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4:30

不只Switch 2!2025年各品牌掌機大亂鬥,從Windows到SteamOS 誰能稱霸?

ADVERTISEMENT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行動遊戲」幾乎已等同於手機遊戲的代名詞,畢竟智慧手機曾一度取代了傳統的掌上型遊戲機(如 PSP、NDS)。然而,近年來遊戲市場悄然發生變化,新一代掌機強勢回歸,家用主機市場逐漸遇冷,而 PC 遊戲的影響力則持續攀升,在眾多條件交互作用之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文章目錄

掌上型遊戲機的市場消長

現在新生代玩家對於「掌機」的概念與定義,或許已經與 90 年代有所不同。當時的掌機主要指的是「專門用來遊玩電子遊戲的隨身設備」,其核心目的是與家用主機形成互補,讓玩家在外出時也能隨時享受遊戲,因此這類產品多由遊戲廠商所推出。而後智慧型手機普及,傳統掌機市場也迅速受到衝擊,不過,與其說這是掌機的終結,不如說它只是改以手機的形式延續,畢竟人們對於隨身娛樂的需求從未減少,只是載體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變化。

對免洗手遊的反動

一方面,手機遊戲市場持續蓬勃發展,各類型遊戲免費任君下載,種類繁多,幾乎能滿足所有玩家的需求;另一方面,傳統掌機卻仍然依賴實體遊戲卡匣,每款遊戲都需要花錢購買,切換遊戲時還得手動更換卡匣,這種不便性讓掌機的市場競爭力逐漸下降,也導致 Sony 宣布停產 PS Vita,並確定不再開發後繼機種,不久後任天堂 3DS 亦宣布停產,標誌著「純掌機時代」的結束。與此同時,手遊市場因採取免費遊玩(Free-to-Play)及課金的商業模式,快速成長並持續吸引新玩家。雖然有不少早期的手遊巨頭已經隕落,但新的遊戲公司與 IP 依舊層出不窮,使得行動遊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甚至開始挑戰傳統遊戲產業的地位。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玩家們也逐漸察覺到,這種免費制遊戲雖然進入門檻低,但過度依賴課金、廣告泛濫,還有體驗碎片化、同質性過高⋯等眾多問題,讓遊戲品質與沉浸感大受影響。這時,市場開始尋求新的平衡點,而開這第一槍的,還得是遊戲業界的老前輩──任天堂。

ADVERTISEMENT

現代掌機的萌芽

2017 年,任天堂推出了顛覆性的 Nintendo Switch 家用遊戲主機,直接打破了家用主機與掌機之間的界線,也讓許多廠商開始思考掌機這塊曾經失落的版圖。Switch 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其獨特的遊戲體驗,但其真正的核心功能,卻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無縫接續遊玩」。在過去,家機與掌機的遊戲完全是兩碼事,但現在玩家能夠透過掌機,無縫遊玩在家機上的同一款遊戲,真正做到遊戲體驗不中斷。不過,要做到這件事,掌機的硬體效能好壞,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ADVERTISEMENT

新一代處理器推動掌機硬體發展

2021 年 Steam 母公司 Valve 推出旗下首款遊戲掌機 Steam Deck,此前 Valve也推出過遊戲控制器、視訊串流盒等相關周邊,但都不算成功,雖然 Steam 已是全球最大的電子遊戲平台,但長久以來都被侷制在桌機筆電之內,如果想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唯有突破平台的限制,於是兜兜轉轉,還是將目光擺到了掌機之上,由於 PC 遊戲的硬體需求通常較高,因此 Steam Deck 從一開始,就是以高性能掌機為定位,並與 AMD 合作,專門為 Steam Deck 獨家客製化一款 7nm 的 APU「Van Gogh」。

