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除非你,親愛的讀者,是一個網路爬蟲軟體機器人,正悄悄地將這段文字拉進一個數據飢渴的大型語言模型中,否則你很可能是一個人類。雖然你可能從未親眼見過我,但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也是人類。但我們無法確定彼此的存在。事實上,我們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證明任何事物除了我們自己之外是有意識的——這是對勒內‧笛卡兒名言「我思故我在」的粗糙類比。
忘掉我們彼此吧——如果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呢?同事、樹木、星座——甚至是我們自己?這正是 Gizmodo 最近向電腦科學、哲學、社會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眾多專家提出的問題。
在這次 Giz Asks 中,我們向這些專家提出了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電腦模擬中?他們的回答各異且深具啟發性,對於這個比電腦古老得多的問題提供了引人深思的洞見。隨著現在如此多的技術創新正在發生,以更嚴格的審視眼光看待這個古老的問題是很自然的。我們正在創造如此不可思議的技術,它似乎將爬出山谷,從中重生。奇怪、超現實的時代——我認為,這是質疑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最佳時機。部分回覆已略作編輯,以提高清晰度。
ADVERTISEMENT
蘇珊‧史耐德(Susan Schneider)
就我們所知,我們實際上是在一個巨大的電腦模擬中。以下是我喜歡的一個模擬論證版本。假設天體生物學中普遍持有的觀點是正確的,即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進一步假設這些生命形式中至少有一些進化成技術先進的物種,發展出人工智慧,其程度足以讓它們運行複雜的電腦模擬。現在,如果只有兩個文明這樣做,那麼你現在身處電腦模擬中的機率是 2 比 1!
當然,這個版本的論證以及類似的論證存在許多問題,值得商榷。意識可以是電腦模擬的東西嗎?是否有可能構建高度複雜的人工智慧,例如能夠模擬地球的量子電腦?文明能否存活足夠長的時間來發展此類技術,或者它們是否會在其發展過程中遇到某種障礙或「大過濾器」?事實上,也許其他星球上根本不存在生命。(當然,也許我們正在被未來的地球人模擬,就像《駭客任務》中那樣。)目前還沒有定論,這確實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
保羅·弗朗切斯基(Paul Franceschi)
假設我們生活在模擬中的假說似乎是可證的:這可以透過發現模擬中的瑕疵來驗證,比如一個遙遠的宇宙區域無法放大觀看,望遠鏡無法捕捉到清晰圖像。然而,更先進的模擬可能會回溯時間,修補缺陷,然後重啟模擬。這顯示模擬可能會有不同的類型和品質。
尼克‧波斯特羅姆的模擬論證是一篇精彩的哲學著作,表明我們最初賦予我們目前生活在模擬中的想法的概率應該向上修正。然而,這個論證並不能說服我,主要是因為模擬的性質可以千差萬別。特別是,模擬論證是基於後人類創造的模擬作為參考類別,其中模擬的存在與真實人類幾乎沒有區別,且對自身的模擬身份毫不知情。然而,也可以想像,可以創造出同樣複雜的模擬,其中模擬的存在意識到它們的本質。根據選擇的參考類別的不同,論證的結論會發生顯著變化。如果大多數模擬涉及的存在意識到自己被模擬的性質,那麼就消除了我們自己是模擬的令人不安的結論,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被模擬。因此,參考類別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論證基於不知道自己被模擬的人類,就會導致我們可能生活在模擬中的令人不安的結論。相反,如果論證關注於知道自己被模擬的人類,結論就會令人安心得多:我們不是這樣的模擬。然而,沒有先驗的理由支持選擇不知道自己模擬性質的人類而不是意識到自己模擬性質的人類。此外,甚至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在後人類文明中,出於倫理原因,可能會禁止模擬不知道自己本質的人類。
尼克·波斯特羅姆(Nick Bostrom)
