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07:30

要讓Vision Pro頭戴裝置和 Apple Intelligence 取得成功,庫克今年任務艱鉅

ADVERTISEMENT

當 Tim Cook(提姆·庫克)在 90 年代末加入蘋果公司時,他或許未曾預料到,25 年後,自己作為執行長將主導公司兩個里程碑式計畫:Vision Pro 頭戴裝置和 Apple Intelligence。

然而,這兩個項目的啟動並不順利,為這些高風險投資的成功前景蒙上了陰影,也讓庫克面臨著 2025 年扭轉局面的艱鉅挑戰。

Vision Pro 是蘋果押注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的一場豪賭,但這款頭戴式裝置自上市以來反應平平。與此同時,自 ChatGPT 發布以來,生成式人工智慧迅速席捲矽谷,而蘋果在這一領域的嘗試卻落後於競爭對手。

ADVERTISEMENT

市場研究公司 Enders Analysis 的高級媒體分析師傑米·麥克伊萬(Jamie MacEwan)表示:「2024 年又是蘋果未能推出劃時代新產品的一年。」他警告稱,如果蘋果無法將這些前沿技術平台轉化為定義時代的產品,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蘋果已經成功將 iPhone 打造成了搖錢樹——在上一財年,iPhone 的淨銷售額達到 2012 億美元,但其銷量已趨於平緩。這促使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下一步的增長方向。

當然,蘋果仍然是全球科技領域的強大力量。今年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 35%,市值達到 3.81 兆美元,接近歷史新高,與微軟和輝達共同爭奪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頭銜。

ADVERTISEMENT

然而,蘋果的長期發展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其能否成功將這些富有遠見的前沿技術轉化為如 iPhone 般擁有明星效應的產品。

Vision Pro 前景模糊

去年 2 月,蘋果頭戴裝置 Vision Pro 正式上市時,蘋果希望向所有人證明,這款裝置代表了未來。正如庫克在發布會前所說,Vision Pro 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消費電子裝置」。

然而,現實並沒有如願。首先,這款未來派頭戴裝置售價高達 3500 美元,雖然結合了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創造出數位與現實融合的「空間運算」體驗,但價格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ADVERTISEMENT

這一高昂售價無疑是 Vision Pro 市場反應平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競爭對手的產品提供了更低的入門成本,讓消費者能夠更便宜地體驗這項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技術。例如,Meta(Facebook 母公司)的 Quest Pro 起售價僅為 999.99 美元。

儘管蘋果並未公布 Vision Pro 的具體銷量,但第三方數據顯示,這款裝置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根據數據公司 Counterpoint 的報告,2024 年第一季度,Vision Pro 在混合實境裝置市場的份額為 16%,但第二季度已降至 3%。

另一個制約因素是缺乏所謂的「殺手級應用」。

ADVERTISEMENT

在發布會上,蘋果承諾 Vision Pro 將配備「600 多個專為這款裝置開發的應用程式和遊戲」。公司還寄希望於消費者利用裝置的「無限螢幕」功能來觀影或提升生產力。然而,新應用程式的推出速度卻十分緩慢。

據去年 10 月的報導,開發者為 Vision Pro 開發應用程式的進展緩慢。根據數據公司 Appfigures 的數據,2024 年 9 月,Vision Pro 應用商店僅新增了 10 款應用程式,總數僅約 1770 款。

Enders Analysis 的高級分析師傑米·麥克伊萬(Jamie MacEwan)表示:「Vision Pro 價格過高,功能卻平平。」「它的圖像品質尚未達到處理電子表格等實際工作的水準,同時應用程式和體驗也還不夠豐富。」

面對外界的質疑,庫克在去年年底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反駁稱:「Vision Pro 是一款面向早期使用者的產品,適合那些今天就想體驗未來技術的人。」

人工智慧的落後

去年,庫克的另一大押注——Apple Intelligence 也面臨不少挑戰。

蘋果在 2024 年 6 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首次推出了自家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並在 9 月的 iPhone 發布會上大力宣傳。這一舉措本應標誌著蘋果進入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行列,而自 ChatGPT 兩年前問世以來,該領域一直由 Google 和微軟主導。

儘管蘋果在推廣多個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時做了大量宣傳,例如寫作輔助工具,以及與 OpenAI 合作將 ChatGPT 整合到 iPhone、iPad 和 Mac 作業系統中,但由於缺乏亮點和功能發布進展緩慢,這次嘗試未能引起足夠的市場反應。

去年 9 月發布的 iPhone 16 起初並未搭載任何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後續的軟體更新才逐步將人工智慧工具植入裝置中。儘管 2025 年預計會推出更多相關功能,但目前已有功能的表現並未激發外界的信心。

2024 年 11 月,知名科技評論家馬奎斯·布朗利(Marques Brownlee)在 YouTube 上發布了一段影片,深入分析了 Apple Intelligence 目前提供的功能。他的結論是,蘋果關於利用人工智慧「引領產品革新的巨大承諾正在逐漸褪色」。

布朗利指出,其中的概括功能並不適用於較長文檔,而在總結應用程式通知時「幾乎毫無用處」。他還表示,生成卡通圖像的圖樂園工具「實用性值得商榷」。

Forrester 市場研究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也表示:「如果你將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逐一拆解來看,並沒有任何特別獨特或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大多是市面上早已存在的技術。」

中國市場缺乏可靠合作夥伴

在中國市場那又是另一個問題,蘋果在將頂級人工智慧引入中國市場時也面臨諸多挑戰。由於 OpenAI 的合作技術不會向中國消費者開放,蘋果嘗試與騰訊、字節跳動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公司合作,為中國市場的 iPhone 產品引入類似 ChatGPT 的功能。

然而,據報導,蘋果與百度的合作在回答使用者問題時面臨準確性問題。隨著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面臨來自華為等本土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未能於中國市場推出強有力的人工智慧工具,可能會對其在這一關鍵市場的銷售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蘋果警告稱,「新產品、服務和技術可能會取代或超越現有產品,同時可能導致營收下降和利潤率降低。」

儘管如此,仍有人對蘋果在某些新領域取得成功保持樂觀態度。投行 Wedbush 的高級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上個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他對 Apple Intelligence 充滿信心。他認為,Apple Intelligence 的持續推廣「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啟庫比蒂諾的新時代」。

然而,Forrester 市場研究公司的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指出,「Apple Intelligence 近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為 iPhone 升級帶來哪些創新。」他並不認為 Apple Intelligence 會很快引發一個「升級超級週期」。

至於蘋果的人工智慧功能和 Vision Pro 頭戴裝置能否達到外界的高期待,目前尚未可知。2025 年及之後,庫克的任務是盡力推動這些新技術穩步落地。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