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美國著作權局(USCO)近日發布系列第二篇報告,釐清人工智慧(AI)與著作權法的關係。該機構明確指出:「完全由AI自動生成、未經人類介入的內容,將無法取得版權保護。」此決議將對影視、藝術等創作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核心判定標準:人類創作參與度
該報告重點關注人類對人工智慧作品的貢獻程度,這是決定版權是否可以應用於這些作品的關鍵點。USCO 收到了 10000 多條關於這個問題的評論,其中絕大多數表示現有的版權法足以完全適用於人工智慧輸出。
然而,參與者對涉及「某種形式」人類貢獻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輸出有不同的看法。報告指出,版權性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但需要新的法律原則來處理人工智慧製作的內容。 USCO 表示,如果上述內容是透過簡單地將提示文字輸入 AI 服務而產生的,則不能適用作者身分和版權。
該機構為 AI 工具的「輔助」使用制定了不同的規則,不同的任務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受益於人工智慧演算法。USCO 引用了美國電影協會和其他產業組織提交的幾條評論,這些評論涉及用於使演員變老或「減齡」、從情境中移除物體等的 AI 系統。
該機構表示,用於協助創作過程的 AI 工具與用作人類創造力替代品的「生成」服務之間存在重要區別。AI 模型的輔助使用不會限制版權保護,而做出「表達性」選擇的 AI 系統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具體來說,透過 Midjourney 或其他 AI 服務產生的圖像不能獲得版權,無論文字提示的複雜程度如何,或是反覆下多少次提示詞。因為「創造者」本質上是在對AI系統的黑盒子「重新擲骰子」,而對生成過程沒有任何程度的控制。
但是如果是「AI輔助創作」:若人類在過程中做出「具表達性的選擇」(如調整參數),則可依貢獻程度申請部分權利。
光靠提示詞為何不受版權保護?再複雜的提示詞都不行?
根據報告中指出,提示詞本質上類似傳達想法的指令,功能是向AI系統傳達使用者期望的輸出特徵。簡單提示詞往往因缺乏足夠的創造性,被視作不可保護的想法或指令,無法讓使用者成為AI生成內容的作者。如美國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商協會指出,當人類僅進行簡單查詢和提示時,產生的材料無權獲得版權保護。
而對於詳細提示詞,雖然部分人認為其能使一些AI生成內容具備版權可保護性,但實際上,詳細提示詞雖可能包含使用者期望的表達元素,卻無法控制AI系統在生成輸出時對這些元素的處理方式。
美國版權保護的基礎是人類作者身份,這一原則源於憲法的版權條款和相關法律解釋。在判定版權歸屬時,法院通常要求作者對作品的創作有實質性的控制和貢獻。在涉及AI生成內容的情況下,僅輸入提示詞難以滿足這一要求。從相關案例來看,提供詳細方向但對執行過程缺乏影響的一方,不足以主張版權作者身份。
輸入提示詞與向委託藝術家提供創作指令有相似之處,但關鍵差異在於,在人類合作創作中,委託方能夠監督、指導並理解藝術家的貢獻,而AI系統目前無法讓使用者實現類似程度的控制。
當前AI系統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使得僅靠提示詞難以確立版權。AI系統常被視為「黑箱」,使用者和開發者都難以完全理解其內部運作機制,無法準確預測輸出結果。相同提示詞多次輸入可能產生不同輸出,這表明使用者對輸出結果缺乏穩定的控制。
此外,提示詞與輸出結果之間往往存在差距,AI系統會在提示詞未涉及的方面自行填充內容,導致輸出結果無法完全符合使用者預期。以用提示詞生成圖像的例子來看,輸入的提示詞包含對圖像多方面的詳細要求,但生成的圖像僅部分反映了這些要求,還有許多未在提示詞中明確的元素被AI系統自行添加。
另外,目前時下有些人主張「文生圖」通常會給出多種不同的結果,但是人類依照主觀選擇其中一張,這就可以透過「採用」獲得作者身份,類似藝術家對創作結果的認可。報告中認為這種觀點存在問題。
報告認為,選擇AI生成的輸出更像是在眾多不受控制的選項中進行挑選,並非創造性行為。選擇AI生成的輸出與挑選現有作品類似,不能等同於創作,無法為使用者提供版權主張的依據。
業界實務影響分析
據《華爾街日報》揭露,迪士尼法律團隊已著手審查漫威電影中AI技術應用比例。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上映的《美國隊長4》曾透過AI將克里斯伊凡數位年輕化,此段製作過程保留超過200GB的藝術指導修正紀錄,成為主張版權的關鍵證據。
影視產業並非唯一戰場,環球音樂集團正與AI新創公司Riffusion展開法律攻防。該公司利用AI重製披頭四經典歌曲《Yesterday》,雖標榜「向傳奇致敬」,但著作權局裁定需取得原著作權人授權。此判例形同為AI翻唱設立門檻,預估將影響TikTok等平台數百萬支改編短片。
出版界則出現首例成功登記的AI輔助著作。美籍華裔科幻和奇幻作家劉宇昆與ChatGPT共同創作的《星際移民協議》,因人工改寫幅度達82%且重構故事主線,最終通過版權審查。該書編輯表示:「我們如同與AI進行腦力激盪,但真正具創造性的決策仍來自人類。」
USCO特別點名生成式AI服務與輔助工具的差異:「當AI成為人類創意的『替代品』而非『延伸工具』時,就觸及法律紅線。」
深度偽造與訓練資料爭議待解
此為USCO人工智慧報告三部曲的第二部,首部報告已於2024年7月呼籲立法管制影音深度偽造(Deepfake)。即將公布的第三部將處理兩大棘手問題:
- AI訓練資料合法性:未經授權使用受版權保護內容訓練AI模型是否侵權
- 營利模式爭議:AI公司能否免費用他人作品建立商業服務
目前爭議案例包括:
- 迪士尼控告Stability AI未經許可使用漫威角色圖像訓練模型
- 紐約時報要求ChatGPT支付新聞內容授權費
USCO局長Shira Perlmutter強調:「這不是阻礙技術發展,而是確保人類創意仍是文化生產的核心。」該機構將於2025年第三季發布最終版AI版權指南。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