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 1941 年的懸疑電影《大國民》(Citizen Kane)的開場,由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飾演的主角凱恩在臨終之際手中緊握著一個雪花球,口中喃喃自語著:「玫瑰花蕾」。當時,這個玻璃包裹的微型雪景僅是一個新奇物品,但電影的影響使它開始流行起來。
如今,距離那部電影上映已超過80年,雪花球早已成為聖誕季節不可或缺的象徵之一。作為兒時懷舊的符號,這項奧地利發明在全球廣受喜愛。
2024 年 9 月,我參觀了位於維也納第十七區的「維也納原創雪花球工廠和博物館」。家族企業的第三代傳人兼發言人歐文·佩爾齊三世(Erwin Perzy III)向我講述了他的祖父歐文·佩爾齊一世(Erwin Perzy I)如何發明雪花球的故事。
ADVERTISEMENT
「他是無意中發明了這個東西,因為他原本想做些別的東西。」佩茲三世告訴我,「他原本的目標是改善電燈泡的照明效果。」
雪花球的意外發明
1900 年,歐文·佩爾齊一世是一位為維也納當地醫生製造和維修手術器械的工匠。當時,他接到一項任務,要創造一種廉價的解決方案來增強醫院手術室的照明。佩爾齊一世一向喜歡在工作室裡做實驗,他從當地鞋匠使用的一種工具中獲得了靈感: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可以充當放大鏡。他將愛迪生的電燈泡放在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旁,並嘗試向水中加入不同的反光材料以增強光線效果,包括一些漂浮後緩緩沉降的白色顆粒,看起來像雪。
ADVERTISEMENT
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個臨時拼湊的裝置會無意間成為風靡全球的桌面擺設的基礎。
佩茲一世是個喜歡動手改造的匠人。他有一位朋友在南部的瑪利亞采爾聖母大教堂(Mariazell Basilica)販賣紀念品,佩茲常為他製作一些小飾品,包括教堂模型的錫雕像供朝聖者購買。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將這些手工作品結合起來:把小型教堂模型放入裝滿水和白色蠟顆粒的玻璃球內,並安置在木質底座上。這便是第一個雪花玻璃球。佩茲一世發現這是個特別且具有市場潛力的創作,於是為這款「帶有雪效應的玻璃球」申請專利。同年年底,他與兄弟約瑟夫(Josef)創立了一家公司,並在他位於維也納第17區舒曼巷(Schumanngasse)的住宅後方開設了一間小型工作坊。
「收藏家們一致認為,第一個雪花球專利頒發給了維也納的歐文·佩爾齊,」安妮·希爾克(Anne Hilker)在她的論文《美國雪花球傳記:從記憶到量產,從紀念品到標誌》(A Biography of the American Snow Globe: From Memory to Mass Production, From Souvenir to Sign)中寫道,該論文收藏於史密森尼圖書館和檔案館。但她的報告也提到了一些早於佩爾齊專利的雪花球,儘管它們很快就消失了。「現存最早且可以確定內容和日期的雪花球是 1889 年巴黎博覽會上的艾菲爾鐵塔微縮模型。」
ADVERTISEMENT
與世界分享他的發明
隨著教堂模型雪花球的流行,佩爾齊一世開始將其他模型放入玻璃球中,並在城市周圍的市場上販售,這並不令人意外。到了1908年,他在奧地利家喻戶曉,甚至受到奧匈帝國皇帝佛朗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的讚揚,皇帝還授予他一個奧地利玩具製造商的特殊獎項。佩茲的雪花玻璃球傳遍歐洲,並於1920年代開始出口到印度。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雪花球的流行趨勢逐漸減弱。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使得雪花球不再是人們的必需品,銷量迅速下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情況也沒有好轉。然而,戰爭結束後,士兵們返鄉,建立家庭,造就了 19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的嬰兒潮,雪花球也隨之迎來了新的繁榮。
ADVERTISEMENT
「我祖父賣雪花玻璃球賺了很多錢,因為那時它們的銷量實在太驚人了。」歐文·佩爾齊三世在導覽中向我解釋道。
歐文·佩爾齊二世(Erwin Perzy II)是一位摩托車和打字機修理工,他也和父親一起在那個曾經熱鬧非凡的雪花球生產小工作室裡工作。佩爾齊二世在 1940 年代逐漸接管了家族企業,並將父親的雪花球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我父親的想法是將朝聖紀念品轉變為聖誕節商品,」佩爾齊三世告訴我。「他製作了一棵聖誕樹。」1955 年,佩爾齊二世帶著三款新的雪花球模型——聖誕樹、雪人和聖誕老人——參加了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國際玩具博覽會。
