橋,人文薈萃的學者之城
康橋風光,有詩為證
位於劍橋市的劍橋大學,創建於西元1209年,已有800年歷史,光是組織方式,就與我們台灣的「校園大學」不同,它是一所「學院聯邦制」大學,由市內31所自治獨立的學院組成,每個學院擁有獨立的資產和資金來源,並有中央行政機構負責資源統合經營。Cambridge字義上是「劍河之橋」,也就是徐志摩詩中的「康河」與「康橋」,劍河穿流過此城,成為這裡的特殊景致,撐篙木舟成為遊覽學院群與趕赴課堂的最佳傳統交通工具,每個撐篙的學院仔多數是俊美紳士,用儒雅的英格蘭腔調講故事介紹景點,搭上優美風光簡直迷人到暈船,真是女性遊客福音,渡船費再高也值得!
ADVERTISEMENT
▲撐篙的學院仔
經典式樣的學院建築
順著劍河由南而北經過,會看見是王后學院、國王學院、克萊爾學院、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抹大拉學院等,最遠處就是劍橋大學圖書館。而其中名氣最響亮的國王學院,是由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於1441年建立的。他侄子亨利八世卻搞得超級宏偉氣派以彰顯王權!學院的標的物-禮拜堂是採哥德式建築,建造工程分三期,總計花費時間約為100年,這對上帝多麼有誠意啊!位於國王大街上還有座於西元1130年建造,外觀造型相當特別的諾曼式圓形禮拜堂,這在英國已經非常少見了。
ADVERTISEMENT
▲經典的學院建築
校園傳說,更添趣味
再划過來的聖約翰學院有座「嘆息橋」(Bridge of Sighs),這座橋以前是連接學生宿舍和考場的「奈何橋」,每到要參加考試時,學生常常因準備不夠頻頻哀聲嘆氣,緊張不安地經過此橋走到考場。而說到王后學院,則有個「數學橋」的有趣故事,據說此橋建造時沒用到一口釘子或螺絲,學生看到橋的設計後非常好奇就把橋拆下,看是否能重新組建起來,但到頭來還是搞砸了,最後只能用了釘子與螺絲把橋重建。更有人說是牛頓設計的,看來校園傳說世界各地都有,依竣工年份比對,這鐵定是大師顯靈了!
ADVERTISEMENT
▲數學橋
(後面還有:約克,古城舊事憶史詩)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