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 14:30

關於「AI電視」的5個疑問:比智慧電視更聰明的新物種,到底把AI放在哪裡?

ADVERTISEMENT

說到今年度的科技關鍵字,除了「AI」之外應當不做第二人想,人工智慧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而且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產業發展,並融入筆電、手機等 3C 產品,其中當然也包含了電視行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一線電視製造商,今年不約而同地皆在產品文案中,把「AI」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但究竟什麼是 AI 電視?我們真的需要在電視裡也放入 AI 嗎?事實上,相較於以往智慧電視所強調的多樣化整合功能,AI 電視所試圖解決的,可能是更貼近於使用者的感官體驗升級。

文章目錄

 

 

ADVERTISEMENT

關於 AI 電視的 5 個常見疑問

隨著 AI 電視的推出,作為市場的新寵兒,可能會讓許多準備採購電視的消費者感到疑惑,這裡就條列出幾個一般消費者常見的問題,並在接下來的篇幅以品牌為劃分,介紹各家 AI 功能與產品。

Q 1:什麼是 AI 電視?

業界對於「AI 電視」尚無明確的定義,但 AI 電視的能力取決於其搭載的處理晶片,則是毫無疑問的,藉由處理器的神經網路和機器學習技術,現在的AI電視能針對畫面影像及聲音進行即時分析,並結合現場環境動態進行調整,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單純套用廠商的預設值設定,因此提升效果更為顯著。

ADVERTISEMENT

Q 2:AI 電視與智慧電視的差異?

智慧電視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其搭載的智慧系統,能夠連接網際網路並安裝應用程式,提升電視的功能性和互動性,但這並不代表它聰明,因為所有設定與功能,都還需要使用者自行手動完成。而 AI 電視則是在智慧電視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達到自動化、客製化的使用體驗,除了可因應不同使用情境自動調整,還能自動學習並適應使用者的需求。

Q 3:AI 電視的具體功能是什麼?

目前 AI 電視的優勢主要聚焦於兩大層面,分別是影音品質和使用體驗的升級。而各家所著墨的重點亦有所差異,例如在畫質的提升上,雖然都提供 AI 升頻技術,不過三星會以 AI 動態捕捉技術來增強運動賽事的動態清晰度、LG 則具備 AI 導演情境最佳化功能,用以還原創作者的氛圍感。未來可能你也不需要訂閱 Netflix 的高畫質方案了,直接用電視做 AI 升頻即可,既省訂閱費又省網路流量;而在使用層面上,除了導入自然語音以代替特定的語音指令,AI 電視還能夠偵測環境光線、播放的內容,自動調節畫質和音質,使用者無須多花時間調校,就能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

ADVERTISEMENT

Q 4:AI 電視的未來願景?

逐漸引入更多生成式 AI 技術,可以預見將會是 AI 電視的下一階段發展趨勢,例如電視可以偵測畫面中人物的對話,進行即時翻譯並生成字幕,就算觀看國外的即時直播節目,也不用擔心語言的隔閡,而在電視中明星身穿的衣服、手上拿的產品,只要打開語音助理問一下,藉由畫面元素的偵測,就能幫你找到哪裡有賣,並幫你開啟商店購物連結;當然,AI 電視也能跨越既有平台的搜尋限制,直接找到最符合你觀影口味的電影或劇集,即使是你從未登入過那個串流平台。

Q 5:AI 電視是否會有隱私顧慮

AI 電視雖貴為新一代的產品,但由於機身內建了更多感測用的裝置,例如麥克風、攝影機等等,加上強調客製化體驗,免不了會收集和分析用戶數據,因此在隱私安全方面問題,確實有可能會更嚴重,除了要選擇值得信任的品牌,最好還是仔細閱讀官方隱私政策,並透過電視設定介面,選擇適合自己的隱私設置,才能降低隱私外洩的機率。

LG 家庭娛樂影音系列:落實「個人化專屬 AI」目標

● 台灣樂金 ● 0800-898-899 ● 

韓系家電大廠,同時亦是 OLED 陣營龍頭的 LG,今年推出的新品系列包含 LG OLED evo M4、G4、C4,以及 OLED B4、QNED 在內的多款智慧顯示器,以 AI 及影像處理的性能來區分,大致可以劃分為搭載 α11 AI 4K 晶片的 M4 及 G4 系列、搭載 α9 Gen7 AI 4K 晶片的 C4 系列,以及搭載 α8 AI 4K 晶片的 B4 和 QNED91 系列。

