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螢幕退燒,實體按鍵回歸!「重新按鍵化」研究大受歡迎

觸控螢幕退燒,實體按鍵回歸!「重新按鍵化」研究大受歡迎

ADVERTISEMENT

近年來,觸控螢幕無所不在,從智慧型手機到家電,再到汽車儀表板,幾乎所有日常生活設備都被觸控技術覆蓋。然而,隨著人們逐漸出現螢幕疲勞(screen fatigue),實體按鍵再度崛起的趨勢逐漸浮現。知名媒體《華爾街日報》稱此現象為「再按鍵化」(re-buttonization),而位於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的電影與媒體研究副教授瑞秋·普洛特尼克(Rachel Plotnick)成為這波趨勢的焦點人物。普洛特尼克以其對於按鍵及人類互動的研究見長,她的專著《Power Button: A History of Pleasure, Panic, and the Politics of Pushing》(推按鍵:愉悅、恐慌與按鍵推動的政治學史)更被視為了解按鍵發展史的關鍵文本。

按鍵回歸的原因:視覺疲勞與觸覺需求

隨著技術發展,觸控螢幕幾乎成為主流。智慧型手機、車輛、甚至是家電產品都加入了觸控功能。然而,許多人逐漸對全觸控操作產生疲勞感,尤其是在駕駛時,過於依賴觸控螢幕可能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普洛特尼克表示:「實體按鍵的回歸部分是因為人們渴望可以用觸覺操控的介面。觸控螢幕雖然有它的便利性,但有時我們只是想要透過按壓來感受真實的回饋。」

此外,螢幕的高亮度、反光和複雜操作會使人們的眼睛疲勞,而實體按鍵能讓使用者不必時刻注視,輕輕一按即可完成操作。普洛特尼克指出:「按鍵的優點在於你可以不必看著它就能找到,這使它成為一種更為直覺的操作方式。」

從歷史角度看按鍵的復興

普洛特尼克對於按鍵的興趣始於 2009 年,那時她觀察到許多科技媒體開始討論「按鍵的死亡」,人們認為隨著觸控技術興起,實體按鍵將逐漸消失。然而,在深入研究後,她發現按鍵不僅僅是一種科技裝置,更是人類控制和表達自我的一種象徵。她在書中指出:「即便在 100 年前,人們對按鍵的恐懼與期待和現在相似。人們渴望能夠按下按鍵來控制生活中的一切,同時又擔心按錯按鍵所帶來的後果。」

不同裝置的適合性:按鍵和觸控螢幕的平衡

隨著觸控螢幕與實體按鍵的各自優劣勢逐漸被認識,消費者對於操作介面的需求開始向多元化發展。普洛特尼克認為:「觸控螢幕和按鍵各有其適用場景。例如,觸控螢幕非常適合多選擇和豐富資訊的場景,但在駕駛或醫療器材上,簡單直覺的按鍵往往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她舉例說明,駕駛時使用觸控螢幕可能導致分心,增加風險,而按鍵則能夠在簡化選項的同時,讓駕駛能更專注於前方的道路。同樣地,醫療設備如心電圖機等需要快速直覺的操作介面,按鍵操作可減少誤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瑞秋·普洛特尼克研究我們使用日常科技的方式,以及這些科技如何形塑我們彼此之間及與世界的關係。圖片來源:Rachel Plotnick 

實體按鍵的優勢:直覺操作、豐富觸感

相較於觸控螢幕,實體按鍵具有以下優勢:

  • 直覺操作: 使用者無需時刻盯著螢幕,憑藉觸覺和記憶即可快速找到所需的按鍵,例如在開車時調整音量或空調。
  • 豐富觸感: 按鍵的形狀、大小、材質等都能提供不同的觸覺回饋,增強使用者與設備的互動感,例如遊戲手把或音樂控制台上的按鍵。
  • 更高的安全性: 在特定情境下,實體按鍵的有限選擇反而能提升安全性,例如在醫療設備或緊急救援裝置上。

按鍵的回歸與多元化的技術需求

按鍵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普洛特尼克認為按鍵能在某種程度上「去科技化」,讓人們脫離過度依賴螢幕的生活方式。實體按鍵不僅提供了真實的觸覺回饋,還允許使用者進行更高效率的操作,這對於追求簡單便捷的使用者群體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實體按鍵的回歸還和視障族群的需求有密切關聯。觸控螢幕雖然被稱為「觸控」,實際上卻以視覺為主要操作方式,使得視障人士無法便捷使用。普洛特尼克指出:「過去幾年來,觸控螢幕的使用為視障群體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幸運的是,隨著智慧型助理如 Siri、Alexa 的發展,許多操作變得更加便捷,但實體按鍵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重新按鍵化」並非空穴來風,許多科技巨頭也開始擁抱實體按鍵。例如,蘋果在最新的 iPhone 16 上新增了兩個實體按鍵,一些汽車製造商也重新將按鍵和旋鈕引入儀表板和方向盤。

人文與科技的交融:從歷史借鑑設計未來

普洛特尼克 與許多科技公司合作,協助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按鍵介面。她指出:「企業渴望了解過去如何設計這些按鍵,並希望從中汲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並借鑑設計過程中的成功案例。」她曾和一家按鍵製造商討論如何改善醫療設備按鍵設計,旨在使患者能更輕鬆地操作,提升使用者體驗。此外,她也參與了心臟除顫器的設計討論,研究如何增強使用者按下按鍵的信心,以應對緊急狀況。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按鍵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涉及社會和文化的層面。普洛特尼克認為:「我們經常認為科技進步等於更好的生活,但從歷史的角度看,這種觀念並不總是成立。有時候,簡單的設計或許能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操作體驗。」

未來的展望:按鍵與觸控螢幕的並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普洛特尼克 認為按鍵與觸控螢幕並非相互取代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我們經常回收過去的設計概念並賦予它新的意義。按鍵可能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會在特定情境中發揮無可取代的作用。」在某些場景下,觸控螢幕確實具有不可忽視的便利性,但按鍵的回歸則顯示了人們對多元化操作介面的需求。

這一波「重新按鍵化」潮流反映了消費者渴望簡單、高效、具觸感的操作方式。無論是車輛操作、家電應用,還是醫療設備,按鍵作為傳統介面,展示出其持久的價值和獨特性。在科技進步與人性化設計之間,按鍵的回歸無疑將帶給使用者一種平衡、便捷的體驗。

netizen
作者

一個老派的科技媒體工作者,對於最新科技動態、最新科技訊息的觀察報告。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