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顯示卡除了玩遊戲,還能拿來做什麼?大家都知道平行運算、算圖、AI 深度學習是 GPU 的強項。這幾年因為 GPU 效能的突飛猛進,加上軟體的最佳化已今非昔比,不少零組件或主機便會以創作者應用為出發點來滿足不同面向的市場缺口。此舉是設計師們的福音,畢竟以往的 3D 建模師、動畫師或是影片剪輯工作者的創作效率常會受限於硬體效能,再怎麼砸錢升級設備,能改善的情況都很有限。
NVIDIA 的軟硬體生態系打破了這個局面。現在就算是消費級的顯示卡,也能輕鬆應付大多數的創作者應用,整台主機組起來,甚至五萬元新台幣不到。NVIDIA 平台除了讓創作用電腦變得平易近人,也把很多創作者推上從來沒想像過的效能高原,提高了不少廣播級工作室的生產力。
這個生態系有個很漂亮的名字:NVIDIA Studio。硬體面當然就是 NVIDIA 顯示卡,軟體面的支援則非常廣泛,包含了常見的 Adobe 設計師套裝、Autodesk 建模家族、OBS Studio 及 XSplit Broadcaster 直播應用、以及 Blender、Huduni 等動畫引擎、Unity 及 Unreal Engine 框架等,設計師們常會用的「雞廝」,基本上都有 NVIDIA GPU 的支援,完全不必擔心相容性問題。
這次的 ZOTAC GeForce RTX 4070 Studio 創作者主機,就是一台通過 NVIDIA Studio 創作者 PC 認證的電腦,可以安心享有 NVIDIA Studio 平台的相容性及奔放效能,而且價格一點也不會高不可攀。
硬體諸元
-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WIN EDGE OC
- 處理器:Intel Core i5-13400F
- 主機板:華碩 EX-B760M-V5 D4
- 記憶體:威剛 32GB DDR4-3200
- 硬碟:威剛 SX8200 PRO 1TB M.2
- 機殼:喬思伯 D41 白色
- 電源:650W 銅鏡魔
WHY NVIDIA Studio?
因為 NVIDIA 除了在遊戲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同時也很早就在創作者應用這一塊下功夫。不少算圖或 AI 引擎幾乎都是由 NVIDIA 獨佔,像是 Octane Render、Redshift 等,一些常見的光線渲染引擎在降噪上也是 NVIDIA 平台表現較優,比如 V-Ray。加上競爭對手的牛步及策略上的錯誤(OpenCL 的沒落即是一例,歷史脈絡於此就略過不提),總之 NVIDIA 平台對「創作工具開發者」及「內容創作者」絕對是較為友善的選擇。
因為開發者多,創作者們的工具選擇當然就會比較多。以平民級建模軟體 Sketchup 為例,常需要透過 V-Ray 來打光才會有比較好的畫面效果,V-Ray 的 GPU 硬體加速只支援 NVIDIA,如果拿 AMD 顯卡來跑就只是浪費電而已。
NVIDIA 在創作者領域的獨佔性也衍生出一個有趣現象。近幾年末代的 x86 Mac 因為獨顯選搭了 AMD,所以繪圖效能上絕對沒有搭載 NVIDIA 顯示卡的 PC 來得好。而現在新的 Apple Silicon Mac 雖然效率極優,仍然不可能敵電晶體數大便是美的 NVIDIA 獨立顯示卡,價格上就更不必說了。
簡而言之,如果要組一台創作者主機,從各種客觀條件來看,不選擇 NVIDIA 平台會有很大的機率後悔,光是從軟體相容性就可以窺其一二。
WHY RTX 4070?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特別在於,它在效能及價格上取得了絕佳的甜蜜點及平衡。一來以中高階顯示卡之姿就能直接擊潰上一代的卡王同門老大哥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Ti,二來價格不到新一代卡王 RTX 4090 的一半,三來規格的配置讓它在遊戲及創作應用都很吃香。
若是拿 RTX 4090 來進行創作,效能一定更有餘裕沒錯,但要把 24GB 的 VRAM 塞滿不是那麼簡單,在遊戲上更是如此。若是以 4K 解析度為創作主軸的玩家,建議 RTX 4070 就夠了,有 8K 的需求再來上 RTX 4090。
同時也因為 RTX 4070 在價格上比起更高階顯卡來得親民,可以把整機的組裝成本壓得更低,不必太傷荷包就能有絕對夠用的效能。
AI 算圖自己來,比訂閱還划算
