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地球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包括 6,500 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次。如今,科學家們認為我們可能正處於另一次大滅絕之中。2023 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論文指出,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包括棲息地喪失和人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對野生動物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2022 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如果人類不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森林砍伐,到 2080 年,50% 的物種可能會消失。
此外,核戰爭或甚至是另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等突發滅絕事件,也可能更早地消滅這些物種,包括人類和猿類。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人類的末日注定,那麼哪個物種可能會崛起並取代我們的位置?
牛津大學生態學和進化學研究員提姆·寇爾森(Tim Coulson)博士認為,我們意想不到的繼任者,可能就藏在今天的壽司菜單上。
「章魚有很多種類,不像人類只有一種……而且牠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包括深海棲息地和沿海棲息地,」 寇爾森說。「雖然有些種群和物種可能會表現不佳,但我認為其他章魚有機會生存、輻射、在進化過程中分化,並殖民各種棲息地,包括沿海棲息地。」此外,如果人類停止獵殺和食用章魚,將有助於章魚的發展,寇爾森說。
儘管這個想法乍看之下可能難以置信(寇爾森也承認,有許多情境可能導致章魚無法崛起),但這並非海洋生物首次利用陸地生物滅絕的機會來適應和進化。事實上,聖安德魯斯大學動物學和心理學教授 安德魯·懷頓(Andrew Whiten)博士說,這正是人類的哺乳動物祖先崛起的方式。
「我們可以想像在某個人類後的世界末日情境中,目前默默生活的其他物種崛起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就像我們的小型哺乳動物祖先在恐龍滅絕後為我們人類鋪平了道路一樣,」懷頓說。
寇爾森表示,章魚已經具備了一些可能促進更高智慧發展的優勢。例如,某些章魚物種在野外被觀察到會使用工具,例如攜帶椰子殼作為盔甲和住所;而在實驗室環境中,章魚還會使用工具來解決迷宮。寇爾森說,甚至有人看到圈養的章魚逃出水族箱,去「拜訪」附近水族箱中的其他章魚。
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安迪·多布森(Andy Dobson)博士說,使這些行為成為可能的智慧,與我們想像中的人類智慧略有不同。相反,章魚的智慧更接近電腦般的處理方式。
「章魚似乎擁有高度進化的神經系統,儘管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會將其八條觸手和巨大的眼睛所連接的高密度神經元稱為大腦,它更像是一個大型資料處理中心,」多布森說。「牠們的智慧來自於擁有多條觸手以及兩隻巨大的眼睛來感知環境。」
雖然其他物種也表現出高水平的智慧,但寇爾森表示,靈巧性是章魚的關鍵特徵,讓牠們與眾不同。「牠們非常靈活,能夠利用八條觸手操控各種物體,」他說。「儘管烏鴉和某些鳥類能夠用喙彎曲金屬線,或丟石頭進水中以提高水位來取得食物,但牠們的靈巧性仍不如章魚。」
與人類不同,章魚沒有脊椎,牠們可能會在海洋中而不是陸地上發展文明。但寇爾森認為,若要建立章魚都市,牠們首先需要找到廉價的能源來源。對於生活在沿海的章魚來說,這可能通過利用潮汐能實現。而深海章魚可能能夠從深海熱泉獲取能量,但這可能更具挑戰性。
隨著智慧和能源的增長,章魚將面臨牠們進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礙:社會性。正如影片所示,章魚以獨來獨往,甚至有時會互相殘殺而聞名。雪梨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教授彼得·葛佛雷-史密斯( Peter Godfrey-Smith)博士說,這種行為可能需要經歷一些重大變化,章魚才能聚集在任何類型的章魚城市中。
「章魚並不具備建立人類式社會的良好基礎,原因在於牠們的社交習性——牠們不太可能發展出一種文化,」葛佛雷-史密斯說。「當我談論『文化』時,我指的是向社會中的其他人學習的能力……對章魚來說,牠們必須做的第一步是變得更具社會性,並以不同的方式養育後代。」
葛佛雷-史密斯解釋說,章魚幾乎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任何文化(至少不像我們人類的經歷)。要發展出更緊密的社會,章魚可能需要培養更多的跨世代連結,他說。
多布森說,,在過去的5000萬至1億年中,章魚的社會性尚未顯著進化,短期內這一點不太可能改變。但有利於章魚的一點是,科學家在過去十年中觀察到某些章魚物種可能比其他物種更具社交性,有些章魚甚至會以十隻以上的小群體生活。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