ADVERTISEMENT

除了影像、聲音方面的逐年提升之外,LG 也相當重視使用者與裝置的互動、偏好及行為模式等資訊,並據此來增強使用方面的體驗,如 AI 智慧專屬設定,能根據環境及影像內容調整音效與亮度,並根據喜好客製化畫面呈現,個人化影像設定精靈則透過分析 8,500 萬筆真實使用數據,提升畫面清晰度、對比度和色彩,還有 AI 音律辨識能根據人聲哼唱進行辨識並搜尋相關內容,家中的每位成員,均可透過電視的 webOS 系統建立個人帳戶,AI 將依據每位使用者的觀看習慣與行為模式,推薦適合的觀影內容和功能設定。

LG OLED evo M4 真無線系列

● 尺寸選擇:77”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4.2 聲道,60W

● 建議售價:199,000 元

作為 LG 指標性的旗艦系列,今年度的 M4 同樣僅推出 77 吋機種,其最主要的特色是業界首創的 4K 144Hz 真無線影音傳輸技術,產品由電視本體搭配無線 4K 影音傳輸盒組成,HDMI 外接訊號源皆可獨立連接至傳輸盒,不必直接連接到電視上,讓配線與佈線上更具彈性。M4 除了換裝專為 OLED 設計的 α11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藉由智慧增亮引擎 MAX 與支援 MLA 技術的 OLED 面板,搭配 AI 增亮透鏡與亮度智慧升級演算法,使峰值亮度可提升多達 150% 之多,音效也同樣用上 AI 技術,可提供虛擬 11.1.2 的環繞音效,還可透過分析音訊內容,達到人聲增強的效果。

LG OLED evo G4 零間隙藝廊系列

● 尺寸選擇:55”、65”、83”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4.2 聲道,60W

● 建議售價:79,000 元起

G4 是專為平貼牆面壁掛所設計的高階系列,在主要硬體規格上與 M4 幾乎一致,差別在於沒有分離式的無線影音傳輸盒,而是採取常規的 I / O 接駁設計,且在尺寸方面避開了 M4 的 77 吋規格,提供 55”、65”、83”等款式,由於搭載相同的 α11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AI 效能提升高達 6.7 倍、影像運算能力增加 7.7 倍,且 CPU 效能增強 2.8 倍,藉由 AI 影像 Pro 技術,能判斷影像類型並進行超解析與降噪,達到 AI 智慧升頻及 AI 動態色彩調節等功能,新加入的 AI 主體強化、及 AI 導演情境最佳化等技術,均將畫面質感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

LG OLED evo C4 極緻系列

● 尺寸選擇:42”、48”、55”、65”、77”、83”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2 聲道,40W(42”為2.0 聲道,20W)

● 建議售價:49,900 元起

極緻系列向來是位居 LG 中階的主力擔當,今年一共推出 6 款尺寸規格,依然有照顧到小空間的用戶需求,處理晶片亦升級為 α9 第七代 AI 影音處理晶片,AI 表現效能及影像運算都有大幅提升,也搭載了完整的 AI 智慧專屬設定功能,包括只要從系統中選擇圖片範例,AI 便會依照選擇結果,自動將畫質設定調整為使用者喜歡的口味,在 AI 音效方面,則可模擬出 9.1.2 多聲道的環繞效果。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今年的 C4 也同步將更新率由過去的 120Hz 升級為 144Hz,並兼容於 G-Sync 與 FreeSync 兩大主流技術,不論是主機或家機玩家,皆能享有最完整的遊戲體驗。

LG OLED evo B4 經典系列

● 尺寸選擇:55”、65”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0 聲道,20W

● 建議售價:54,900 元起

LG 經典系列的定位,向來是針對那些觀望 OLED 電視的使用者,提供一個最佳的入門選擇,故在強調功能與畫質的同時,也特別看重 CP 值,以 5 萬出頭的平易價格,就能擁有 55 吋的 LG 4K OLED 電視,搭配新增的 AI 功能,以及與 LG 智慧家電生態圈的整合能力,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即使是與 C4 相比,B4 同樣可支援杜比視界及杜比全景聲,而 AI 影像升頻、電影製片人模式等進階功能亦沒少,也同步支援 Nvidia G-Sync、AMD FreeSync 技術,並給到 4 組 HDMI 2.1 接口,雖然更新率仍為 120Hz,但也已經是相當有誠意了。

