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16:30

遊戲主機大戰可能在幾年前就已經落幕,場上只剩索尼在與空氣競爭

ADVERTISEMENT

Kotaku 探討了遊戲主機「御三家」索尼、微軟、任天堂近況的文章。內容直指主機大戰可能早在幾年前就已分出勝負。雖然 2025 年並非戰爭終結的確切年份,但各條戰線僅剩零星衝突,不過是慣性使然——例如索尼仍會推出新主機,但主戰場早已空無一人,PlayStation 如今更像是在「與空氣對戰」。

任天堂的「退場」哲學:從 Wii U 挫敗到 Switch 的覺醒

任天堂可謂最早看透主機性能競賽本質的廠商。2012 年 Wii U 的慘敗(全球僅銷售 1,356 萬臺)成為關鍵轉折點。這款試圖結合家用主機與平板控制器創意的產品,因性能落後同期 PS4/Xbox One、第三方支援貧乏,加上模糊的市場定位,最終淪為社長古川俊太郎口中「未能傳達樂趣本質」的教訓。

2017 年 Switch 的橫空出世,標誌任天堂徹底擺脫傳統主機戰爭思維。這臺「混合式裝置」以「隨時隨地遊玩」為核心,硬體性能僅維持「夠用」水準,卻透過獨家 IP(《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與創新玩法(Labo 紙盒、健身環)重新定義遊戲場景。

ADVERTISEMENT

此策略成效顯著:Switch 累計銷量突破 1.4 億臺,證明「不參戰」反而能創造更大市場。正如分析師 Serkan Toto 所言:「任天堂從未離開戰場,他們只是創造了自己的戰場。」

微軟將《極限競速:地平線 5》拱手讓給索尼,等同於釋出求和訊號。接下來可能還有《最後一戰:士官長合輯》與《戰爭機器》三部曲重製版,甚至《神鬼寓言》及部分第一方新作也會同步登陸 PS5 平臺。

微軟的戰略轉向與 XGP 的成功

微軟的 Xbox 戰略轉向,則是一場「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典範。初代 Xbox(2001)與 Xbox 360(2005)時期,微軟以「痛擊日本對手」為目標,透過《最後一戰》《戰爭機器》等獨佔大作,硬生生在 PlayStation 與任天堂的版圖中撕開缺口。

ADVERTISEMENT

然而,2013 年 Xbox One 的災難性發表會(強制連線、限制二手片、捆綁 Kinect 導致售價高昂),加上後續獨佔作品乏力,使微軟陷入長期劣勢。Xbox 負責人 Phil Spencer 曾坦言:「我們在第八世代(PS4/Xbox One)犯下戰略錯誤,過度聚焦於將主機打造成家庭娛樂中心,卻忘了遊戲才是核心。」

儘管 Xbox 主機之爭落敗,但 Xbox Game Pass(XGP)卻大獲成功。歷經八年耕耘,這項服務終於在今年迎來爆發。以下是 2025 年上半年 XGP 已確認的重點陣容: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6》

  • 《潛行者 2:車諾比之心》

  • 《印第安納瓊斯 2》

  • 《忍者外傳 2 黑之章》重製版

  • 《永恆羈絆》(Eternal Strands)

  • 《狙擊菁英:抵抗》(Sniper Elite: Resistance)

  • 《公民沉睡者 2》(Citizen Sleeper 2)

  • 《Avowed》(黑曜石新作)

  • 《Atomfall》(狙擊菁英團隊新作)

  • 《午夜以南》(微軟第一方新作)

  • 《光與影:33 號遠征隊》(回合制 RPG,Sandfall 工作室處女作)

  •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id Software 新作)

與競爭對手「施捨窖藏舊作」不同,XGP 的核心賣點在於新作首發即入庫。上述名單僅涵蓋今年 5 月前確認的新作,6 月後還可期待《上古卷軸 4》重製版、《神鬼寓言》新作、《忍者外傳 4》、《戰爭機器》重製版等作品,未來更有《戰爭機器》新作與年貨系列續作。

ADVERTISEMENT

儘管 Xbox 主機銷量遠不及 PlayStation(截至 2024 年,PS5 全球銷量 6,500 萬臺,Xbox Series X/S 約 3,200 萬臺),但 XGP 訂閱數已突破 4,000 萬,加上雲端遊戲服務 xCloud 的佈局,微軟正將戰場從「客廳電視」轉向「任何螢幕」。

索尼的精品戰略 vs. 微軟的「遊戲界 Netflix」

相較於競爭對手的劇烈轉型,索尼的 PlayStation 策略顯得「守成有餘,突破不足」。其核心優勢仍在於《戰神》《最後生還者》等 3A 級獨佔大作,但面對 XGP 的訂閱制衝擊與任天堂的差異化競爭,索尼的應對顯得矛盾。

像是PlayStation Plus 未能複製 XGP 成功,高層坦言「首日入庫會破壞 3A 開發成本回收」。而遊戲的跨平臺試水溫,卻因為節奏保守遭玩家批評「擠牙膏」。

ADVERTISEMENT

正如 PlayStation 前高層亞當·博伊斯(Adam Boyes)所言:「微軟正逐漸成為遊戲界的 Netflix,而索尼則是專注精品的 HBO。」這場主機大戰雖已落幕,但遊戲產業的競爭仍將以全新形式持續演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