AMD 以獨立產品線強化市場地位

Valve 與 AMD 的合作不僅促成了 Steam Deck 的成功,也讓 AMD 發現掌機市場的潛力與發展機會。雖然 AMD 本就有針對行動市場,包含電競筆電在內的 Ryzen 系列處理器,但考量到掌機在應用情境上的不同,AMD 決定另闢全新產品線,打造兼顧續航與效能的解決方案。因此,AMD 首款專為掌機設計的 Ryzen Z1 系列 APU,終於在 2023 年正式推出,包含 Ryzen Z1 及 Ryzen Z1 Extreme 兩款型號,華碩 ROG Ally 也成為首款搭載 Ryzen Z1 系列的掌機。看好掌機市場的成長趨勢,AMD 於今年 CES 再推出新一代掌機專用處理器 Ryzen Z2 系列,除 Ryzen Z2 和 Ryzen Z2 Extreme 處理器之外,再增列入門等級的 Ryzen Z2 Go 處理器,這也意味著除了高階掌機外,預期將會有更多平價掌機推出,以對應不同玩家的需求。

ADVERTISEMENT

Intel 亦展開佈局

另一方面,雖然起步略晚,不過 Intel 不可能就此放棄掌機市場,相較於 AMD的產品細分策略,Intel 則是期望透過自家的低功耗筆電處理器,以及 Arc 顯示晶片的效能優勢,來滿足掌機所著重的長效續航與畫面需求。去年微星推出全球第一款搭載 Intel Core Ultra(Meteor Lake)處理器的電競掌機 MSI Claw,就是兩方深度合作的成果,伴隨 Lunar Lake 處理器的發表,微星亦接力推出新款 Claw 8 AI+ 掌機,成為 Intel 跨足掌機市場的最大推手,後續的表現相當值得關注。

什麼是 APU?

APU 又名加速處理器,是 AMD 所發展出的處理器產品系列之一,其核心概念是在單一晶片內整合中央處理器(CPU)與圖形處理器(GPU),以提供更高效的運算能力與圖形處理效能。APU 通常運用於筆記型電腦和其他小型設備,也包括掌上型遊戲機。而 Intel 雖也有類似架構的處理器產品,不過並不會以 APU 來稱呼,而是依舊統一稱為 CPU,但會補充說明是否有整合 GPU 顯示晶片。

掌機作業系統將形成割據之勢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在 Steam Deck 推出之後,市面上曾經短暫掀起一陣Android 掌機的熱潮,不僅能夠遊玩手機遊戲,也可透過 GeForce NOW 雲端遊戲服務,以串流形式遊玩 3A 大作,更可以安裝模擬器體驗復古遊戲,除了中國之外,包含羅技、Razer 等大廠,都曾經推出 Android 掌機來試水溫。然而,這類掌機的缺點卻也十分明顯,除了使用體驗上與手機平板無異,更沒有專業掌機的效能優勢,導致市場定位模糊,且雲端遊戲受限於網路環境,玩家更偏好能夠獨立執行遊戲的裝置,因此目前的掌機系統基本上是以 Windows 為主流,不過,要說 Windows 從此就一統天下,倒也未必。

ADVERTISEMENT

Windows 並非當前最優解

對於眾多掌機品牌而言,其強項在於硬體整合。然而,若要實現玩家希望在掌機上無縫銜接 PC 遊戲的願景,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採用與 PC 相同的作業系統。這不僅能確保遊戲相容性,還能讓玩家直接存取自己的遊戲庫與設定,減少平台切換的不便。因此 Windows 11 之所以能在掌機領域迎來第二春,主要是它能降低平台移植或串流技術的不確定性。然而,Windows 本身並不是一套針對小螢幕與觸控操作最佳化的系統,所以目前的 Windows 掌機使用體驗仍不夠完美,玩家需先經歷一段冗長的設定流程、系統更新,才能進到遊戲安裝的環節,且 Windows 是一種多工的作業環境,先天上註定就是會比較耗電,直接影響掌機續航力與散熱表現,故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SteamOS 未來聲勢看漲