LG QNED MiniLED 系列

● 尺寸選擇:65”、75”、86”

● 面板及解析度:Mini 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2 聲道,40W

● 建議售價:64,900 元起

作為 OLED 之外的產品系列,LG 今年也推出新一代的 QNED 量子奈米智慧顯示器系列,採用雙重面板技術,也就是量子點增色結合一奈米濾色的設計,並聚焦於中大型電視尺寸。即使此系列並非 OLED 面板,但透過 LG QNED 極致控光科技,能減少光暈,亦能展現豐富的色彩表現,色彩還原度受到了 Intertek 認可。其搭載與 B4 相同的 α8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大幅提昇運算效能,不僅 AI 影像 Pro 和 AI 智慧升頻功能齊備,也支援 AI 動態色彩調節技術 Pro 及 AI 音效 Pro 的模擬 9.1.2 環繞音效,而內建的 webOS 作業系統,當然也享有與上述所有機型一致的 5 年升級保證。

Samsung AI 智慧顯示器系列:唯一涵蓋8K 及 4K 機種

● 台灣三星 ● 0800-329-999 ● 

今年最早在台發布 AI 電視的三星,如同往年般,一舉發表了旗下十餘個系列,總共將近 50 款電視新機,不愧為蟬聯 18 年全球電視銷售第一名的霸主,不過在採購之前要注意的是,為了進行市場的區隔,三星搭載新款 NQ4 AI Gen2 處理器的 4K 電視以中高階款式為主,分辨的方式也很簡單,只需看看在產品型號之前,是否有掛上「AI」的字眼即可。此外,三星也是今年唯一一家推出 8K AI 電視的品牌,藉由最新的 NQ8 AI 第三代處理器,即使是低解析度的內容,也能升頻至類 8K 等級的畫質。而除了以 AI 改進影像與聲音之外,三星還透過 AI 進行動態捕捉,目的在重點強化運動賽事的畫面呈現,連球類的動態都有專門的演算法進行處理,適逢今年體育盛會巴黎奧運即將到來,更可說是一拍即合。

Samsung Neo QLED 8K AI QN900D

● 尺寸選擇:65”、75”

● 面板及解析度:量子Mini LED,8K(7680×4320)

● HDR 相容:HDR10+

● 揚聲器:6.2.4 聲道,90W

● 建議售價:319,900 元起

今年再度推出 8K 電視的三星,僅有 QN900D 系列才搭載了針對8K機型研發的全新 NQ8 AI 第三代高效處理器,AI 神經網絡較前代翻了一倍,透過多達 512 個 AI 神經網絡,可將影像內容提升為類 8K 解析度,無論是 OTT 串流影音服務、電玩遊戲或是體育直播,都能對其進行影像和音效的最佳化,除此之外,AI 動態捕捉技術則能清楚捕捉快速移動的影像,有助於直播賽事的呈現。在遊戲方面,除了支援 Freesync Premium Pro 技術,能以 4K / 240Hz 進行遊戲外,透過 AI 助理功能,還可自動辨識遊戲類型,並提供最適合的遊戲設定。

Samsung Neo QLED 4K AI QN90D

● 尺寸選擇:43”、50”、55”、65”、75”、98”

● 面板及解析度:量子Mini 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

● 揚聲器:4.2.2 聲道,60W(依尺寸有所差異)

● 建議售價:49,900 元起

在三星主力的 Neo QLED 系列 4K 電視中,共區分 QN90D、QN87D 以及QN85D 三個系列,全數皆搭載 NQ4 AI 第二代高效處理器,內建 20 組 AI 神經網絡,可支援 4K 影像升頻,而即使是原生 SDR 的內容,也能透過 AI HDR 的自動優化技術,將影片轉換為類 HDR 的內容,不過在規格方面,僅 QN90D 系列可達到 4 組 HDMI 2.1 介面皆支援 4K / 144Hz 畫面,也只有 QN90D 才導入了與 8K 機種同級的抗反光究極黑面板,能進一步呈現三星金屬量子點面板的顯色實力,避免環境光的干擾。

