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建造、稱重、粉碎、測量、廢棄、重新設計、重複。整日整夜,從不間斷。波士頓學院的自主人工智慧機器人「MAMA BEAR」歷時三年,經過 25000 次嘗試,終於創造出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MAMA BEAR 是「快速製造建築貝葉斯實驗自主研究力學」(Mechanics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Architectures Bayesian Experimental Autonomous Researcher)的縮寫,它先用三維列印出小型結構,然後將其輕輕放入液壓機中壓碎。當它把每一個小結構壓扁成小塑料薄餅時,它會測量它們的能量吸收情況。

然後,MAMA BEAR 將這些資料儲存在資料庫中,記錄下每一個設計及其缺陷或改進之處,然後再對設計稍作修改,並孜孜不倦地用 3D 印表機列印出另一個迭代版本--在過去的連續三年中,MAMA BEAR 一直在這樣做。迄今已超過 25 萬次。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為此,MAMA BEAR 創造了 75% 能量吸收的新效率世界紀錄,打破了之前 71% 的紀錄。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是波士頓大學的 AI 機器人「MAMA BEAR」歷經 25 萬次嘗試,找出來世界上最耐衝擊的形狀

這個機器人是 ENG 機械工程副教授基思.布朗(Keith Brown)和他在 KABlab 實驗室的團隊的心血結晶。他在 2018 年萌生了這個想法,到 2021 年,實驗室建成,MAMA BEAR 也開始尋找恰到好處的設計。

根據波士頓大學的文章,機器人「在相當於一匹成年阿拉伯馬站在四分之一硬幣上的壓力下」粉碎其作品,成年阿拉伯馬的體重中位數大約為 880 磅(400 公斤)。美國 25 美分硬幣的直徑為 0.955 英吋(24 毫米)。換算後約為 1,253 psi(86 bar)。

波士頓學院正在嘗試製造最高效的機械吸能結構,以滿足大量不同的潛在應用需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陸軍都參與了這個項目。陸軍正在利用這些資料,為戰場士兵設計一種新的頭盔襯墊。在這種應用中,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4% 就意味著生與死的區別。

或者這些可能是新的包裝花生。新的汽車保險槓設計。運動防護裝備。潛在用途不勝列舉。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要努力創造一種形狀和結構,使其不會太硬而損壞要保護的東西,又要足夠堅固,能夠吸收任何衝擊力。

據估計,在尋求最高效結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設計超過一兆種,更不用說所使用的材料了。到目前為止,波士頓大學在設計中使用了 TPE、TPU-1、2 和 3、尼龍、PETG 和 PLA。

我們期待 MAMA BEAR 在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取得更多成就。

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詳細的論文,其中包含支援他們新紀錄的所有科學資料。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