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據傳OpenAI 近期正積極洽談一筆高達 400 億美元的巨額融資,據傳由軟銀領投,但附加條件是 OpenAI 必須在 2025 年底前成功轉型為營利性企業。若轉型順利,公司估值有望上看 3000 億美元。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指出,這筆潛在的融資案規模堪稱新創企業史上罕見。然而,這筆龐大資金的背後卻存在一道嚴峻的門檻:若 OpenAI 未能在年底前完成營利性轉型,則僅能獲得半數資金,即 200 億美元。這不僅是一場攸關資金的博弈,更將深刻影響 OpenAI 未來的發展方向。
軟銀主導 300 億美元挹注,營利轉型成「全額付款」先決條件
消息指出,此輪融資預計將由日本軟銀集團領投,其注資金額可能高達 300 億美元,剩餘部分則由包括微軟在內的其他投資者共同參與。若一切順利,OpenAI 的估值預期將大幅提升至 3000 億美元,鞏固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地位。
然而,這筆 400 億美元的資金並非毫無條件。據悉,資金將分兩階段撥付,初期 100 億美元已大致底定,但後續 300 億美元能否到位,則完全取決於 OpenAI 能否在 2025 年底前成功完成公司性質的轉變。若轉型未能達成,第二階段的資金將大幅縮減至 100 億美元,使得總融資金額直接減半至 200 億美元。
ADVERTISEMENT
軟銀作為本次融資的主導者,顯然希望透過此項嚴苛條款,加速推動 OpenAI 的營利性轉型,以確保其龐大投資的未來回報。對於 OpenAI 而言,這既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轉型壓力。
微軟態度成改組關鍵變數
OpenAI 最初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成立,其獨特的組織架構曾被視為吸引頂尖人才和維護公司使命的核心要素。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商業化需求的提升,OpenAI 的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
不過,OpenAI 的改組之路預計將面臨多重挑戰。首要的障礙便是來自於其最大股東——微軟的態度。作為 OpenAI 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微軟持有大量的公司股份,對於 OpenAI 的重大變革擁有實質上的否決權。市場普遍認為,微軟對於 OpenAI 的轉型可能抱持謹慎態度,雙方的談判過程預計將會是一場艱苦的拉鋸戰。
ADVERTISEMENT
此外,加州總檢察長也將對 OpenAI 的轉型進行審查,法律與監管層面的不確定性也為此次改組增添了更多複雜性。雪上加霜的是,長期以來對 OpenAI 抱持批評態度的伊隆·馬斯克,據傳也正透過法律途徑試圖阻止這次改組,這無疑為 OpenAI 的轉型進程埋下了一顆潛在的「地雷」。
馬斯克與 OpenAI 的恩怨可追溯至 2023 年底,當時 OpenAI 董事會曾以奧特曼在溝通上「未能保持一貫誠實」為由,短暫解除了其執行長職務,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也讓投資者開始質疑 OpenAI 非營利結構的穩定性。儘管奧特曼隨後成功復職,但投資者的疑慮並未完全消除,反而加速了推動 OpenAI 轉型的呼聲。
200 億美元成「生死線」,OpenAI 面臨嚴峻考驗
對於 OpenAI 而言,這次改組不僅僅是獲得 400 億美元融資的門票,更是一場關乎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戰役。目前,OpenAI 每年在 AI 模型訓練、系統營運以及吸引頂尖研究人才方面投入巨額資金,虧損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此外,公司還承諾投入 180 億美元進行名為「星際之門」的資料中心計畫。
ADVERTISEMENT
若最終僅能獲得 200 億美元的融資,OpenAI 的財務狀況將更顯緊張,原先規劃的發展藍圖可能需要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投資者之所以願意持續投入資金,主要是看好 OpenAI 在轉型後能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並期待手中的可轉換債券能轉換為更具價值的傳統股權。一旦轉型失敗,不僅 OpenAI 的資金鏈將面臨壓力,投資者的信心也可能受到動搖。更重要的是,OpenAI 與新聞集團等內容供應商之間的授權協議也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這些都是 OpenAI 在轉型過程中必須考量的成本。
預估 2025 年營收將大幅成長,但獲利仍需時日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預計在 2025 年將實現顯著的營收成長,從去年的 37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127 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三倍。更令人矚目的是,預計明年 OpenAI 的營收將有望再次翻倍,達到 294 億美元。而到了 2029 年,這個數字甚至可能上看 1250 億美元。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OpenAI 針對消費者和企業市場推出了多項訂閱服務。截至去年 9 月,其企業版 ChatGPT 的付費用戶數量已突破 100 萬。近期,OpenAI 還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 ChatGPT Pro 訂閱方案,並積極探索針對特定 AI 產品收取每月數千美元的高端定價策略。
ADVERTISEMENT
然而,高速成長的背後也伴隨著高昂的成本。開發領先的大型語言模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採購高效能晶片、建設先進的資料中心以及招募頂尖的 AI 研究人才。據悉,OpenAI 預計最快要到 2029 年才能實現現金流為正。這意味著,儘管營收呈現飛速成長的態勢,OpenAI 仍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以維持其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OpenAI 的這場融資博弈不僅是其自身發展的關鍵轉捩點,更反映出當前生成式 AI 領域激烈的競爭態勢。在這波 AI 熱潮中,資金和技術實力是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要素。若 OpenAI 能順利完成營利性轉型並獲得足夠的資金挹注,不僅能進一步鞏固其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還可能與競爭對手拉開更大的差距。反之,若轉型失敗,OpenAI 或許將被迫在資金壓力下尋找新的發展策略。究竟 OpenAI 能否成功獲得 400 億美元的資金,答案將在 2025 年底正式揭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