Samsung OLED 4K AI S95D

● 尺寸選擇:55”、65”、77”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

● 揚聲器:2.1 聲道,40W

● 建議售價:79,900 元起

除了搭載三星自家新一代 QD-OLED 面板,具備純黑、高對比及多層次的飽和色彩特性,並使用獨家抗反光真星黑面板來降低環境光源干擾,其精準的顯色能力,亦獲得 PANTONE 機構的色彩官方認證。在高動態範圍顯像技術方面升級為 OLED HDR Pro,除了亮度表現提昇外,再搭配 NQ4 AI 第二代高效處理器,進一步以動態色調映射技術針對每個畫面場景進行調校,進而增強畫面對比呈現,其立體景深強化技術還可分析影像的前後景,帶來近似裸視 3D 的效果。

Samsung OLED 4K AI S90D

● 尺寸選擇:48”、55”、65”、77”、83”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

● 揚聲器:2.1 聲道,40W(依尺寸有所差異)

● 建議售價:54,900 元起

今年三星在 OLED 電視同樣有 2 個系列,而 S90D 為相對平價的版本,並提供更多尺寸選擇,不過在最大的 83”及最小的 48”機型,所使用的為 LG 供貨的 WOLED 面板,其餘尺寸則選用與去年 OLED 旗艦 S95C 同級的 QD-OLED 面板,在動態範圍顯像技術方面,48”為標準 OLED HDR,其餘尺寸為進一階的 OLED HDR+,不過同樣都有抗反光究極黑面板並搭載相同的 NQ4 AI 第二代高效處理器,在 AI 功能方面亦完整支援立體景深強化技術、4K 升頻、智慧抗噪及 AI 迴聲定位技術等等。

Samsung QLED 4K AI Q80D

● 尺寸選擇:55”、65”、77”

● 面板及解析度:Q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

● 揚聲器:2.2 聲道,40W

● 建議售價:44,900 元起

針對入門款式的 QLED 電視,三星共有 Q80D、Q70D、Q60D 等三條產品線,與 Neo QLED 系列的差別在於使用一般的 LED 直下式背光,不過當中只有 Q80D 系列,才有搭載新的 NQ4 AI 第二代高效處理器,為三星旗下最入門的 AI 電視首選,提供 5 5吋、65 吋及 77 吋等主流尺寸規格,也具備立體景深強化技術、AI 迴聲定位等功能。4 組 HDMI 2.1 連接埠皆支援 4K / 120Hz 影像,還可透過多重視窗,同時在電視上觀看影音並顯示手機畫面。

Sony Bravia 家庭視聽娛樂系列:最貼近人類認知方式的處理技術

● 台灣索尼 ● 449-9111 ●

Sony 投入 AI 辨識技術其實已逾 10 年,並且很早就將其運用在名為「超解析」的畫質升頻技術上,不過在 2021 年推出新世代 XR Processor 影像處理晶片之後,Sony Bravia 正式走入了「認知處理」的全新概念,據官方所稱,這種影像處理方式比起 AI 更為先進。其核心是仿照人類在真實世界中觀看及聆聽的認知方式,在電視上進行還原並呈現,它能了解人們在觀看畫面時所關注的焦點,除了強化該部分的影像,還會分析並產生景深對應,增強前景深度並調整背景,讓畫面能更加貼近真實的立體感,今年度的 XR 處理器,也針對場景與人臉的辨識進行升級,例如能辨識數以萬計的樹木所構成的森林,提高清晰度,而即使是多人的場景,也能正確偵測到人臉,讓膚色表現更為自然。今年 Sony 共推出 4  個新系列,除命名方式大改,也更強調觀影時的視覺聽覺體驗。

Sony Bravia 9

● 尺寸選擇:65”、75”、85”

● 面板及解析度:Mini 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2.2 聲道,70W

● 建議售價:99,900 元起

作為 Sony 今年的旗艦電視產品,即使是最小的 65 吋款式,價格也達到將近10 萬元,雖採用 Mini LED 背光的量子點抗反射面板,但加入了許多 Sony 獨有的黑科技,對比他牌 OLED 機種也絕不遜色,其中一項即為 Sony 全新開發的 LED 驅動晶片,由於其體積比芝麻粒更小,故在背光模組有限的空間之內,能夠置入更多驅動晶片,進而實現更多的分區控光,搭配 XR 處理器的背光控制技術和高峰值亮度技術,其分區控光數量去比起去年的旗艦 X95L 多達 3 倍。

此外在聲音方面,Bravia 9 亦是 Sony 首次、也是唯一內建雙波束高音揚聲器的機型,藉由向上發射的音波,經天花板反射後,能夠在使用者的周圍實現更清晰的環繞音場與定位,讓音效的來源能夠更精準的對應畫面。而 AI 聲源解析技術 Voice Zoom 也升級至 3.0 版本,能以 AI 辨識人聲並提高清晰度,而不是單純的將中頻部分放大而已。

