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人工智慧(AI)席捲全球,各行各業都感受到其巨大的影響力。如今,連宗教界也開始嘗試擁抱這項新科技。瑞士盧塞恩的聖彼得教堂近日推出了一項名為「機器中的神」(「Deus in machina」)的實驗性藝術裝置,將AI耶穌引入懺悔室,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這項實驗是彼得教堂與當地大學研究實驗室多年合作的最新成果。此前,他們曾嘗試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這次則進一步開發出耶穌的人工智慧化身。AI 耶穌能用 100 種語言進行對話,透過訓練於神學文本後,回答訪客提出的宗教與生活問題。
AI 耶穌以虛擬形象出現在告解亭的螢幕上,使用者需按下確認按鈕並同意風險提示:「不要透露個人資訊,並自負風險使用本服務。」彼得教堂強調,這並非聖事告解,而是希望引發人們對科技與信仰界限的深思。
ADVERTISEMENT
AI耶穌:帶來靈性體驗還是噱頭?
根據德國媒體Deutsche Welle的報導,約有三分之二的體驗者表示,他們在與AI耶穌交流後獲得了靈性體驗。
一位女士表示,AI耶穌肯定了她的生活方式,並幫助她解答了如何讓其他人更好地理解上帝的問題。另一位女士則認為AI耶穌給了她很多建議,讓她感到備受關懷和安慰。然而,也有批評聲音認為回答流於表面、缺乏深度,甚至被形容為「日曆箴言式的智慧」。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噱頭,一位體驗者直言:「這絕對是個噱頭」。
ADVERTISEMENT
為何選擇 AI 耶穌?
聖彼得教堂的神學家馬可·史密德(Marco Schmid)解釋說,他們希望透過這個實驗,讓大眾親身體驗AI,並引發對科技與宗教關係的深度思考。他也指出,AI耶穌可以24小時提供服務,彌補了牧師無法隨時在場的不足。但同時也引發了倫理討論。一些教會成員對此持反對意見,尤其天主教群體認為此舉不應利用告解亭,而部分新教成員則對使用耶穌形象表達不滿。
倫理學教授彼得·基爾希施萊格(Peter Kirchschläger)雖然認為這個項目有點過火,但也承認它提供了值得深思的議題。他提醒人們,在信仰、牧靈關懷和尋找宗教意義方面,人類仍然優於機器,應該謹慎對待。
ADVERTISEMENT
AI耶穌實驗:教堂的反思
「Deus in machina」項目於八月啟動,為期兩個月,吸引了超過一千人參與,其中包括來自中國、越南等地的遊客。教堂方面表示,約有三分之二的參與者認為這是一次「靈性體驗」。
然而,實驗也面臨一些挑戰。史密德表示,部分教會人士對此表達了擔憂,天主教同事抗議在懺悔室使用AI,而新教同事則反對以這種方式使用宗教意象。
此外,AI耶穌的回答也存在不穩定性,有時回答得很好,有時則顯得膚淺。史密德坦言,他們無法完全掌控AI的回答,因此最終決定將這個項目僅作為一個實驗。
ADVERTISEMENT
AI與宗教的未來
儘管AI耶穌實驗暫時告一段落,但史密德認為這個想法仍有潛力,例如可以將其發展成多語言的靈性指南,解答人們的宗教問題。他指出:「人們不僅僅滿足於經文、聖禮與儀式,還希望聽到耶穌的話語,這反映了一種深層次的好奇與渴望。」
「Deus in Machina」的出現將宗教與人工智慧的交集推向新高度,雖然充滿挑戰與爭議,但其背後折射出的問題值得深思。在科技與信仰逐步交融的時代,如何在保有宗教本質的同時善用技術,或將成為未來宗教實踐的新課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