人們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要認真對待我們是否處於電腦模擬中的問題。答案是模擬論證(我早在 2001 年就發表了)。模擬論證表明,以下命題中至少有一個是真實的:(1)人類物種很可能在達到技術成熟之前滅絕;(2)任何技術成熟的文明都極不可能運行大量的其進化歷史(或其變體)的模擬;(3)我們幾乎肯定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可能會認為 (1) 和 (2) 不太可能發生,因此,我們需要為(3)分配相當大的概率。模擬論證揭示了一個關於人們對未來和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的連貫信念的有趣一致性約束。
當我們越接近達到人類文明能夠創造祖先模擬的點——具有我們這樣類型體驗的有意識心智——並且假設我們仍然保留著使用至少一些非可忽略比例的資源來實現這個目的的傾向,(1)和(2)就顯得越不可能;因此我們自己生活在電腦模擬中的可能性就越大。我認為過去幾十年在電腦遊戲圖形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使人們更容易將模擬假說視為關於存在本質的一個合理觀點。
大衛·基平(David Kipping)
使用基於證據的推理,我們無法確定地判斷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中。一個足夠複雜的模擬可能與現實完全無法區分,任何錯誤都可以被刪除,然後從它們出現之前重新啟動模擬。對於模擬我們的體驗也沒有根本的障礙,特別是因為只需要模擬個人對現實的感知,而不是現實本身。想想電腦遊戲如何不是一次性算繪整個宇宙,而只是算繪你所在的部分。
一個聲稱我們很可能處於模擬中的常見論點是,模擬的現實應該比單一的基礎現實多得多,因此我們碰巧處於基礎現實中的可能性很小。然而,這個論點是基於模擬現實首先是可能的假設。雖然我們確實不知道有任何根本的反對意見,但我們也不知道它實際上是可能的!在没有任何證據的情况下,我傾向於給這兩種可能性 50:50 的機率。另一個微妙之處在於,如果模擬的現實本身可以誕生模擬的現實,那麼將會有一個巨大的現實層次結構,而且每一層次的運算能力都必然低於其上一層次。最終,人們可能會推斷,會有一個最低的層次,一個現實的下水道,那裡的居民根本無法建造一台足夠複雜的電腦來產生他們自己令人信服的模擬。事實上,這些下水道現實應該比所有其他現實加起來多得多,因此我們應該得出結論,那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不過這形成了某種矛盾。我們得出結論說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是不可能的現實中,然而我們的整個論點是建立在模擬是可能的假設之上。這類矛盾值得更多關注,也許最終會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持續存在的問題。
普雷斯頓·格林(Preston Greene)
没有人知道我們是否生活在電腦模擬中。我把猜這個機率大概是20%左右。我認為我們可能生活在模擬中,是因為我無法排除以下前提(當然,其中一個或兩個可能是錯的,但這對我來說並不明顯)。首先,模擬技術將繼續改進,最終能夠模擬擁有像我們這樣體驗的人。第二,使用這樣的模擬來研究過去的事情將會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誘惑。(例如,如果你想研究智力和暴力之間的聯繫,你可以運行許多關於人類歷史的模擬,在其中改變平均智商並觀察戰爭普遍性的趨勢。)如果這些前提是真實的,那麼我們應該得出結論,最終人們將運行數百萬個關於人類歷史的模擬。但如果是這樣,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不是已經生活在其中一個模擬歷史中呢?畢竟,將會存在數百萬個模擬現實和只有一個非模擬現實。所以我們處於模擬現實中的機率會很大。
這種哲學思維方式始於尼克·波斯特羅姆2003年的論文《你是否生活在電腦模擬中?》最終,物理學家也接受了這個想法,在2014年,一些人建議我們可以透過仔細觀察宇宙射線的運動來科學地測試模擬假說。2017年,又提出了更多潛在的測試。在我2019年的論文和《紐約時報》文章中,我認為在研究模擬假說時轉向科學實驗是危險的,因為這些實驗可能導致我們的模擬被關閉。本質上,這些實驗試圖揭示只會在模擬中發生的事情——例如,宇宙射線運動中的「故障」。但是,創造我們的模擬的人可能關心它的準確性。因此,如果我們設法揭示一些故障,我們的模擬器可能會簡單地結束模擬並開發一個故障更少的模擬(這是目前電腦程式的慣例)。關於模擬假說的哲學理論化並不存在這種風險,因為哲學家是基於邏輯推理和概率的本質得出結論,而不是透過尋找故障。
薩賓·霍森費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
