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蘋果晶片合作夥伴台積電已對其在美國的工廠投入數十億美元,包括其目前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代工廠,以及將於 2028 年建成的第二座工廠。雖然預計第三座工廠也即將建成,但這些工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不會對生產蘋果未來的 A 系列和 M 系列晶片有太大幫助,因為尚未動工的工廠的製程將比台灣本土的設施落後大約五年。
據《日經新聞》週三報導,台積電準備在 2028 年前啟動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第二座工廠,該工廠將用於生產 3 奈米晶片。不過,該公司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第三座工廠,用於生產 2 奈米晶片。
第三座工廠的建設將耗時很久,預計在 2030 年底之前完成建設並生產出第一批晶片。如果消息完全準確的話,該報導指出台積電在美國和台灣的生產製程尺寸將存在大約五年的落後。
目前預計 iPhone 18 Pro 將搭載採用 2 奈米生產製程的 A20 Pro 晶片,預計 2026 年發表,不過台積電在量產之前就已經在完善 2 奈米製程了。
分析師郭明錤從 3 月 22 日進行的生產檢查顯示,台積電的良率已達到 60% 至 70% 以上,這對於全面生產來說是令人鼓舞的。然而,這些都是在台灣進行的生產,因為台積電在台灣的工廠已經準備好使用該公司最新的生產製程。
由於美國工廠直到 iPhone 18 推出後才能投入 2 奈米生產,因此蘋果必須從台積電的台灣業務而不是美國採購 2 奈米晶片。
目前,亞利桑那州工廠正在採用 N4 四奈米製程生產 A16 晶片。它還可能為 Apple Watch Series 9 生產 S9 SiP。
美國和台灣在製程規模上的落後,源於台積電在其本土的歷史,以及傾向於在本土營運。除了美國的開發、投資和設施建設的時程外,生產滯後還有另一個原因:中國。「矽盾」的概念是,台灣的晶片經濟規模龐大,重要性足以讓美國擔心其生產受到干擾。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不得不保衛台灣。台積電向美國的擴張可能會引起擔憂,特別是如果台積電最終達到美國和台灣產量的平價,因為這將削弱理論上的保護盾。
位於美國的晶片工廠建設正在緩慢加速,台積電正宣布改善與美國承包商在建設設施方面的合作關係。當被問及此次加速擴張是否會達到「台灣速度」,即兩年建廠,而不是現有的在美國建廠五年時,台積電拒絕發表評論。
在美國建廠有助於分散生產,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供應鏈中斷的可能性,但這樣做的同時也使其台灣業務面臨對世界其他地區重要性降低的風險。
對於蘋果來說,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可以讓 iPhone 的生產更接近本土,同時分散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後者是蘋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實現的目標,透過將其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出去。所有這些舉措都耗費不菲,耗費了數十億美元。它們不僅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見效,而且要真正證明這些舉措對蘋果的獲利有利。
- 延伸閱讀:英特爾股價上漲台積電卻下跌,關鍵都還是在英特爾不賺錢的晶圓代工業務
- 延伸閱讀:台積電與川普政府達成4年協議,宣布在美國增資1000億美元並設研發中心
- 延伸閱讀:台積電 2 奈米 vs. Intel 18A 製程首度正面交鋒:晶體管密度與效能之爭,誰將引領半導體技術新紀元?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