Sony Bravia 8

● 尺寸選擇:55”、65”、77”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1 聲道,50W(77 吋為 56W)

● 建議售價:64,900 元起

由於在 Mini LED 面板顯示技術上的突破,因此今年Sony僅推出一款 OLED 機型 Bravia 8,雖然官方並未明說,不過 Bravia 8 應該使用的是 LG 的 WOLED 面板,亦即今年 Sony 確認不會推出 QD-OLED 系列的接續機型。結合 OLED 的纖薄特性,Bravia 8 採用了一體成型的面板設計,邊框幾乎隱形,這也讓 Bravia 8 可與牆面融為一體,可說是專為壁掛而生的機種。搭配 XR 對比增強技術,可透過高亮度面板和溫度感測器精準控光線,讓場景畫面更加明亮鮮明。另外,Bravia 8 也具備 Sony OLED 機型專屬的平面聲場技術進階版,除了運用 2 組致動器讓螢幕發聲之外,今年更增加 2 組高音揚聲器來改善環繞音場,當然,Bravia 8 也有支援 AI 聲源解析技術 Voice Zoom 3.0。

Sony Bravia 7

● 尺寸選擇:55”、65”、75”、85”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0 聲道,40W

● 建議售價:56,900 元起

同採 Mini LED 面板的 Bravia 7,相比旗艦等級的 Bravia 9 來說,提供更容易入手的價格,其差異主要取決於硬體規格的高低,包括在分區控光數量有所縮減,以及降低揚聲器的配置等等,不過 Bravia 7 依然具備完整的 AI 功能支援,並提供與 Bravia 9 和 Bravia 8 同樣的專業電影工作室校正功能,其中 Netflix 校色模式升級自適應功能,可根據房間環境條件來調整畫面亮度,年內還將透過韌體的更新,再加入 Prime Video 校正模式,當然,已更名為 Sony Pictures Core 的自家高畫質串流平台,也有專屬的校正模式,若畫質校正數據有所變動,在播放串流影片時也會同步更新,確保提供最符合「創作者意圖」的影院體驗。

Bravia 專屬配件:Bravia Cam

對於 Bravia 產品熟悉的人,應該不會漏掉 Bravia Cam 這款外接式的攝影機配件,作為增強使用者體驗的一環,Bravia Cam 除了能為 Bravia 電視增加手勢控制、接近警示、自動省電模式與視訊聊天等實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補完了 Bravia 電視的「智慧環境聲光感測技術 Pro」。經由 Bravia Cam 識別觀看者位置之後,系統就能自動進行亮度、聲道平衡的調整。另外,今年在 Bravia 9 與 Bravia 7 上還增加了「光反射智慧校正」功能,能偵測室內的牆壁顏色,並調節影像明暗平衡,降低眩光造成的可視度落差。不過,今年無論是哪一款機型均無內附 Bravia Cam,需要自行另外購買。

還有這些品牌亦值得關注:功能、品牌差異化逐漸成形

除了上述介紹的 LG、三星以及 Sony 三家之外,其他電視品牌亦積極推展人工智慧技術,畢竟電視這項產品,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市場已面臨飽和,為了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並創造額外的附加價值,AI 便成為最佳的切入點。透過 AI 晶片的機器學習技術,即可在既有硬體條件的限制下,帶來更多影音體驗上的升級,若再結合智慧化的操作系統,還可進一步整合自家的生態系,從而拓展產品的應用場景。

此外,由於機器學習需要經過大量的資料訓練,並非是依靠購買晶片、進行組裝就能憑空生出的,因此對於像 Panasonic、Philips、Toshiba 這些長期浸淫於影音家電事業的品牌來說,更具有一定的發展利基,由於各家據以訓練的資料庫差異,透過 AI 所展現出的影像風格差異化也會漸趨明顯,十分值得期待。