AI 繪圖應用大家都玩過,一般人可能只是玩趣味,但對設計師來說,不必付費在茫茫圖庫海勉強遷就自已也不是很喜歡的素材,絕對是一大突破。NVIDIA Canvas 這套有趣的工具即為一例,它能讓設計師在一行指令都不必下的前提下決定構圖及生成屬意的材質,想要把什麼物件放在什麼位置,完全由自己決定。
要玩得認真點,Stable Diffusion 仍是目前最成熟的 AI 圖片生成引擎。大家都很清楚,要生成真正理想的圖片,需要練習與 AI 溝通,而線上訂閱制的 AI 生圖服務有種「我付你錢還幫你訓練 AI」的意味,因此若能在自己的電腦上架 Stable Diffusion,絕對是划算不少,要生多少圖都不必付出額外費用。
在 Stable Diffusion 裡,比較需要留意的是因為訓練的素材庫解析度都是 768x768,所以沒辦法生成大於此解析度的圖片(解析度超過會讓結果變得不精準)。不過不必擔心,建議設計師們可以下載「Topaz Labs Gigapixel AI」這套圖像升頻工具,一樣能使用 NVIDIA GPU 加速,最大可以把圖片的解析度提升六倍。
語法的複雜程度及素材的數量多少會影響到生圖的速度。效能怎麼看呢?在工程面,通常看的是「it/s」算力。但是對設計師來說,時間還是最直接的單位。此本文所使用的範例來看,生成 20 張圖片的時間是 2 分鐘 19 秒。設計師們可以思考一下,要在圖庫裡找到 20 張類似的圖片,要花多久時間,而且還不能隨意客製化。
猛爆的 3D 動畫算圖效能,省時又省力
Blender 不只是一套評測工具,它是一款功能極強的 3D 建模及動畫引擎,重點是:它是免費的,而且還是各種 GPU 加速的重點支援對象,儘管學習的曲線較陡,這麼好康的軟體很難找到第二套。
Junkshop 是 Blender 的官方範例之一,單純用 CPU 來算圖 (Intel Core i5-13400F),算一個畫格就要 67 秒,而透過 NVIDIA GeForce RTX 4070,則只需要 17 秒,兩者跟本不在同一個層級。
當然了,拿 Core i5-13400F 來比可能勝之不武,但就算是拿 Core i9-13900KS,效能上一樣會離 GPU 很遠。而且別忘了這只是算一個畫格的時間,如果是拿 5 分鐘長度的動畫來算,兩者的差距會再被拉大。
硬體編碼雙管齊下,轉檔效率高
歡迎來到 PCADV 講古班。影片轉檔的硬體加速這件事,概念成型大約是 15 年前左右。該時網路串流服務還不盛行,已經有藍光 1080p 影片,就算不是創作者,也有不少玩家處心積慮地想把體積過大的影片再做壓縮轉檔,來方便保存。只是,15 年前的 CPU 別說轉檔編碼了,光是「軟解播放」就有可能把使用率塞滿,因此得靠 GPU 硬解或編碼會比較有效率。
當時支援硬體轉檔的軟體不多,NVIDIA 自己出了一套「Badaboom」來示範 GPU 加速轉檔。某期的電腦王還曾經開了個玩笑,只要有 NVIDIA 顯示卡就可以做「投幣式」轉檔生意,出賣自己電腦的算力。
15 年過了,編碼的主流一路從 MPEG4、H.264、H.265 到新寵兒 AV1,電腦王當年開的玩笑終究也不會成真,因為現在的消費級顯示卡要做硬體編碼加速太過簡單,重點已經不是只有轉多快,而是同時能轉多少。玩家們也不只是轉檔保存影片,串流實況一樣是編碼效能吃重的工作,GPU 在很多看似平凡的任務中扮演要角。
RTX 4070 支援雙編碼引擎,可以把一支影片的內容拆成兩路來編碼。這裡使用 Pro Res 422HQ 素材做測試(ProRes 422 HQ 是視訊後期製作業界普遍採用的標準),利用 Davinci Resolve 轉檔,可以看出 GPU 加速的明顯效益。
先看在 H.265 編碼下,4K30fps 的轉檔時間。CPU 純軟體轉檔及 GPU 做硬體加速,後者的速度是前者的三倍有餘。這段素材是 2 分 06 秒,若是一小時的影片,能節省的轉檔時間會更可觀。
AV1 的部份,因為這次配合的處理器不帶內顯,Davinci Resolve 也沒辦法光靠處理器來軟體編碼 AV1,所以單純只列出使用 NVIDIA AV1 編碼時,有沒有啟用 Dual Encoder 的效能差異。在 Davinci Resolve 的設定裡,把編碼的 Preset 設定成 Faster 或 Very Fast 才會啟用雙編碼引擎,啟用前後的編碼時間差了 7 秒左右。
對於剪輯工作者,這裡同時要推介 Davinci Resolve 這套工具。它是目前剪輯工具的幾大天王中,GPU 最佳化的佼佼者。就算不使用任何特效與濾鏡,光是時間軸的預覽及播放就能透過 GPU 來讓過程趨近絲滑,比起 Adobe Premiere 跟 After Effects 有很大的領先。結合 NVIDIA GeForce RTX 4070,在操作上更是很難感受到任何遲鈍。
