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白宮、歐盟、中國、日本,這不是某國政要的出訪行程,而是近期大熱公司 OpenAI 創始人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公開亮相的場合。
幾個月時間裡,這位目前科技圈最紅的明星,一直「周旋」於各國政府和機構之間,回應關於「AI 是否要毀滅人類」,以及「應該如何監管 AI」這樣關乎人類命運的議題。以至於網友戲稱其為「AI 政治家」。
當 OpenAI 在聚光燈下謹慎起舞,有一家 AI 超級獨角獸,正在 toB 市場銜枚急進。
近日,AI 初創公司 Cohere,完成 2.7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估值超過 21 億美元,成為又一家 AI 超級獨角獸。至此,Cohere 一共募集了 4.45 億美元的資金,融資金額僅次於 OpenAI 和 Anthropic。
除了融資兇猛,Cohere 身後還站著NVIDIA、甲骨文和 Salesforce 等矽谷巨頭。
這個一個月前還籍籍無名的團隊,是怎麼成為 AI 創業公司「探花」的?
Cohere 的最大優勢,可總結如下:
- 創始團隊——Transformer 論文作者之一,出身學術正統;
- 主攻方向——和 OpenAI 在消費級市場成名不同,Cohere 主攻企業市場;
- 技術優勢——模型參數更小,更適合定制和微調,且效果優於競爭對手;
- 競爭優勢——不與巨頭綁定,適應客戶自己選擇的雲端平台,乃至當地語系化部署。
Cohere 創始人艾丹·葛麥茲(Aidan Gomez)認為,「現在是將 AI 整合到全球最大企業中的時機」,一句話道明瞭當下大熱 AI 想要落地的真正場景。
另一個「變形金剛」
Cohere 成立於 2019 年,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由 Aidan Gomez、Ivan Zhang 和 Nick Frosst 共同創立。
其中,Aidan Gomez 是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也是 2017 年那篇名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 Transformer 研究論文的八大作者之一,Transformer 架構也是 OpenAI 的 GPT-3、ChatGPT 以及 DeepMind 的 AlphaFold 等發展的基礎,對電腦分析和生成文本的方式做出了重要貢獻。
「最初我們為谷歌翻譯構建了它,然後在搜尋、Gmail、YouTube 中得到了應用。所以它在 Alphabet 的產品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在 Google 內部帶來了巨大的變革。」Aidan 稱。
然而,在Google之外,這一突破性成果卻未在外部世界得到更多應用,「在 GPT-3 之前,沒有人真正理解語言模型或如何使其有用。我們感到非常焦慮——你面對著一種非凡的東西,卻沒有其他人看到。」
於是,包括 Aidan 在內的幾位 Transformer 論文作者都決定離開Google,創辦自己的初創公司,如 Noam Shazeer 創辦了 Character AI,Niki Parmar 和 Ashish Vaswani 創辦了 Adept AI,Aidan 則創辦了 Cohere。
Cohere 的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中,一位是 Aidan 在多倫多大學的校友,當時與 Aidan 共同決定將 Transformer 技術視為自然語言處理的關鍵,並圍繞此成立公司。另一位則是 Aidan 在Google大腦工作時的同事,曾在 Geoffrey Hinton 團隊裡工作,於 2020 年加入 Cohere。
目前,Cohere 的員工人數超過 100 人。今年初,前 YouTube 首席財務長 Martin Kon 加入 Cohere,擔任總裁兼首席營運長。其預計,今年將會是贏得新客戶合同的突破性的一年。
