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你最喜歡哪種方式聆聽音樂?喜歡戴上耳機在安靜的房間裡享受,還是更喜歡黑膠唱片特有的韻味。但可以確定的是,你一定不想要在手機上聽到壓縮過的 MP3 歌曲,對吧? Apple、Amazon 和 Tidal 等串流媒體平臺都推出了「無損音樂」,宣稱使用者可以「聽到藝術家在錄音室創作的原始音質」。然而,事實上,無損音訊比 MP3 聽起來更好完全是種神話,大多數使用者根本分不出二者的差別。
2014 年,Gizmodo 網站曾做過一個讀者測試,詢問他們能否分辨「無損音訊」和 MP3 檔案。超過 380 位讀者參與了測試,並分享了他們的成績。平均得分僅為 56%,這意味著使用者基本上無法分辨二者的差別。雖然樣本數量較少,但證實了其他研究的結果。
無損音訊和 MP3 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檔案大小。「無損」意味著它與錄音室製作的原始音軌大小相同,通常儲存為 WAV 格式。問題是這些檔案非常大,難以在網絡上分享。而誕生於1987年的 MP3 格式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將較大的檔案壓縮成保留最重要部分的格式。
「壓縮的目的是去除人類耳朵聽分辨不出來的資料據。」擁有音訊博士學位的 BBC 電台顧問東尼·徹恩賽德(Tony Churnside)解釋道。「理想狀況下,沒有人能分辨被去除的細節,但有些人會堅持自己能聽出來。」
徹恩賽德在音訊製作的技術工作中會用到無損音訊檔案,但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聽起來更好」。音訊工程師會盡力確保你的 MP3 聽起來與原始 WAV 檔一樣好。
「我們會使用遠遠高於人們可以分辨的音訊格式進行工作。但這是因為我們會對聲音進行數學處理和訊號處理,這些過程可能會導致音質下降。徹恩賽德說道。
即使你正在聆聽無損音樂,但如果你使用的是藍牙耳機,音樂仍然會被壓縮。最近的趨勢表明,68% 的消費者使用藍牙耳機,例如蘋果大受歡迎的 AirPods。藍牙的工作原理是透過壓縮音訊來做到無線傳輸,但這種壓縮通常效果都很差,因此無論原始音質如何,都會降低聲音的品質。
對於大多數聽眾來說,無損音訊並不值得大費周章,但它仍然被奉為黃金標準。 Spotify 因為三年前承諾提供無損串流音樂卻遲遲未兌現而受到嚴厲的批評。也許 Spotify 認為這並不值得這樣做。
無損神話的起源
人們認為 MP3 檔品質較差的觀念源於壓縮這一概念。MP3 檔比 WAV 檔小,因此人們認為它們細節更少,聲音更不豐富。「無損壓縮」這一術語也讓 MP3 聽起來像是丟失了什麼東西似的。從技術上來說,它們確實丟失了很多資料,但壓縮檔案中刪除的頻率大多是人類根本聽不到的。
蘋果公司在 2021 年 WWDC 大會上開始提供無損音樂服務。這可能是為了將一些發燒友從亞馬遜音樂 ( 該公司於2019年增加了無損音樂 ) 或串流媒體平臺先驅 Tidal ( 2014年第一家提供無損音樂的公司 ) 那裡搶回來。然而,蘋果公司略顯誇張的行銷手段是否有效還不得而知。
一位母帶處理工程師在 2021 年蘋果新聞稿中表示:「混音的靈魂和生命就存在於無損檔案中儲存的額外資料位元當中。 我每天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以最高品質將音樂傳達給聽眾。」
這是一個美好的想法,但實際上 Apple 和 Amazon 的「無損音樂」也經過了壓縮處理。他們使用的檔案被稱為 ALAC 或 FLAC ,品質優於 MP3,但檔案稍微大一些。在播放時,演算法會將檔案還原成原始大小,以「full quality」(最高品質)」播放。但是請注意,所有這些品質上的變化對普通聽眾來說都是難以察覺的。
我相信一些發燒友可以,或是自稱可以分辨出這些音樂檔案之間的差別,但他們可能需要刻意去尋找這種差別。到了那個地步,你還能真正享受音樂嗎?我覺得2014年的一位Gizmodo評論者在這篇文章下做出了最好的評論:
「這讓我聯想到了音樂愛好者和發燒友的差別。音樂愛好者用他們的音響系統聆聽音樂;發燒友用音樂聆聽他們的音響系統。」
為什麼這種說法如此流行?
無損音訊的優越性看似言之成理。人們希望充分利用他們的音響系統,這可能源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這就像是一種聆聽音樂的儀式感,例如聽黑膠唱片或使用特定的耳機。儘管實現起來可能有點困難,但這是一種愛音樂的表現。
然而,部分原因也出於商業行銷。發燒友對很多東西都深信不疑,例如鍍金音源線、無氧銅線,甚至是無損音質。Apple 和 Amazon 宣傳這些功能是為了讓你相信他們的串流媒體服務音質最好,但這並不一定是真的。
徹恩賽德認為你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來顯著改善你的聲音體驗。其中之一是使用高品質的有線耳機,另一個則是選擇安靜的聆聽環境。「在嘈雜的捷運上聽音樂的體驗一定會和在家中安靜的房間裡完全不同。」徹恩賽德說道。如果你只是想獲得最佳的聆聽體驗,你現有的 MP3 音樂可能就已經足夠了。在音質方面,你的聆聽設備和環境才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資料來源: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