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要幹掉Cookie:這是一項將會顛覆整個網際網路的計畫

Google要幹掉Cookie:這是一項將會顛覆整個網際網路的計畫

ADVERTISEMENT

本文是對Google隱私沙箱(Privacy Sandbox)產品管理高級總監 Victor Wong 的專訪。這是一次有趣的採訪,因為隱私沙箱是 1) 改善消費者隱私的一種手段,以及 2) 增強Google相對和絕對數據優勢,進而以更高利潤售出更多廣告的一種手段。採訪的雙方都知道這一點,也知道哪些事情不能說出來。從根本上說,線上隱私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人都喜歡侵犯隱私所帶來的一切——定制化、廣告補貼服務、易用性的持續改進、垃圾郵件檢測等——除了公司一直在收集關於他們的一切資料這部分。少數人對隱私的態度非常認真,並且不喜歡所有這一切也有著充分的理由。但隱私和便利性也許就像魚與熊掌,很難兼顧,而Google正試圖讓二者兼得。

等到了明年,Google就將幹掉協力廠商 cookie,也就是自 1994 年以來,行銷人員以及資料大佬們一直用來在web上追蹤你的一款工具。為了取代 cookie,Google為全世界提供了另一種產品。它的名字叫做「隱私沙箱」( Privacy Sandbox),會對 Chrome 與 Android 進行一系列的變更。據該公司稱,這些變更會建立一個定向性更強的廣告系統,並且可以更好地保護使用者的隱私。這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在網際網路上賺錢的方式。之前幾乎所有人,不管是喜歡隱私的人還是喜歡定向廣告的人,都有諸多抱怨。而這款產品推出之後,也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在本專訪中,Google將首次揭秘這款產品,讓我們得以窺見該科技巨頭藍圖設計的內部運作。 

Google負責隱私沙箱的產品管理高級總監 Victor Wong 說:「正值大家對 web 提供的免費服務與內容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時代,我們正在對網際網路的運作機制做出其中最大的一次改變。我認為把我們在這方面的做法分享給大家至關重要。」 

各方人士都把 Wong 和他的團隊描繪成一群網際網路惡霸。一些購買、銷售以及投放廣告的參與者擔心隱私沙箱會切斷對自身業務至關重要的資料。但另外一個矛盾的看法是,消費者權益宣導者說隱私沙箱只是讓Google等公司和組織換了一種方式來監視你。與此同時,全球監管機構正在尋找證據證明這完全是一場內部交易的遊戲,會鞏固這些巨頭數位廣告的壟斷地位。 

換句話說,如果隱私沙箱要發揮作用,Google需要吸引利益跟自己截然相反的組織。經歷了多年的技術更新以及一個個被廢棄的提案之後,Google正在轉而展開魅力攻勢,以說服全世界加入進來。Wong 最近發表了一篇部落格文章,在裡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網際網路需要免費,我們需要定向廣告來維持這種狀態,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一種協作性的解決方案,終結所有人都能免費獲得資料的日子。 

目前,當你在 web 的不同地方轉來轉去時,協力廠商 cookie 可以讓任何人都能輕鬆追蹤到你。蘋果的 Safari 以及其他瀏覽器(如 Firefox)阻止了這些 cookie,但Google瀏覽器 Chrome(全球絕大多數人的首選瀏覽器)不會這樣做。一旦 Chrome 擋住這些 cookie,cookie 便將迎來末日了。 

蘋果做出了具有類似影響的變更,允許 iPhone 使用者利用名為 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的設置阻止對某些行動資料的收集。但蘋果並沒有為替換這些資料提供太多手段,這給廣告業務造成了巨大破壞。靠廣告賺錢的Google沒法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摧毀資料收集活動——尤其是在美國司法部已經在一場迫在眉睫的訴訟中指控該公司壟斷廣告的情況下。 

隱私沙箱就是這樣一種選擇。這個東西很複雜,但最簡單的解釋是它把 Chrome 和 Android 都變成了追蹤工具。在Google基礎設施上運行的瀏覽器和手機將收集關於你所做的事情的資料,而廣告公司可以在不瞭解你的身份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資訊。不過,根據 Wong 的說法,沒人可以將基礎資料用於廣告目的,即使是Google也不行。Google發誓這一改變也不會損害競爭,因為這項技術與外部廣告系統相容,而且可以免費使用。 

怎麼看這件事情?方式之一是將其看作Google正試圖用隱私沙箱重寫網際網路規則。這無疑證明了Google至高無上的地位。當你開始行使這種權力時,人們會感到不安,讓世界相信一切都沒問題會很棘手,因為這事關一個 5000 億美元行業的未來。本次對隱私沙箱領導者 Victor Wong 的採訪,將是對這一改變數位世界的舉措背後理念的首次探秘。 

以下是的採訪的內容。 

Thomas Germain:Victor,我想先問問你,作為一項將要改變數位經濟的東西的掌門人,你感覺如何?一定會相當非同尋常吧? 

