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於亞太地區AI趨勢洞察分享會邀請IDC分析AI發展狀況:台灣硬體堅強、軟體還需加油

Intel於亞太地區AI趨勢洞察分享會邀請IDC分析AI發展狀況:台灣硬體堅強、軟體還需加油

ADVERTISEMENT

Intel分享國際數據資訊所製作的亞太地區AI成熟度研究報告,分析多國的AI成熟度與競爭力,並整理與預測各地投資AI現況與發展。

3種AI都很重要

Intel於亞太地區AI趨勢洞察分享會中,帶來與市場調研機構國際數據資訊(以下簡稱IDC)所製作的亞太地區AI成熟度研究報告(該報告由Intel贊助),分析亞太地區澳洲、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等8個市場的AI成熟度和競爭力。

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在簡報中分析,2023年受到生成式AI崛起的影響,有許多企業加速導入AI來提高生產力並降低成本,預計在2024年將迎來更多AI應用與解決方案。預計至2027年,亞太地區的AI支出將達到907億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達28.9%。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近期生成式AI的熱度相當高,但在亞太地區的AI支出預算中僅佔有19%,另外分別有34%、47%的預算落在預測性AI(例如分析天氣資料以產生天氣預報)和解釋性AI(例如語音辨識),後2者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

 

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與大家分享AI趨勢分析。

IDC的研究指出,2023到2024年,增加員工生產力、加速新產品開發、節省成本、增進營運效率、強化風險管理、創造新營收是導入企業AI的主要驅動力。(投影片為現場拍攝,畫質較差煩請見諒)

亞太地區企業在AI支出預算中,生成式AI僅19%,預測性AI與解釋性AI分別佔有34%、47%,可見3者皆有一定重要性。

IDC將各國由低至高區分為AI探索者、AI實踐者、AI創新者、AI領導者。台灣屬於第2級的AI實踐者,已具有部分成功案例,但規模仍需加強。

現今AI的5大挑戰為無法選擇適合應用案例、缺乏基礎建設與支援、無法符合法規、目標不明確、缺乏廠商支援。

台灣與亞太其他國家相比,在政府表現方面表現優於平均,但企業與個人社經則劣於平均。受訪的大型企業中有77%已布署不同形式的AI,但只有27%受訪企業認為其AI能力讓組織更有競爭力。

台灣2023年AI軟體平台的支出美金7010萬元,預估在2027年達到1.527萬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21.5%。

IDC建議台灣應該要有更多高科技以外的產業也導入AI,以強化整體競爭力。

多種運算單元滿足不同需求

IDC的報告也指出隨著邊緣AI的應用日益重要,讓結合雲端與邊緣的混合式AI(Hybrid AI)也受到重視,能確保在邊緣進行AI運算的低延遲與資安,預計至2025年全球企業將有75%的資料在邊緣生成和處理。

Intel業務暨行銷事業群商用業務總監鄭智成表示,Intel具有開放的生態系,並提供CPU、GPU、FPGA、加速器等不同種類的運算單元,以及統一的軟體開發環境,有利於滿足企業在不同AI應用所需的工作負載、功耗要求等條件,並可快速因應AI模型訓練和推論的多樣化需求,簡化混合式AI的布署工作。

Intel業務暨行銷事業群商用業務總監鄭智成也在會中說明Intel在AI運算的優勢。

Intel預估到2028年,AI PC將佔所有個人電腦出貨量的80%,也有80%的企業使用生成式AI。

Intel從技術面切入,認為導入AI有複雜性、成本、營運、資安與隱私、對人員的衝擊等5大挑戰。

Intel具有CPU、GPU、FPGA、加速器等運算單元,除了支援各種開放運算框架,也提供oneAPI與OpenVINO的開發工具,建構出完整的軟硬體生太系統。

Intel也積極與獨立軟體開發商合作,預計於2024年推出超過300款AI加速的軟體。

在差異化的運算需求下,可以藉由AI PC、工作站、伺服器、超級電腦等不同量體的設備滿足需求。

IDC表示台灣企業在半導體產業、伺服器等硬體領域具有堅強的AI創新實力,但除了製造業和大型科技OEM/ODM外,其他產業如服務業、零售業仍未發展出實質AI應用,甚至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的小型規模公司,在採用及整合AI上也猶豫不決或面臨挑戰。

雖然受訪的大型企業中有77%已布署不同形式的AI,但只有27%受訪企業認為其AI能力讓組織更有競爭力。因此除了各產業需加速導入AI進行升級,台灣中小企業亦應思考如何運用AI技術、開放式AI生態系走向轉型,強化自身優勢。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