「他們搶購我們的雪花球,就像那是什麼好吃的東西一樣!」佩爾齊三世興奮地講述著他父親的成功故事。「我們為所有的大型商店供貨,像是梅西百貨、尼曼百貨、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波道夫·古德曼——所有這些大型連鎖店。」
那一年,佩爾齊二世將工廠搬到街上一間舊馬車房,那裡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擴大生產。他擴大了經營規模,並創造了更多模型來豐富產品目錄。他的策略奏效了:銷售和分銷,尤其是透過美國的百貨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最終,美國成為了佩爾齊家族最大的市場,擁有最多的收藏家。大約有 10,000 家商店銷售他們的雪花球,主要分佈在佛羅里達州、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雪花球走向全球
歐文·佩爾齊三世是一位工具製造商,他繼承了家族的雪花球事業——仍然在那間位於舒曼加斯的舊馬車房裡。在 1970 年代,他幫助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全球現象,尤其是在他在日本生活了幾年後,那裡的雪花球讓人聯想到「雪洞」(kamakura),一種在雪地裡用作慶祝聚會場所的懷舊圓頂小屋。
「三年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客戶——三菱——他們下了第一筆訂單,(數量)是 100,000 個雪花球,」他告訴我。正是這一刻,讓他的家族產品在日本流行起來。
1987 年,他回到維也納接管了公司,他用自己設計的塑膠模具創造了新的模型,並完善了玻璃球內的人造雪。此時,他祖父的原始專利已經失效,這為其他製造商打開了大門,因此公司力求在雪花球行業中作為原創者脫穎而出。雖然人造雪的精確配方是家族秘密,但它是一種蠟和塑膠的專利混合物,賦予了「維也納原創雪花球」象徵性的持久飄雪效果,在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中,有些競爭對手的顆粒有時會結塊或更快沉澱。
為了將品牌推向 21 世紀,佩爾齊三世成為了「維也納原創雪花球」的代言人,奧地利當地媒體稱他為「雪花球之王佩爾齊三世」。他個人的知名度也走向了國際。
「當我去日本時,我感覺自己像個電影明星,」他告訴我。「人們排著隊要和我合影。」
在他的「統治」期間,「維也納原創雪花球」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剪刀手愛德華》、《小鬼當家》和《魔鬼大帝:真實謊言》中。麥當勞等企業客戶也訂購了限量版雪花球。佩爾齊三世甚至受委託為美國總統羅納德·雷根、比爾·柯林頓和巴拉克·歐巴馬製作雪花球——複製品在工廠的博物館中展出。
從那以後,公司的聲譽蒸蒸日上;對許多人來說,「維也納原創雪花球」是無可取代的。這是「因為我們在設計、數量、交貨日期方面的靈活性,我們 120 多年的經驗,以及精細的工藝,」歐文·佩爾齊三世的女兒莎比娜·佩爾齊二世(Sabine Perzy II)補充道。「當然,還有我們完美的雪花。」
雪花球的未來是女性的
佩爾齊家族的雪花球帝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在莎比娜的努力下,它也安然度過了新冠疫情,這並不令人意外。莎比娜在 2020 年 7 月接管了家族企業,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2020 年,我發明了裡面有廁所捲筒衛生紙的雪球,這個設計讓我們度過了疫情,」她告訴我。這款充滿趣味又別具創意的雪球,內部模擬了一個廁所捲筒衛生紙,目前正在博物館展出。
疫情後,佩爾奇家的雪球仍在舊馬車房的製造工廠中生產。該工廠擁有 11 名專職的現場員工,並由約四十多名在家手工組裝雪球的工人支援。他們每年合計生產大約 300,000 個雪球。雖然莎比娜是公司擁有者並負責營運,但她的父親佩爾奇三世依舊在為產品目錄及訂製訂單設計新的模具,現在則是使用電腦和 3D 印表機進行設計。
「她當上我老闆後,我從沒工作得這麼辛苦過,」他開玩笑地說。
「維也納原創雪花球」公司蓬勃發展,未來一片光明,利潤豐厚。「自 2021 年以來,我們的利潤每年都增加 100,000 歐元,」莎比娜說道。
然而,這家已經傳承超過一個世紀的家族企業,過去的影響偶爾還是會浮現。「有些人會帶著我祖父的非常非常古老的雪球來找我們,」佩爾奇三世說。
當他們要求修復時,佩爾奇家族總會盡力而為,因為對於雪球,他們只想做到最好。正如薩比娜所說:「我相信,是我們的熱情和家族歷史讓維也納的雪球如此與眾不同。」
資料來源:smithsonianma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