Victor Wong:嗯,我確實感到責任重大。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與我們如何實現這個東西。我認為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真的很幸運,能夠站在這個位置上,利用我們逐步積累的各種資訊與知識,去嘗試開發出適合生態體系內所有成員的東西。這不僅僅是為了這個平臺,不僅僅是為了使用者,也不僅僅是為了其中的企業。我的意思是,它是為了大家。所以在這一主張的背景下,我們基本上把做法分解成了四個關鍵原則。 

首先,我們認為保證隱私與讓資訊普遍可造訪都很重要。其次是我們要確保支援行業有可行的替代方案,讓消費者可以有真正的隱私。第三,我們強烈認為,必須要有技術性的保護舉措來確保隱私,而不僅僅是制訂某種行為或透明度準則而已。最後一點,我們認為要用開放和與整個行業合作的方式來做這一切,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因此,如果我們實現了這些目標的話,我認為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注重隱私的網際網路。我希望可以把這當作是戰鬥召喚。 

TG:作為個人我願意相信你或其他個人也許有意做這件事情,因為你關心隱私問題。但是企業不會做那樣的事情。畢竟企業對股東負有信託責任,只做對賺錢有利的事情。你能解釋一下這對Google的業務有什麼好處嗎? 

VW:作為一家建立在搜尋基礎上的企業,從網站到 app,整個網際網路生態體系的健康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供能夠讓出版商、廣告商以及開發者都能活得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當 web 成功時,Google就會成功。我們認為,人們希望能夠免費瀏覽而不是瀏覽付費專區。大家的隱私確實應該是通用商品,而不是某種奢侈品牌(不管其他人正在做什麼)。對於Google來說,保持這種存取的便利性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的處境會變得糟糕得多。 

因此, 隱私沙箱團隊的主要任務是在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上保護人們的活動隱私,這對更高層面的公司使命,也就是「整合全球資訊,使人人皆可存取並從中受益」也是一種支持。免費和隱私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是無意義的。 

TG:這整件事情建構在這樣一個觀點上:如果內容是免費的話,我們會好過得多,但這不一定是真的。人們樂於為某些內容付費,還有其他的商業模式。比方說,Netflix 的訂閱就非常受歡迎,在我們只有上下文相關廣告(contextual advertising,基於網頁的內容而不是誰在看它而展示廣告)的時代,出版業的表現要好得多。你可以反駁說定向廣告支撐起了網際網路,所以需要保留這種廣告形式。但是為什麼大家就得認為沒有其他選擇了呢?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在不收集所有這些隱私資訊的情況下做到那些? 

VW:呃,我認為,首先,部分出版物選擇訂閱模式有它的道理。但我相信,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是件好事。所以在我看來,web 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可以免費輕鬆地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所以對於不需要付費就能看到像你們這樣的出版物,並且你們能夠自給自足並製作出很棒的內容,我是很喜聞樂見的,對吧?你也看到像 Netflix 這樣的公司也開始了增加對廣告的支持。那是因為其實有很多人付不起訂閱的那個錢。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享受了很多的訂閱服務,但這樣你很容易就會忘記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得起這些服務的。 

TG:這讓我想到了你的部落格文章裡面的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你說你們的目標之一是「讓出版商和開發者有能力保持線上內容免費」,這似乎是在遇到阻力時,為了讓出版商支持隱私沙箱而做出的表態。但是,不讓出版社接觸客戶資訊又怎麼能説明到出版商呢? 