針對 Windows 在掌機上的諸多限制,Valve 早在開發 Steam Deck 的同時,便同步打造了基於 Linux 的 SteamOS 系統,透過獨家 Big Picture 介面整合掌機的操作環境,讓玩家開機後即可直接進入遊戲主頁面,無需繁瑣設定,大幅提升使用體驗。更重要的是,今年初 Valve 正式開放 SteamOS 對外授權,聯想 Legion Go S 成為首款搭載 SteamOS 的第三方掌機,此舉使得掌機廠商終於有 Windows 以外的作業系統選擇,為市場帶來更多可能性。再加上 Steam 作為全球最大遊戲平台,完全不必擔心缺乏可玩遊戲的問題。這使得 SteamOS 有望瓜分目前 Windows 獨大的掌機系統市場,帶來更多價格下降的空間,受惠的絕對是廣大的玩家。

盤點 2025 即將登場的最新掌機

除了前述遊戲生態的變革與硬體技術的升級,為掌機市場帶來更多發展契機之外,今年度的 CES 消費電子展更展現了這股熱潮的具體成果,許多品牌廠商也不約而同地進行實機展示。這些新機型不僅涵蓋高性能的電競取向,甚至也有復古類型遊戲產品的選擇,而在傳統遊戲大廠方面,也有新的動向,例如微軟 Xbox 負責人 Phil Spencer 就明確表示,已在著手進行全新 Xbox 掌機的開發,只是目前還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雖然如此,2025 預定上市的掌機產品數量,仍為歷年之最,無論是追求極致效能的重度玩家,還是偏好便攜的休閒玩家,應該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型。伴隨隨著這些新款掌機的陸續登場,預計市場競爭也將進一步升溫,為玩家帶來更豐富多元的選擇。

Nintendo Switch 2:休閒玩法再升級,毫無疑問的掌機之王

產品亮點

● 配備 8.4 吋螢幕面板

● 機身新增一組 USB Type-C 端子

● 磁吸式左右 Joy-Con 控制器

● 全新主動式散熱系統

● 向下相容 Nintendo Switch 遊戲

今年玩家們期待度最高的一款掌機,非任天堂於今年 1 月正式宣佈的新一代遊戲主機 Nintendo Switch 2 莫屬了,作為 2017 年 Nintendo Switch  的後繼機型,Switch 2 延續了混合模式的設計概念,既可作為掌上型遊戲機,也能連接電視進行遊玩,除此之外,Switch 2 還配備了更大的螢幕,並對過往的 Joy-Con 控制器設計進行修改,採用更方便拆裝的磁性連接,亦針對過去常見的飄移問題做出改進,甚至具備無線滑鼠機能,令人期待老任會端出什麼創意玩法。在硬體方面,雖然目前還未正式公佈規格細節,不過根據爆料,效能應可比擬 Sony PS4 Pro 家用主機,並藉由 AI 技術獲得畫質與幀率上的提升,對於 3A 作品將有更好的遊玩體驗。值得一提的是,Switch 2 還向下相容原有的 Switch 遊戲,玩家可以繼續遊玩既有的實體和數位版遊戲。隨著官方預告 4 月初將公開更多完整資訊,這款新主機勢必將成為今年遊戲界的焦點。

Acer Nitro Blaze 11:超巨 11 吋螢幕,還支援 3D 裸視

產品亮點

● 搭載 AMD Ryzen 7 8840HS 處理器

● AMD Radeon 780M 顯示晶片

● 10.95 吋 WQXGA 觸控螢幕

● 可拆卸式遊戲控制器

● 支援裸視 3D 技術

Acer 於今年 CES 展上推出了兩款全新的掌上型遊戲機:Nitro Blaze 8和Nitro Blaze 11,兩款掌機均搭載 AMD Ryzen 7 8840HS 處理器,AI 運算效能達 39TOPS,並整合 AMD Radeon 780M 顯示卡,支援 Radeon Super Resolution(RSR)和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FSR)技術、配備 16GB LPDDR5X 記憶體,傳輸率達 7500MT/s,並內建 2TB 的 PCIe Gen 4 NVMe SSD 儲存空間,在效能大致相同的條件下,兩款掌機主要的差異在於螢幕尺寸以及控制器的設計上。Blaze 8 配備 8.8 吋 WQXGA IPS 螢幕,支援 144Hz 刷新率,而 Blaze 11 除了擁有更大的 10.95 吋 120Hz WQXGA IPS 螢幕,更可覆蓋 98% 的 DCI-P3 色域。此外,Nitro Blaze 11 由於機身確實較重,因此也內建支撐架和可拆卸式控制器,提供更靈活的使用方式,而特殊三鏡頭的設計,也讓 Blaze 11 成為首先解鎖裸視 3D 功能的遊戲掌機。