一周前的 6 月 8 日,Cohere 宣佈完成 2.7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由 Inovia Capital 領投,其他投資者還包括NVIDIA、甲骨文、Salesforce Venturess等。此番使該公司融資總額達到約 4.45 億美元,僅次於兩家大熱的公司 OpenAI 和 Anthropic。
2022 年 11 月,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吸引了全球目光,成為各 AI 公司最強大的競爭對手。Cohere 的技術原理其實與其類似,然而,創始人幾年來一直聚焦的企業級商業應用,「幾乎沒人關注」。
不過,ChatGPT 的成功也無形中教育了市場,Cohere 聯合創始人 Aidan 注意到,公司成立將近四年了,以前總要花很多時間解釋技術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現在情況完全改變了,每個人都親自使用過這項技術,都有第一手的經驗。」「人們主動來找我們」。
Cohere 終於可以在一直專注的企業市場,一展拳腳了。
聚焦企業市場
與 OpenAI 的 ChatGPT 席捲全球消費者端不同,Cohere 的重點是抓住企業市場。
當下,生成式 AI 已經開始應用於行銷、資訊技術和人力資源部門,不少企業也在討論和探索潛在的應用案例。不過,對於資料安全和隱私要求較高的企業來說,步伐更為謹慎,不少科技巨頭、通信企業和金融機構都限制內部員工使用 ChatGPT,他們對資料安全和人工智慧「幻覺」問題存有疑慮。
Cohere 總裁兼首席營運長 Martin Kon 預計,消費者將繼續使用 ChatGPT 等工具,而企業將部署更多定制化和私有的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
Cohere 的模型支援互動式聊天功能,為產品描述、部落格文章和文章生成文本,並捕捉文本的含義,用於搜尋、內容審核和意圖辨識,可以理解、生成、總結文本,可以理解企業資料,根據企業專有資料創建定制 AI,成為決策工具。
據 Cohere 稱,其人工智慧平臺專為企業設計,提供在公司現有雲環境中的資料安全部署選項、定制化和客戶支援,這包括一系列諮詢和系統整合合作夥伴,在企業整合 AI 的任何階段都提供幫助。
Cohere 的一大賣點是不受任何雲端平台限制,進而保障資料的私密安全性。該公司稱提供多種託管選項,可以讓使用者「對資料安全和隱私擁有完全控制權,包括私有雲、安全雲合作夥伴(AWS、Google)和 Cohere 的託管雲。」
目前,名聲在外的巨頭和 AI 企業似乎都牢牢捆綁了盟友,OpenAI 與微軟是一隊,Anthropic 和Google是一隊,選擇了一家 AI 企業就選擇了對應的雲端運算提供商。
例如,今年 4 月,普華永道宣布計畫在未來三年內為其美國業務投資 10 億美元用於生成式 AI 技術,在稅務、審計和諮詢服務方面實現自動化,該公司將與微軟和 OpenAI 合作,這意味著計畫付費存取 OpenAI 的語言模型,同時在微軟的雲端運算服務上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式。
而 Cohere 則強調要將選擇權留給使用者。
據稱,其企業級 AI 套件是「雲端不可知的(Cloud Agnostic)」。這通常指一種雲端設計策略,其中應用程式、工具和服務,被設計成可以在多個雲端平台之間或在混合模型中從本地部署環境遷移,並且在遷移過程中不會中斷服務。
基於此,Cohere 同時提供靈活性和資料隱私保護,客戶可以在所選擇的雲端平台上部署,甚至可以在本地部署,以滿足公司的資料儲存位置要求。
此外,為了攻下企業級市場,Cohere 還有另外兩個賣點:模型定制化和客戶支援。其提供定制模型訓練,即微調,以此適應不同行業領域。該公司還自信地稱,「超過 98% 的問題可以在我們的文檔中找到答案,我們的即時支持可以在不到一分鐘內回應客戶。」
Cohere 並未公開客戶數量,但據稱團隊已與 Jasper 和 HyperWrite 等公司合作,最近宣佈與 Salesforce Ventures 合作推進生成人工智慧以實現商業價值,與 LivePerson 合作以增強客戶體驗,構建經過精細調整的 LLMs 以提高可解釋性。
參數更小,更可靠的模型
商業方向找到了,Cohere 團隊在 AI 技術上有什麼優勢?
