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前音樂盜版始祖Napster,為現在的串流平台訂閱制鋪平了道路

25 年前音樂盜版始祖Napster,為現在的串流平台訂閱制鋪平了道路

ADVERTISEMENT

1999 年 6 月 1 日,Napster 的第一個公開版本在網路上推出,開啟了一場全球盜版狂熱,至今從未消失。同時,也可以說,檔案分享軟體為合法的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這些模式最終演變成了 Spotify 和 Netflix 這樣的訂閱制平台。

MP3 格式在 1993 年的發明並沒有成為任何主流新聞的頭條。然而,事後看來,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將徹底改變音樂消費,甚至還更多。

由德國工程師 Karlheinz Brandenburg 和 Fraunhofer Society 的同事們發明的這種編碼格式,可以在不顯著損失音質的情況下縮小音樂檔案的大小。

由於檔案減小,這些數位檔案可以儲存在快閃記憶體設備上。這導致了專門的 MP3 播放器的發明,能夠播放從 CD 翻錄的音樂。它能夠播放從 CD 提取的音樂。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比 Discman 更小、更抗震的選擇。

當時,音樂行業的內部人士已經在幻想「天堂點唱機」;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播放任何曲目的工具或服務。MP3 也有助於使這一概念更接近現實,Napster 很快就會證明這一點。

Napster:1999 年 6 月 1 日

在九十年代末,科技和網路是年輕工程師和「駭客」的遊樂場。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聚集在 EFnet 網路的 w00w00 IRC 聊天室。這個技術智囊團有許多著名的成員,包括 WhatsApp 創始人 Jan Koum 和以暱稱 Napster 登錄的 Shawn Fanning。

1998 年,17 歲的 Fanning 與該團體分享了一個想法。「Napster」想建立一個電腦網路,可以互相分享檔案。更具體地說,是一個全世界都可以存取的中央音樂資料庫。

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這位年輕開發者的腦海中。Fanning 停止了上學,並在他的朋友 Sean Parker 的支持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致力於將他的願景變為現實。1999 年 6 月 1 日,Napster 的第一個公開版本在網路上發表,這一時刻到來了。不久之後,該軟體迅速傳播開來。

Napster 很快就被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所接受,他們認為該軟體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是一個音樂探索的門戶,甚至比鎮上最大的唱片店還要大。而且都是免費的。這在今天聽起來很平凡,但有些人將其比作純粹的技術魔法。

對於音樂行業的許多頂級玩家來說,Napster 的魔法是純粹的巫術。當時,製造高利潤的 CD 就像印鈔票一樣,Napster 的出現有可能威脅到了這場盛宴。

音樂產業震驚

根據 RIAA 的前首席執行長 Hilary Rosen 的說法,在 Napster 發布幾個月後,音樂行業進入了全面的恐慌模式。2000 年 2 月,所有主要唱片公司的高層在洛杉磯四季酒店的 RIAA 董事會會議上討論了這一威脅。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所有的唱片公司負責人, ,音樂界真正的巨頭,都在那個房間裡。我讓人推進來一台電腦,放上幾個喇叭,然後開始玩『猜歌名』的遊戲,」Rosen 後來回憶說。

主要音樂老闆們開始說出一些歌曲的名字,包括一些甚至還沒有發行的歌曲,Napster 一次又一次地拿出結果。不用說,董事會被嚇壞了。

不到一年,RIAA 就起訴了 Napster 公司,不久之後,包括 Metallica 和 Dr. Dre 在內的藝人也跟進。這些備受矚目的案件只是提高了 Napster 的知名度,MP3 播放器開始熱賣。

Napster 的巔峰時期

2001年初,Napster 的全球用戶數達到了超過2640萬的巔峰。然而,儘管有巨大的增長和投資者的支持,這個小小的檔案共享帝國還是無法克服法律挑戰。

RIAA 的訴訟導致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發出禁制令,要求關閉該網絡。這發生在2001年7月,也就是 Napster 推出後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到那年9月,該案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和解。

儘管 Napster 狂熱已經結束,但檔案共享已經讓大眾著迷,瓶中的精靈已經釋放出來。Grokster、KaZaa、Morpheus、LimeWire 等紛紛冒出來,提供共享替代方案,只要它們能持續多久。與此同時,BitTorrent 也在敲門。

連鎖反應

今天,25 年過去了,音樂盜版還沒有消失,但它已經改變了。當 Napster 出現時,根本就沒有任何合法的選擇可以在網上購買數位音樂;更不用說提供「無限使用」的服務了。

Napster 的出現證明了大眾對數位音樂的強烈需求,促使蘋果公司推出了 iTunes Store,提供合法購買數位音樂的管道。

然而,iTunes Store 採用的單曲下載模式,並不能滿足消費者像使用 Napster 時候「無限暢聽」的體驗。因此,這種數位音樂下載的熱潮很快就退燒,不再是市場的主流。

目前的音樂產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網路串流媒體的訂閱,而 CD 已經被降級為稀有文物。這種音樂串流媒體的格局主要是由來自瑞典的 Napster「粉絲」,Daniel Ek 開創的。

像許多其他人一樣,Ek 對檔案分享軟體提供的「想聽就聽」的體驗著迷,這為音樂串流媒體創業公司 Spotify 播下了種子,他至今仍擔任該公司的首席執行長。事實上,Spotify 本身在幕後使用了檔案分享技術,以確保能快速的播放。

Spotify 只是 Napster 漣漪效應的眾多例子之一,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技術範圍。整個音樂行業已經改變了,是好是壞,取決於一個人的看法。而 25 年前開始的漣漪,在未來幾十年仍將被感受到。

netizen
作者

一個老派的科技媒體工作者,對於最新科技動態、最新科技訊息的觀察報告。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