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11:00

Razer 的筆電外型很無趣?Razer CEO 陳民亮說,能夠維持 10 年的高品牌辨識度才難!

ADVERTISEMENT

隨著 CES 2023 期間發表的 Intel 第 13 代 Core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顯示晶片解禁之後,搭載新平台的筆電近日也陸續上市,但 Razer 在 CES 2023 期間發表的新品,很早就在 Razer 臺北三創旗艦店展出,且許多年沒來台灣的 Razer CEO 陳民亮(Min),也來台參加粉絲見面,近距離向粉絲們介面這一系列的產品,同時也接受媒體訪問,聊聊 Razer 這一系列的產品定位及設計。

For Gamers, By Gamers

一直以來,Razer 旗下的筆電,都是走向薄型設計,並於效能與攜帶性取得最大的平衡點。在 2013 年電競筆電動輒 5 公斤、厚度 3 公分以上時,Razer 就推出輕薄小巧的 Blade 14 電競筆電,並配置 NVIDIA GeForce GTX 765M 獨顯,但機身重量僅有 1.88 公斤、厚度 1.68 公分,是當時最輕薄小巧的電競筆電。記得當時 Razer CEO 陳民亮受訪時就表示,他本身就是 Gamer,他知道 Gamer 要的是具有效能又方便攜帶的筆電,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就會設計出最符合的產品。而這樣的設計理念,也一直是 Razer「For Gamers, By Gamers 始於玩家,賦予玩家」精神,在本次的採訪中,也不斷的被 Min 提到。

ADVERTISEMENT

Razer 的外型就是 boring?

今年 CES 推出了 Razer Blade 16 及 Blade 18 兩款新品。就螢幕尺寸來看,比過去都更大了一些,但外型設計幾乎沒有什麼大改變,對消費者而言,換了新筆電後,在外型上也不會有新鮮感,趁著這次機會也進一步詢問 Min,為何多年來,Blade 系列外型都沒有太大改變?

Min 說他也曾看過外媒的評論中提到,「Razer 的外型就是 boring(無聊)」。但 Razer 設計團隊最初在發想產品時,會先去思考要如何打造一個過了  10 年、20 年後,依然是很 cool 的風格,而這其實是相當難的。他知道有特殊造型的產品很吸啨,但過了幾年就會覺得無聊,當下或許加入肌肉線條、戰機造型很顯眼,但並不會讓人一直覺得好看,也就一直在換外型,也少了品牌辨識度。所以,Razer 在設計產品時,除了要維持很 cool 的風格,還要保有非常高的辨識度,即便遮住 Logo 也能看出是 Razer 的產品。

今年 Razer Blade 16 及 Blade 18 雖然外型幾乎沒有什麼大改變,也就是 Blade 16 的外觀幾乎與 Blade 15 相當,Blade 18 也只比 Blade 17 稍大一些而已,但因為搭載 Intel 第 13 代 Core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顯示晶片,在內部結構設計上已有改變,例如散熱系統升級,並由雙風扇變成三個風扇,而這些內裝的改變,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來,但也因應每一次的產品升級而進行調整,這也是產品設計上不容易的地方。

ADVERTISEMENT

 

遊戲玩家、電競選手、創作者都適合

在 Razer Blade 16 及 Blade 18 推出後,Blade 系列也將逐漸調整為 14 吋、16 吋、18 吋,三種尺寸,雖說 Razer 幾乎與電競齊名,但以 Blade 系列的規格及外型來看,目標客群不只是遊戲玩家、電競選手,也很適合創作者,尤其是 Blade 16 是全球首款雙模 mini-LED 顯示器,不僅帶來更漂亮的色彩表現,還能夠提供原生 120Hz、UHD+(3840x2400)解析度和 240Hz FHD+(1920x1200)解析度畫質。

而大尺寸的 Blade 18,許多人會想到用來當桌機使用,但桌機與筆電的定位不同,在規格及效能的表現上當然會有差異,因此,Blade 18 要帶來的是「替代」桌機使用,而不是「取代」桌機使用。

ADVERTISEMENT

Min 進一步分享到,Razer 在設計產品時,不會只著重在規格上,更重視使用者需求,以三款產品的定位來看,也明確的以使用者情境出發,如果差旅的時間只有 1~2 天,那麼 Blade 14 吋可以提供最好的攜帶性;若是差旅時間拉長到一星期左右時,通常會需要更好的性能,那麼 Blade 16 吋更能夠兼顧效能與攜帶性;如果差旅時間達一個月以上,經常移動的頻率低,又需要桌上型電腦等級的效能體驗,那麼 Blade 18 吋機種就會是最好的替代方案。

遊戲喇叭及直播鏡頭

除了 Razer Blade 16 及 Blade 18 筆電之外,今年 CES 上 Razer 還推出了 Razer Leviathan V2 Pro 喇叭,是去年 Leviathan V2 升級版,外型保留了一樣的設計,但加入頭部追蹤的 AI 功能,是透過波束成形技術,以及紅外線攝影機,來完成頭部追蹤功能,可以更準確識別使用者所在位置,讓任何位置都能聆聽最佳聲音效果。

ADVERTISEMENT

而從前兩年開始,Razer 就陸續推出喇叭類型產品,讓玩家在遊戲中,可以獲得更好的音效享受,並有身歷其境的沉浸感。Min 也分享到,早期在設計電競滑鼠時,也一度不被看好,但他堅持以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提升反應速度、光學滑鼠按鍵軸、HyperSpeed Wireless 技術…等,陸續推出不少經典的電競滑鼠,且在多年以後,有愈來愈多廠商推出電競滑鼠。而 Razer 現在同樣也是以玩家的需求為出發,推出遊戲專用的喇叭,也希望未來在遊戲喇叭中有更多的突破。

此外,Razer Kiyo Pro Ultra 也是新產品,它是視訊攝影機,也可以稱為直播鏡頭,採用Sony 1/1.2吋 STARVIS 2感光元件,像素感光面積達 2.9μm,光圈 f/1.7,藉此捕捉更多色彩資訊,同時也能在低光環境下維持清晰拍攝效果。此外,機身還整合了實體鏡頭開關,只要簡單一旋就能開關鏡頭。

未來還會推出……

目前 Razer 旗下的產品,除了我們熟悉的電腦周邊、手遊周邊、筆電…等硬體外,也有軟體、服務、 Razer Gold 虛擬點數,以及與其他異業的跨界合作,未來還會推出什麼產品嗎?Min 表示,大家可以一起期待(笑),且雖然 Razer 是以 Gaming 相關產品起家,但現在品牌已走向 Lifestyle,有無限的多元性。

Min 回顧創立 Razer 的初衷不單只是為了錢,由於本身也是 Gamer,因此是從 Gamer 的角度出發,設計最好的產品給 Gamer,本身不是一個非常專注於銷售數字的執行長,身分角色較偏向創辦人,在隨著 2022 年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下市,恢復私有化後,相較於其他上市公司受到的壓力會比較小,更有空間去研發及設計對的產品,也更能夠堅持「For Gamers. By Gamers.(始於玩家,賦予玩家)」的 Razer理念。

有人會說 Razer 走的很前面,輕薄電競筆電、電競滑鼠、電競手機,很早就推出了,那是因為 Razer 以玩家的需求為出發,但有些市場熱門的電競產品,Razer 反而沒有參與,那是因為看不到真正的需求。而除了 CES 2023 發表的產品外,也展示了只有 49 公克重的 Razer Viper Mini Signature Edition 遊戲滑鼠,採用高等級的鎂合金製成,具有優異的強度重量比,再次展現了絕佳的設計力。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