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披頭四(The Beatles)經過人工智慧輔助重製的曲目《Now and Then》在週日晚贏得了葛萊美最佳搖滾表演獎,這也是首次有同類歌曲獲得該獎項。
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並沒有使用人工智慧來創造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藍儂 GPT」。相反,他利用降噪系統整理了他已故樂隊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幾十年前的鋼琴演奏錄音。這項技術與 Zoom、FaceTime 和 Google Meet 等視訊通話平臺使用的技術類似,都是為了屏蔽不必要的背景噪音,提供更清晰的聲音。
ADVERTISEMENT
從失敗到成功:AI 技術的關鍵突破
1990 年代,披頭四的剩餘成員首次嘗試修復這捲藍儂的樣帶,但當時的技術無法完全提取藍儂低沉的歌聲。2022 年,在了解到披頭四紀錄片《Get Back》的製作人是如何使用新的音訊隔離技術讓錄製效果不佳的樣片也能清晰呈現後,他們重新審視了《Now and Then》。
這項技術的核心是 AI 核心的音訊分離演算法,能夠將混雜在背景噪音中的樂器聲和人聲分離出來。透過這種方式,製作團隊成功提取了藍儂的原聲,並將其與保羅·麥卡尼、林哥·史達(Ringo Starr)以及已故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的吉他錄音結合,最終完成了這首跨越時空的經典之作。
AI 技術的音樂革命
《Now and Then》的成功不僅是披頭四樂隊的勝利,更是 AI 技術在音樂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近年來,AI 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音樂製作、修復和創作中。例如,AI 可以幫助音樂人快速生成伴奏、優化錄音品質,甚至模擬已故藝術家的聲音風格。
ADVERTISEMENT
然而,AI 技術的應用也引發了倫理爭議。許多人擔心,過度依賴 AI 可能會削弱音樂的「人性化」特質,甚至導致藝術家的創作被機器取代。對此,保羅·麥卡尼在獲獎感言中強調:「AI 只是一種工具,真正的藝術來自於人類的情感與創造力。」
《Now and Then》的獲獎標誌著葛萊美獎首次將最佳搖滾表演獎頒發給一首經過 AI 技術重製的歌曲。這一決定不僅肯定了披頭四樂隊的音樂成就,也為 AI 技術在音樂產業中的應用開創了先例。
評審團表示:「這首歌不僅是對披頭四傳奇的重溫,更是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讓我們看到了音樂未來的無限可能。」
ADVERTISEMENT
未來展望:AI 與音樂的共舞
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音樂產業將迎來更多創新與變革。從音訊修復到虛擬藝術家,AI 正在重新定義音樂的創作與體驗方式。然而,如何在技術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將是音樂人和科技公司共同面臨的挑戰。
對於披頭四樂隊的粉絲來說,《Now and Then》的獲獎無疑是一次感動的回憶之旅。而對於整個音樂產業來說,這首歌的成功則預示著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新時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