Philips OLED809

● 尺寸選擇:55”、65”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1 聲道,70W

● 市場售價:59,900 元起

● 飛利浦 ● 0800-231-099

今年度 Philips 發表不少新品,可惜國內並未引進旗艦的 OLED+959 機型,改推適合中階市場的 OLED809 系列,採用 LG 的 OLED EX 面板,峰值亮度達 1000 尼特以上,不過慶幸的是,OLED809 系列搭載了 Philips 最新的第八代 P5 AI 處理晶片,加入新的環境智能 V3 功能,可根據環境光線水準最佳化 HDR 設置,即使在明亮的觀看條件下也能保持出色的 HDR 表現,而 Game Bar、144Hz VRR(包括 Dolby Vision Gaming)的加入,也增強了在遊戲方面的性能。

Hisense 65A6K

● 尺寸選擇:65”

● 面板及解析度: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DR10+、HLG、Dolby Vision

● 揚聲器:2.0 聲道,20W

● 建議售價:34,999 元

● 海信台灣 ● 449-8123 ● 

做為全球電視出貨量排名第二名的海信,在台灣的銷售策略偏向保守,機型選擇不多,且主要偏向入門市場,唯一一款 65 吋規格的產品為 65A6K,雖為普通的直下式背光 LED 面板,但支援的影音格式尚稱完整,包括俗稱雙杜比的 Dolby Vision / Atmos。搭載海信全新 Hi-View 影像處理引擎,運用神經網路透過逐一幀級分析的方式來最佳化影像,並提供電影製片人模式以及 4K 升頻功能,搭配「Pixel Tuning」技術,可調整細節,使影片達到最佳效果。

Panasonic Z95A

● 尺寸選擇:55”、65”

● 面板及解析度:O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DR10+、HLG、Dolby Vision IQ

● 揚聲器:陣列式單體,160W

● 建議售價:請洽廠商資訊

● 台灣松下電器 ● 0800-098-800 ● 

於今年初的 CES 正式公開的 Panasonic 旗艦電視機型 Z95A,採用了 LG 最新的 MLA-OLED 面板,藉由微透鏡陣列技術讓亮度大幅提昇,再整合 Panasonic 獨家開發的散熱結構,使 OLED 的發光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影像處理方面,搭載了新一代的 HCX Pro AI 處理器 MK II,能夠偵測使用者正在觀看的內容,無論是電影、演唱會或是運動賽事,都可自動調節至最適合的圖像與音效呈現。此外,今年 Panasonic 也與 Amazon 進行深度合作,在旗下電視搭載 Fire TV 系統,將帶來與過去 Google TV 截然不同的功能體驗,就期待台灣盡快公布上市資訊了。

BenQ J-760

● 尺寸選擇:55”、65”、75”

● 面板及解析度:Q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10、HLG、Dolby Vision IQ

● 揚聲器:2.0 聲道,20W

● 建議售價:29,900 元起

● BenQ ● 0800-027-427 ● 

BenQ 今年針對家庭共享推出的電視新品 J-760 系列,採用量子點液晶面板與直下式背光,擁有 144Hz 的滿配規格,ALLM 自動低延遲模式、AMD FreeSync Premium,不僅強調遊戲體驗升級,也支援 Dolby Vision IQ、Dolby Atmos 等影音格式,透過 BenQ 獨家 AI 光動態演算技術,能獨立調校畫面各區域的對比與參數,還可一鍵強化人物與背景的立體感,此外還提供四種 GAME ZONE 遊戲快捷功能,完整支援遊戲主機所需規格。

TCL C855

● 尺寸選擇:65”、75”、85”

● 面板及解析度:QD-Mini LED,4K Ultra HD

● HDR 相容:HDR、HDR10+、HLG、Dolby Vision IQ

● 揚聲器:2.1.2 聲道,90W(85 吋為 2.2.2 聲道,120W)

● 建議售價:55,900 元起

● 群光電子(代理) ● 0800-623-666 ● 

TCL 在今年引進了 C855 系列 QD-Mini LED 4K 智慧電視,於本月正式出貨,其特色為 97% 的 DCI-P3 色域覆蓋率,以及 3500 尼特的 HDR 峰值亮度。在分區控光方面,85 吋機型的調光區域高達了 2304 區,即使是 65 吋機型也有 1344 區,其所搭載的 AiPQ PRO 處理器,能最佳化動態對比、消除雜訊升頻 4K 影像、對畫面中快速動作導致的模糊與撕裂畫面進行即時補償,還能依照各場景進行智慧分類,並依照分類動態調整影像,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TCL C855 系列也提供了 FreeSync Premium Pro 認證、144Hz VRR 或 240Hz DLG 高更新率設定,確保遊戲過程中的流暢度和反應速度,提供無殘影、無撕裂的遊戲體驗。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