「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這個想法太過模糊,無法稱得上是科學的。只有在你明確指出電腦模擬的具體含義時,它才能成為科學概念。
例如,如果你說這意味著我們的觀察可以被計算,那麼這僅僅表示自然法則是數學性的,而這確實如此。但這通常不是人們談論「電腦模擬」時的本意。他們往往指的是存在一個可以在電腦上執行的演算法,其運作方式類似於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並且能夠重現我們所觀察到的現實。
目前並沒有已知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演算法,那就等於擁有了萬物理論。聲稱這可以實現的人往往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通常是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物理學的運作原理。也許他們應該看看,即使我們已經掌握了方程式,要做出天氣預報都有多困難。更別提量子物理學或量子重力理論了。一般來說,如果有人聲稱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我認為他們有責任告訴我們具體的演算法是什麼,而不是僅僅聲稱它存在。
當人們提到模擬假說時,有時還指的是宇宙不僅是一個模擬,而且是由某人或某物創造的模擬,也就是說基本上是個神。即使我們有這樣的演算法,我也不知道要如何找到任何關於演算法背後創造者的證據,而且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科學問題。
里茲萬・維爾克(Rizwan Virk)
我們無法完全證明我們不是生活在模擬中。這個模擬可能完美到我們無法檢測出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找不到我們可能生活在模擬中的一些證據,而且各種研究團隊一直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理解模擬假說的方式是將其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1)宇宙由資訊構成,2)資訊像在電子遊戲中一樣為我們呈現。
宇宙由資訊構成這一點已經不像約翰・惠勒提出著名的「一切從資訊來」(it from bit)說法時那樣具有爭議了——也就是說,當你尋找所謂的粒子時,物理學家似乎找不到它——他們只能找到一系列像是回答是/否問題的屬性——即資訊位元。例如,湯姆·坎貝爾在科利波利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透過一系列雙縫擦除實驗來證明需要有意識的觀察者來坍縮量子機率波;英國的梅爾文·沃普森正在研究資訊動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表明在某些生物系統中資訊熵會隨時間減少。史蒂芬·沃夫勒姆正在研究從元胞自動機和超圖類型這類運算中推導出物理定律的模型。一些研究團隊發現存在類似像素的晶格形式的幾何形狀。
然而,也許更重要的問題是我所說的 NPC(非玩家角色)對比 RPG(角色扮演遊戲)版本的模擬假說。在第一個版本中,每個人都只是人工智慧或 NPC;在第二個版本中,我們存在於遊戲之外,是玩家,在模擬中擁有化身或角色,就像今天的 MMORPG 電子遊戲(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一樣。我們正在迅速接近模擬點,這是一種技術奇點,在這裡我們可以創造出與現實無法區分的逼真模擬,其中的人工智慧角色與生物角色無法區分。如果任何文明達到這一點,用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波斯特羅姆提出的論點來說,那麼很可能會有許多模擬世界(數十億個),其中有許多模擬生命(數兆個),那麼我們更可能是模擬世界中的模擬生命,而不是物理世界中的物理生命。正是這個論點讓伊隆·馬斯克在2016年表示,我們處於基礎現實(即不在模擬中)的機率是數十億分之一。如果我們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達到模擬點,那麼一個更先進的文明可能早就已經達到了這一點,而我們就在他們的模擬中——無法分辨差異。
- 延伸閱讀:我們能證明這個世界不是被電腦模擬出來的嗎?從《駭客任務》說起
- 延伸閱讀:有人用超級電腦模擬了 800 萬個虛擬宇宙
- 延伸閱讀:這個小遊戲裡只有25個電腦人,但是全都加裝了ChatGPT的「靈魂」
- 資料來源:gizmodo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