VW:當我真正退後一步,去思考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時,就會發現目標是在不顯示使用者身份的情況下展示相關廣告,並最終讓廣告商在不知道誰看了廣告的情況下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廣告有效。如果結果是使用者獲得了相關體驗,並且廣告商知道他們的廣告有效的話,那麼出版商將從中受益,消費者將從中受益,廣告技術也會從中受益。我們的目標是為整個生態體系實現多贏。我不認為收集無限量的資料對於出版商的成功是必要的。當然,你知道,資料確實是多多益善。但是,我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 

TG:Google是一家透過追蹤然後將這些洞察貨幣化來賺錢的公司。所以我認為當Google說「我們會繼續追蹤你,但我們會以一種更加私密的方式進行追蹤,你不必擔心」時,我想很多人會覺得這聽起來有點可笑。鑒於Google在隱私方面的記錄,憑什麼要大家相信你們呢?

VW:嗯,我認為Google在創新方面的記錄可能是我們的標誌之一。我們總能找到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即便是在最近,我們也展示了自己在部署這些技術時的責任感。在引入新技術的時候,我不認為任何人可以在不認真思考其影響的情況下就使用新技術。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使用者最信任的平臺,讓使用者真心信任我們的服務以及他們的資料。因此,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來保護使用者,確保他們覺得自己正在獲得有用的網際網路體驗。這是我們這個組織的基石,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使用者已經繼續對Google服務表現出了信心。

TG:在我看來,Google與蘋果正在嘗試重新定義「隱私」一詞,隱私的含義變成了「除了我們之外沒人可以追蹤你」。不管追蹤是怎麼進行的,難道追蹤就不是問題了嗎?

VW:隱私對不同的人來說意味著很不一樣的東西。我們認為,當他們想到私密網際網路時,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能夠存取到很棒的內容,但又不必為隱私付費,或者不必放棄個人資訊,比方說,像你的電子郵寄地址這樣的永久性的辨識字。這是隱私的勝利。

我認為安全也很重要,要做到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資料不會被濫用,最終不會傷害到他們。我們正在嘗試讓網際網路不再用這些資料點作為使用者辨識項。這就是我們正在引入的重大範式變革。我們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廣告商用於展示相關廣告的資料,而且還保護使用者免受類似資料代理的分析,後者可能會出於其他目的出售個人資料。這些資料代理都依賴於共用的使用者辨識項,如 cookie 以及個人身份資訊,好讓他們從中挑出一群成員,讀寫其個人資料。但是,透過從廣告的機制當中刪除這些使用者辨識項,我們就可以保護使用者免受這種風險。

TG:你的部落格文章用隱晦的方式提到了蘋果。幾年前,蘋果切斷了對用於辨識使用者身份的 iPhone ID 號碼的存取權限,這是保護消費者隱私的一大勝利,但卻讓整個行業陷入了混亂。Google會取消 Android 上的廣告 ID 嗎?

VW:很高興能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開發一種不依賴辨識字的替代方案上。我們正在收集有關這一方案的大量回饋。後面我們將分享更多關於 Android 的計畫。

順便說一句,蘋果只是一個平臺,我們要跟很多平臺競爭,所以我當然不想把焦點都放在蘋果身上。但我們方法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仍然非常專注於為有用的廣告賦能。這很關鍵。而蘋果他們一般更多地會採取禁止的方法。雖然我認為他們的意圖很崇高,但從歷史上看,禁止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隱蔽的追蹤方法,比方說用具有合法正常目的的設備辨識字,如 IP 位址或電子郵寄地址來辨識你,或指紋辨識,透過訊號組合(例如哪些字體被下載到你的設備)。光是禁止又不給出實際的替代方案,大家就會去依賴這些更隱蔽的追蹤方法,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方法甚至更加糟糕。

TG:我們談一下競爭吧。對很多人來說,能夠首先發起這種強制改變的這一事實本身,就證明了Google在廣告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如果存在真正的競爭的話,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家公司手中的權力如此龐大是否公平呢?

VW:我想我不同意這個問題的前提。隱私沙箱是一個生態體系。我們對如何構建這些解決方案採取了一種非常慎重和開放的方法,因為重要的是要根據如此眾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來設計。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會對網際網路的許多不同部分造成破壞的話,那對我們來說是不好的,非常糟糕的那種。我認為我們開放、深思熟慮的流程,以及我們尋求和吸收回饋的努力,這些都說明了我們的文化以及更廣泛的商業模式如何,它們都是建立在整個 web 成功的基礎之上的。這跟其他建立在賣出更多設備或其他東西基礎之上的商業模式不一樣——那種商業模式不一定要取決於他人的成功。

