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並非孤單存在。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尋找著,期盼能發現其他也孕育生命的星球,而 ExTrA 計畫,正是在這場星際探險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個由法國主導的國際合作計畫,巧妙地運用光學探測技術,展開一場又一場的類地行星巡獵。
在歐洲太空總署(ESO)位於智利的拉西拉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內,一個小巧但功能強大的望遠鏡正在幫助天文學家尋找類地行星。 它是法國領導的 ExTrA 計畫的三座望遠鏡之一,該計畫旨在探測環繞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銀河系,並研究它們的環境。 但是,這些望遠鏡是如何發現這麼多關於光年之外的世界的資訊的呢?
獨特的凌星法:捕捉星光中微小的陰影
ExTrA 計畫採用了「凌星法」(transit method)。想像一下,當一顆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就像迷你版的日蝕,行星會短暫地遮蔽恆星發出的部分光芒,導致星光亮度出現極其微小的下降。ExTrA 的望遠鏡,就像是極為靈敏的光線偵測器,能夠捕捉到這些微乎其微的亮度變化。
紅矮星的體積和亮度都遠不及我們的太陽,因此,即使是體積與地球相近的行星,在凌星時也能夠遮蔽紅矮星相對明顯的光線比例,這就好比在微弱的燭光前,更容易察覺到小蟲飛過所造成的陰影。ExTrA 計畫正是利用紅矮星的特性,大幅提高了偵測類地行星的機率。
ExTrA 計畫的厲害之處,不僅僅在於找出行星的存在,更進一步的是,它還能分析穿透行星大氣層的星光。當星光穿過行星大氣層時,會與大氣中的分子和原子產生交互作用,不同成分的大氣層會吸收和散射不同波長的光線,進而在星光的光譜中留下獨特的「指紋」。
ExTrA 望遠鏡配備了精密的「分光鏡」,能夠將星光分解成不同波長的光譜,科學家們透過分析這些光譜,就能夠推斷出行星大氣層的組成成分,例如是否含有水氣、氧氣、甲烷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物質。
接力探索:超大型望遠鏡的深度巡禮
ExTrA 計畫就像是星際探索的先鋒部隊,它先在大範圍的天空中,初步篩選出潛在的類地行星候選者。接下來,更精密的觀測任務,將交棒給歐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型望遠鏡 (VLT),以及未來即將啟用的極大型望遠鏡 (ELT)。
這些地表上最強大的天文儀器,將以更驚人的解析度和集光力,針對 ExTrA 發現的候選行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希望能藉此更深入地了解這些行星的質量、半徑、大氣層結構等關鍵特徵,進而判斷這些行星是否真的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甚至是直接找到生命存在的證據。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