在模型技術表現方面,史丹佛大學的 HELM 語言模型評估顯示,Cohere 的最新模型 Command 有 520 億個參數,這是 Cohere 模型的最大版本,其準確性表現高於多個規模為 3 倍更大的知名模型,包括有 1750 億個參數的 GPT-3。
實際上,模型參數小,並不意味著在特定任務上就遜色於大公司的模型,後者往往為通用而存在。谷歌研究人員在 2 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聲稱,比 GPT-3 小得多的語言模型可以透過微調達到與 GPT-3 相媲美的性能。
Cohere 聯合創始人 Aidan 將微調和定制語言模型的過程,稱為適應過程。據其解釋,Cohere 處理適應的方式是使用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的組合,系統使用強化學習人類回饋(RLHF)迴圈來訓練模型。
其中,訓練的一個關鍵部分是確保 AI 可解釋性位於核心位置——對於企業級 AI 應用來說,提高可解釋性和降低 AI 幻覺的風險尤為重要。
Cohere 據稱有多種技術可用於提供 AI 可解釋性,其中之一被稱為檢索增強生成。「透過檢索增強生成,你生成的方式與大型語言模型相同,但你要求模型引用來源。」當模型生成回應時,它將引用其所擁有的知識庫,目的是產生更加可解釋的輸出,人們可以對生成的內容進行診斷。
「檢索增強生成解決了幻覺問題,因為現在模型不能只是說一些沒有依據的話。模型必須參考某些東西,它必須以一種可以讓人類驗證的方式對其回答進行所謂的證明。」Aidan 稱。
在企業用例上,據 Cohere 的首席營運長 Kon 介紹,Cohere 的客戶正在使用公司的技術創建一種類似語義搜尋引擎的「私有資料搜尋引擎」,即「將語義搜尋,即內容相關式搜尋,引入到私有環境中,例如組織內部的資訊,以類似於使用 Google 搜尋時的方式進行搜尋。」
舉個例子,如果客戶是一家零售商,想瞭解在某國的業務情況,AI 便可用當地語言提取最新的銷售結果,然後客戶繼續說,實際上想瞭解的是批發業務,AI 便繼續從其他地方提取不同的資訊。這一過程據稱基本是進行對話。
Kon 還認為,搜尋和檢索或將成為 Cohere 未來增長的核心。
「今天,聊天機器人無法造訪世界。它們不知道 10 分鐘前發生了什麼。它們必須把所有資訊都記在自己身上,它們只記得訓練期間看到的內容。透過搜尋和檢索,您可以要求模型引用來源,這樣使用者就不需要盲目地相信模型;一切都連結到可以進行驗證和事實核實的網站。」
展望未來,Cohere 計畫構建可以説明客戶執行任務的模型,例如預定航班、安排會議或填寫報告等。該公司和行業內的競爭對手都在嘗試構建將 AI 與協力廠商應用、服務和產品連接起來的系統。
企業,AI 新戰場
從全行業看,大量資金正在湧入生成式 AI 領域。
根據 PitchBook 發表的報告,生成式 AI 領域的風險投資在不斷增加,從 2018 年的 4.08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48 億美元,2022 也有 45 億美元。天使和種子輪融資交易數目也有起色,2018 年僅有 41 宗交易,而 2022 年共有 107 宗交易。
在微軟於今年向 OpenAI 投資 100 億美元後,AI 公司繼續迎來投資熱潮。截至目前,Cohere 已經籌集了 4.45 億美元的資金,超過了 Inflection AI(2.25 億美元)和 Adept(4.15 億美元),但仍次於 OpenAI(113 億美元)和 Anthropic(4.5 億美元)。
而目前,趁著這波 AI 浪潮融到大錢的獨角獸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企業市場。
OpenAI 在 4 月宣佈,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 ChatGPT Business。「我們正在為需要更多資料控制的專業人士,以及希望管理其終端使用者的企業,推出新的 ChatGPT Business 版本。ChatGPT Business 將遵循我們 API 的資料使用政策,這意味著預設情況下不會使用終端使用者的資料來訓練我們的模型。」
作為 Cohere 的投資方,甲骨文計畫出售 Cohere 的大型語言模型存取權限,模式類似於市場透過微軟雲購買 OpenAI 的軟體。甲骨文還計畫使用 Cohere 的軟體為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管理應用增加 AI 功能,類似於微軟使用 OpenAI 軟體為 Office 365 應用程式提供自動化功能的方式。
除了甲骨文,Cohere 的投資方之一,商務軟體巨頭 Salesforce 直接將旗下 AI 投資基金提高到 5 億美元,可見其用 AI 佔領企業市場的野心。
當 OpenAI 的月活已經突破 10 億,在全球網站中排名前 20 時,其實 AI 公司在企業市場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而 Cohere 能夠脫穎而出,也恰恰在於團隊沒有和 OpenAI 在消費級市場硬抗,而是專注於企業級市場——因為只有後者才能提供做夠 AI 團隊發展的,真正的利潤和營收。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