我還想強調我們與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達成的協議。正如你可能已知道的那樣,我們對開放、透明的流程做出了法律承諾,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認識到了我們所做的任何變更都會對整個 web 生態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TG:說到監管機構,我想談談 W3C,它是 web 的主要國際標準組織,Google也是它的成員之一。W3C 對這個行業其實並不敵視,但他們反對隱私沙箱,因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說它的隱私性不夠。你們一定很受傷吧。

VW:這件事情不能簡單看。我們參與了很多論壇,W3C 只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為了提高透明度。對話論壇跟聯合國並沒有太大區別。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正在與各方合作,其中有些會對世界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最合適有不同的看法。當有多個具有不同動機的利益相關者聚集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分歧。

我們需要跨越不同的瀏覽器與 web 社群的不同部分來進行標準化,這樣網際網路到頭來才不會支離破碎。因此,標準化始終是我們的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時間。就像進入聯合國的任何事情一樣,人們也會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重要的是把這些解決方案以及結果擺出來,用資料以及使用者的實際體驗去說服人們。獲得此類回饋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改進整體思維,我們已經在利用此類回饋來修改我們的提案,而且我們還將與這些合作夥伴長期合作下去。但同樣地,就像我們會做我們認為對 web 生態體系的使用者正確的事情一樣。

TG:之前你提到了指紋辨識。我們看到的對隱私法、蘋果生態體系對隱私問題的改變,乃至於隱私沙箱的回應之一是,企業正在開發新的方法來繞開這些解決方案,好繼續去追蹤使用者。而且由於協力廠商資料越來越難以獲得,每家擁有客戶大量相關資料的公司都在開展廣告業務。這些會抵消掉你們正在做的很多事情。

VW:這麼說吧,我們不能命令別人該幹什麼。如果我們設計的解決方案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強大的隱私保護,別人就不會用我們的平臺,對吧?因為他們會不信任。如果我們不開發出適用於企業的解決方案,他們就會尋找替代方案。有時候,別人的反應與我們所做的一致,有時則不然。無論是隱私宣導者也好,還是企業也好,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在更廣泛的 web 社群中贏得盡可能多的支持,因為我們沒法只是制定出新規則或新系統然後強迫所有人採用。

TG:讓我們再回到蘋果公司身上。蘋果在說服公眾相信他們是注重隱私的公司方面非常成功。而且,你知道,我已經用了很多篇幅來指出那個論點的虛偽性,並證明了蘋果也存在隱私問題。但從目前來看,如果將 iOS 與 Android 或 Safari 與 Chrome 進行比較的話,那麼蘋果目前的隱私性要高得多,對吧?你們是不是因為蘋果而被迫採取行動的?

VW:不是的。我認為全球範圍內在很多領域對隱私的期望都在增加。我們早在 2019 年就發表了這個項目,所以其實我們已經為此努力了一段時間。事實上,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你都會發現消費者對自己資料使用方式的擔憂正在上升。顯然,你看到政府和監管機構也開始介入來處理這個問題,也就是怎麼使用資料是合適的,正確的管理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我們做的只是整體趨勢的一部分,而如今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TG:我想我們還有時間再問一個問題。Google似乎接收了來自所有人的仇恨。出版商不高興。廣告技術不高興。消費者權益宣導者不高興。監管者也不高興。變成每個人心目中的壞人是什麼感覺?

VW: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們說,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這正是我之前提出的觀點。有人說你必須在這方面多做點事情,或者你必須在那方面多做點事情。我們絕對傾聽了每個人的聲音。我們得找到一條中間道路,進而可以在這條道路上保持對內容的普遍可存取以及對隱私的普遍可保證。你知道,大家總有不同意見或偏愛稍微不同的路線。但我認為現在很多人應該都理解了我們的做法。而且我認為一旦人們看到其他平臺也體現出這一決定的影響時,會有更多人表示理解的。

我們剛剛選擇了一條我們認為已經平衡了各方利益的道路,因為就像我說的,我們是更廣泛的生態體系的一部分。我們正在努力改善各地消費者的生活,以及創業者、出版商、創作者和開發者的生計。眾口難調,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群體都完全同意一項戰略。但我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覺得我們已經傾聽了他們的心聲、瞭解到我們是如何制定出這個提案來嘗試解決他們的問題的,大家就會明白我們的意圖是好的,我們正在努力找到一條通往有隱私保障的網際網路之路。

資料來源: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