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鴻海正在規劃讓輪值CEO制度化,目的是培養未來領導人才和落實公司治理。
知情人士稱,考慮中的一個選項,是會有四個輪值CEO的職位,每次輪值時間為六個月。這是鴻海首次將集中在董事長手中的經營決策,下放到四個人。
知情人士強調細節尚未敲定,且仍有變數。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說,雖然鴻海集團的創始人郭台銘已淡出鴻海,但他對公司仍具一定影響力,這也是要考慮的變數之一。
至於輪值CEO人選,據傳可能由不同的高層擔任,此制度實行範圍將僅限於鴻海集團的六大事業群以及部分中央單位。
據瞭解,鴻海集團的六大事業群分別被稱為「A、B、C、D、E、S事業群」,涵蓋了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平板電腦、筆電、智慧音箱、智慧辦公、智慧家居、液晶電視、遊戲機、電控模組、半導體裝置、功率放大器等多個業務。郭台銘在2019年卸任鴻海董事長後,由劉揚偉接替郭台銘,出任鴻海的新董事長。
鴻海「一人統治」時代的終結
在成為董事長之前,劉揚偉是鴻海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同時也是夏普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他在2007年加入鴻海並擔任郭台銘的特別助理。
對於接班人的要求,郭台銘也曾在採訪中表示:「被我罵得越凶,越有可能是接班人,接班人肯定不是跟我創業的這群人,年齡太近,我一定要年齡跟我差20歲的。」
不過,儘管劉揚偉出任鴻海新任董事長,但鴻海的管理模式還是類似集體領導,董事會下設經營管理委員會九人小組,有些決策先在經營管理委員會形成共識然後提交給董事會做決策。
當時,鴻海的經營委員會的九人小組,包含四位董事候選人,鴻海副總裁兼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鴻海S次集團總經理暨京鼎董事長劉揚偉、鴻騰精密主席盧松青、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傑;其他五人則為鴻海集團副總裁暨集團總財務長黃秋蓮、財務長黃德才、夏普董事候選人林忠正、鴻海B次集團負責人姜志雄、富士康執行總經理林政輝。
今年3月14日,鴻海發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去年實現營收6.16兆元新台幣,超出市場預期,但營收同比下滑7%。全年淨利潤為1421.0億元新台幣,超出預期,同比基本持平。
在財報發佈後的法人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表示,AI伺服器將會是鴻海未來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預計2024年該項業務營收增超40%,整體伺服器營收佔比將達40%以上,GPU模組(即AI晶片模組)的同比增幅也將超過三位數。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