MSI Claw 7 AI+:不僅是掌機,也是更輕巧的 Copilot+ PC

產品亮點

●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

● 整合 Intel Arc 140V 顯示晶片

● 7 吋 Full HD 觸控螢幕

● 電池續航達 19 小時以上

● 符合微軟 Copilot+ PC 標準

MSI 雖然在去年底已推出旗下新一代旗艦電競掌機 Claw 8 AI+,採用 8 吋 16:10 面板,不過之前的 7 吋 Claw 掌機並未就此被取代,而是持續推出新品,呈現兩條產品線並行的狀態,來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全新的 Claw 7 AI+ 雖然外觀上無太大變化,不過核心硬體已經升級為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以及 Intel Arc 140V GPU,內建 32GB LPDDR5X-8533MHz 記憶體並提供 1TB SSD 儲存空間,顯示規格則維持 Full HD(1920 x 1080)觸控螢幕,具備 500 尼特亮度並支援 120Hz 可變更新率,而 Thunderbolt 4 連接埠也和 Claw 8 AI+ 一樣提升至 2 組,可支援更多應用方式,在按鍵、D-Pad 與搖桿方面,也都比照 Claw 8 AI+ 進行了修改,電池規格為 54.5Whr,且支援 65W PD 快速充電。當然,Claw 7 AI+ 亦符合微軟 Copilot+ PC 定義,可作為迷你 AI 電腦使用,整機重量約為 675 克,可說是兼顧了續航力與便攜性。

Lenovo Legion Go S:首款搭載 SteamOS 的第三方掌機

產品亮點

● 搭載 AMD Ryzen Z2 Go 處理器

● 整合 Radeon 700M 顯示晶片

● 獲得 SteamOS 官方授權

● 8 吋 WUXGA 120Hz 顯示器

● 內建 55.5WHr 電池

Lenovo 同樣也在 CES 展上推出全新的掌上型遊戲機 Legion Go S,特別之處在於 Legion Go S 其實有 2 款機型,但分別屬於不同的作業系統,其中已在 2 月上市的白色機型,採用的是 Windows 11 作業系統,而預計於 5 月上市的紫色款 Legion Go S,則搭載了 SteamOS 作業系統,這也是除 Valve 本家的 Steam Deck 系列之外,目前唯一一款獲得 SteamOS 授權的第三方遊戲掌機。在核心規格方面,Legion Go S 搭載 AMD Ryzen Z2 Go 處理器,搭配的內顯是 RDNA 3 架構的 Radeon 700M 系列,配備 8 吋觸控螢幕,螢幕解析度為 1920 × 1200,並支援 120Hz 更新率。此外 Legion Go S 也摒棄了前代可拆卸的控制器,採用人體工學的一體式設計,從而提升了握持的舒適度。雖然 SteamOS 版本的 Legion Go S 在記憶體規格與儲存容量上略遜於 Windows 版本,不過在價格上也更具優勢,定價為 499.99 美元,比動輒台幣 2 萬以上的 Windows 掌機便宜不少。