不只是遊戲獨佔的秘密武器:DLSS3 讓創作時的場景預覽更順暢
其實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在創作者應用的表現上已經很出色。RTX 40 系列的殺手鐧-DLSS 3 則是讓效能更上層樓。DLSS 本來是以 2D 為基礎的升頻插補點技術,到了 RTX 40 系列的 DLSS 3 則是加入 AI 來做前後幀的預測,在遊戲裡甚至可以讓幀數直接翻倍。
而在創作者應用,DLSS 3 一樣有用武之地,比如在預覽模型的動態效果時,DLSS 3 可以讓畫格的播放來得順暢不少。開發者們都知道,開發遊戲的硬體設備絕對得比玩遊戲的硬體強才行,開發或創作時光是算一個畫格可能就會需要很久的時間,有沒有 DLSS 3 的加持,很可能就是預覽效果順暢與卡頓的差別。
NVIDIA 自家的 Omniverse 是一套 3D 場景的實作平台,是元宇宙、工業設計、遊戲場景、虛擬及互動實境的協作框架,與 Adobe、Autodesk 等等的軟體群們有很高的整合度,而且還自帶一些很夢幻的 AI 機能,比如透過音軌就能自動生成 3D 臉部的嘴型等等,在各種層面加速開發流程。
本次測試的專案就是用 Omniverse Create 來運算一堆正在燃燒的營火,開啟 DLSS 3 前後的 FPS 分別是 33 與 60。假若今天要生成的終端成品是 60 格的幀率,沒有 DLSS 3 的話預覽時就會推不動。
仔細觀察運算結果,可以發現另一個有趣的事實:DLSS 3 並不會增加 VRAM 的使用率,反而是在相同的 VRAM 耗用下,讓張數翻倍。這也是為何 RTX 4070 雖然只有 12GB VRAM,卻不致於不夠用的原因之一。
ZOTAC GeForce RTX Studio 創作者主機軟硬體配置
先前已經不只一次強調過,創作者主機其實在設計上要比電競主機更耐操,因為就算是電競玩家也很難 24 小時進行訓練;但電腦開著讓它無日無夜的算圖在創作者應用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眼尖一點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這台創作者主機其實沒有選用高階的處理器。原因很簡單,因為 GPU 才是這個戰場的主角,加上 Intel Core i5-13400F 已經有足夠的效能來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合作,實在沒有必要在處理器上再添加預算。事實上,創作者電腦就跟電競主機一樣,將成本多挪給 GPU 一些,帶來的效能增益絕對比 CPU 來得高。
這次裝在主機裡的顯示卡型號,是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70,特色是特別安靜。系列中的 Twin Edge 及 OC 版本尤其不大張,只佔 2.2 個插槽、22.5cm 長,要安裝在 ITX 主機板上並不是問題,主機不必搞得那麼大台確實也是不少設計師的偏好。
如果對顯示卡的燈效或風扇轉速很要求,ZOTAC GAMING Firestorm 軟體是專為 RTX 40 系列顯示卡重新設計過的調校工具,介面非常直觀,直接就能調整電壓、溫度、時脈等參數,操作上十分大器。
NVIDIA Studio 平台創作者主機,創作者的唯一選擇
筆者不太喜歡下武斷而偏頗的標語,然而事實上就是如此。要找到較為全面性、泛用性高、效能突出、價格合理的創作者平台,目前搭載 NVIDIA 顯示卡的主機是唯一解。一定有設計師會疑惑:「難道我用最高階的 Mac 不行嗎?」,這裡任意舉一個例子:光是 Windows 獨佔的 3DS MAX 就能讓你打退堂鼓了,NVIDIA Omniverse 這個好用的整合框架當然也只會在 PC 上出現。
創作者平台講求的是生產力,設計師們很常會遇到常常要一改再改的業主,這時有台能讓你所見即所得的主機,快速的交付業主的各種刁難,絕對是保持競爭力及取得業主信任的省力捷徑。
當然了,若是不想升級整台主機,只需要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顯示卡一樣就能進入效能殿堂。已經很久沒有升級顯示卡的同學們,建議可以留意一下目前 RTX 4070 的價格,這讓當年高價購入 RTX 3090 Ti 的玩家們情何以堪!
MOMO 購買連結
【NVIDIA】I5 十核 GeForce RTX 4070 {聖托里尼} 創作者專用主機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