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12年第四季微軟推出了,似乎為這場戰爭注入了新的競爭態勢。微軟除了在 x86 平台推出 Windows 8 外,還針對 平台推出 ,針對手機作業系統的 ,並且推出自家的平板電腦 Surface。
快速瀏覽:
- Part 1:硬體規格篇
Surface平板2種版本
微軟推出2款平板,一款是採用傳統桌機筆電所使用的x86架構(Intel Core i處理器),搭載Windows 8的Surface Pro;另一款則是採用現今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上常見的ARM架構,搭載Windows RT的Surface RT,也是本次專題要介紹的產品。
Surface Pro在2013年1月推出,由於是使用Windows 8 Pro作業系統,不難想像目標是以傳統筆電為主。另外一款Surface RT,目標市場就是以iOS、Android等陣營構成的平板市場。
ADVERTISEMENT
這也是微軟成立以來,少數親自下海設計、製造的品牌硬體。在這次的專題中,筆者購入的是美國版本Surface RT 64GB,在使用數個星期之後,撰寫本篇評測,希望能讓讀者對Surface RT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Surface家族規格比較表
ADVERTISEMENT
硬體篇:機構、螢幕、相機多重分析
Surface是微軟以Windows 8與觸控螢幕為基礎,所研發的全新產品線。Surface系列硬體都以觸控及分離式鍵盤為構成要素。剛才說過Surface分成2種版本,這一次我們先介紹Surface RT,未來若有機會取得Surface Pro我們再來看看Surface Pro的能耐。
RT是個新平台
Surface RT和Surface Pro差異在於處理器架構,Surface RT使用的是現今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常見的ARM架構處理器,作業系統則是預載Windows RT。Windows RT是微軟專為ARM平台,專門開發的Windows對應版本。最大的優點就是省電且發熱小,因此機身較為輕薄,也不需要散熱孔。但受限於處理器架構,無法相容桌機、筆電作業系統。簡而言之,所有在傳統Windows平台的應用程式,都無法在Windows RT上運行。這也是許多人不看好Windows RT的原因之一,因為程式得要從零開始累積,就跟Windows Phone 8一樣,目前無法和App資源豐富的iOS以及Android比較。
ADVERTISEMENT
▲傳統Windows的exe執行檔案,在Windows RT系統是無法執行的,好處就是所有Windows病毒,也不會威脅到RT平台。
硬體規格完整
Surface RT搭載處理器、2GB的記憶體、10.6吋解析達1366 x 768的螢幕,並使用ClearType技術來彌補解析度的不足。解析度看似不高,不過這仍是目前筆電的主流解析度,但是相較於的而言,就顯得有些不足之處。
重量則是比iPad 4重了24公克,總重達到676公克,厚度比iPad 4薄了0.1mm,電池則是31.5Wh,支援micro SD記憶卡,機身配有標準的USB 2.0埠,採用Windows RT作業系統,起始容量則是32GB,整體的規格在現今平板電腦市場來看是相當完整。
ADVERTISEMENT
▲從硬體管理員中可以看到,Tegra 3是四核心處理器,Surface RT也有UEFI,如果解開當中的BootLoader,或許可以刷成Android系統。
包裝考究、重量稍重
從包裝就可以看出微軟對於Surface RT這款產品的重視程度。拿在手上,會發現整個包裝盒非常沉重以及巨大,微軟選用的包裝材質都是又硬又厚的硬紙板,除了可以妥善裡面的機身外,也讓整個產品有著旗艦機種的氣勢。Surface RT的販售版本分成32GB以及64GB兩種,其中32GB又分為單賣機身以及隨附Touch Cover的兩種版本。筆者選購的是64GB的版本並且隨附Touch Cover,而這個精心設計的Cover配件就放置在整個包裝的最下方,和機身的包裝是分開放置的。
VaporMg與防紋鍍膜
Surface RT拿在手上的質感非常好,從微軟公布的資訊中可以得知,外殼是由鎂金屬經由VaporMg的工藝技術製作產出。微軟自稱Surface的機構設計極其精巧,VaporMg是由融化的鎂合金所製成的,重量只有鋁金屬的三分之一,但是卻有比鋁合金更好的耐用度。外層還有防指紋的鍍膜,也可以讓機身上面的指紋不會那麼明顯。
主觀感受上,筆者認為Surface RT的外型設計以及選用材料,在平板市場上自成一格。iPad使用一體成形的鋁金屬製成,微軟選用鎂合金,Android平板大多使用塑料材質。Surface RT質感和iPad系列難分軒輊,兩者都非常出色。不過,iPad的機身較為圓融,握持在手上比較溫暖易於親近,Surface的機身就顯得線條分明,握持在手上有幾分的犀利以及冷峻,機身的設計不同也傳達給使用者不同的肢體語言與感受。
▲右側包含電源接頭、USB 2.0埠、HDMI Type D介面以及揚聲器。依照量測數據來看,Surface厚度是比iPad 4還要薄0.1mm,但拿在手上卻感覺iPad 4比較薄。
22度的內建支架
微軟在Surface機身上設計了KickStand支架,在無數的實驗以及測試後決定,將KickStand支架設定為向上22度,厚度只有0.6mm,雖然很薄但是卻非常的堅固,這個角度搭配Surface抗炫光以及抗指紋的螢幕後,可以符合大多數的使用環境與操作習慣。
經過數個星期的使用,筆者對於支架角度的選用非常滿意,雖然它不能夠像筆電自由地調整螢幕角度。不過神奇地是,使用起來也沒有明顯的不便,無論在家裡或咖啡廳,都能夠很習慣舒適地使用這個角度來觀看螢幕。小缺點則是比較難將SurfaceRT放置在膝上來使用,尤其Touch Cover又是感壓式的鍵盤,如果放置在膝上,很難大量快速地打字。
▲Surface側面就像是小筆電,螢幕傾斜的角度固定在22度,不能夠自由調整。
比iPad 4重24公克
雖然從帳面來看機身重量,Surface RT只比iPad 4重了24公克,但是拿在手上還真會讓人感受到差異。如果說iPad 4重量已經是手持的臨界重量,那麼Surface RT的重量還真不適合手持使用,也連帶影響筆者對於Surface RT在裝置定位上的看法,既然手持讓人手痠不適,當然也就不能歸為平板電腦,在數個星期的使用後,可以確定的是Surface RT是台筆電而不是平板。
▲Surface拿在手上感覺滿沉重的,帳面數字和iPad 4差不多,但是拿在手上卻費力不少,可能被外型設計所影響。
延伸閱讀:
(後面還有:螢幕篇)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