Ayaneo 3:以模組化實現變形掌機

產品亮點

● 全球首創模組化控制器

● 提供 AMD Ryzen AI 9 HX 370 和 8840U 處理器選擇

● 提供 120Hz IPS 和 144Hz OLED 兩種面板款式

● 「嬰兒睡姿」握把 2.0 設計

● 內建 AYASpace 3.0 全能管理控制中心

AYANEO 於今年 1 月正式發表了全新一代 Windows 掌上型遊戲機 AYANEO 3,相較於先前推出的機種,這次 AYANEO 3 採用了全球首創的模組化設計,提供不同控制器模組,可以自由選搭 ABXY 鍵,亦可任意拆卸調換順序並自定義鍵值,擁有靈活的自定義能力,且最多能實現多達56種操作佈局,充分滿足 FPS、動作、格鬥不同遊戲類型的操控需求。官方也同步推出模組化套件,內含 6 個控制器模組及 4 個不同手感及尺寸的蘑菇頭,供玩家自行搭配。除了模組化設計外, 在核心規格方面,AYANEO 3 也提供了多元的搭配選擇,包含 7 吋120Hz IPS 和 144Hz OLED 兩種面板,其中 OLED 版本亮度最高可達 800 尼特,覆蓋 110% DCI-P3 色域。處理器也有搭載 AMD Ryzen AI 9 HX 370 和 Ryzen 7 8840U 兩種選擇,前者的 NPU 算力更可達 50TOPS,並提供 16~64 等多種記憶體容量配置,即使玩家們的預算和需求各不相同,但都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款式。

Sunday Dragon 3D One:騰訊自主研發的裸眼 3D 掌機

產品亮點

● 雙目追蹤裸眼 3D 顯示技術

●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

● 整合 Intel Arc 140V 顯示晶片

● 11 吋 2.5K 120Hz 螢幕

● 可拆卸雙霍爾感應控制器

把掌機做到 11 吋的其實不僅 Acer,中國的騰訊也與 Intel 合作,於去年底透過旗下的獨立品牌 Sunday Dargon,發表了全新的掌上型遊戲機 3D One,這款掌機同時也在年初的 CES 上引起關注,原因當然就是那醒目的 11 吋超大螢幕,可支援原生 2.5K 解析度以及 120Hz 更新率。另一個重點特色則是搭載了新一代雙目追蹤裸眼 3D 顯示技術,可結合人眼追蹤功能,即時針對左、右眼輸出不同畫面,進而實現立體的視覺效果,而在規格方面,3D One 則是與微星掌機十分相近,搭載了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以及 Arc 140V GPU,內建 32GB LPDDR5X 記憶體,整體而言具備中階以上的效能水準,此外,1TB 的 SSD 儲存空間則提供充足的遊戲安裝和存儲空間,雖然尚未公開電池續航規格,不過確認支援 100W 快充技術,在機身設計方面,Sunday Dragon 3D One 採用了類似 Nintendo Switch 的可拆卸控制器設計,玩家可以根據需要將控制器拆下,實現多樣化的遊戲操作方式。

Atari GameStation Go:把經典老遊戲都裝進掌機裡

產品亮點

● 搭載 7 吋 16:9 液晶螢幕

● 提供數字鍵盤、軌跡球與旋鈕控制

● 預裝 200 多款復古遊戲

● 支援 HDMI 影像輸出

● 平易近人的 150 美元定價

有別於市場上遍布的 Windows 掌機,Atari 再次與 My Arcade 合作,推出了一款極具復古風格的掌上遊戲機 GameStation Go。其外觀與功能設計明顯向經典的 Atari 遊戲機致敬,機身不僅搭載數字鍵盤、軌跡球與旋鈕等源自舊遊戲時代的控制器,還同時配備了 ABXY 按鍵、D-Pad 以及肩鍵,兼顧懷舊與現代遊戲體驗。雖然官方尚未公布詳細的硬體規格,但從釋出的影片來看,GameStation Go 擁有 7 吋 16:9 螢幕,內建 micro SD 卡插槽與 3.5mm 耳機孔,並支援 HDMI 影像輸出,讓玩家可以在更大的螢幕上享受遊戲樂趣。而從產品定位的角度,GameStation Go 主要聚焦於復古遊戲體驗,內建超過 200 款經典遊戲,包括《打磚塊》、《小精靈》等眾多懷舊名作。儘管如今透過模擬器即可在智慧手機上輕鬆遊玩這些經典遊戲,但若論遊戲體驗的還原度與沉浸感,GameStation Go 無疑仍然更勝一籌。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