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根據市場分析師 Jeff Pu 最新報告指出,蘋果(Apple)兩款折疊螢幕裝置的開發進度再突破,預計最快將於 2025 年底開始量產,並在 2026 年底至 2027 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市售版本。
其中備受關注的,便是一款具備 18.8 吋超大可折疊螢幕的設備,這將是蘋果旗下首度進軍「筆電/平板混合形態」領域的重要產品。
兩種裝置:一手機一巨型折疊機,後者成焦點
根據報告,蘋果目前正在開發的兩款折疊裝置分別是:
ADVERTISEMENT
-
7.8 吋可折疊手機:預計為 iPhone 系列的全新分支,對標三星 Galaxy Z Fold 系列。
-
18.8 吋折疊螢幕裝置:定位尚未完全確定,備受市場期待。
關於這款 18.8 吋裝置,目前各界有不同看法:分析師 Jeff Pu 認為,它是 MacBook 與 iPad 的融合體,將搭載 macOS 系統並支援觸控。至於彭博記者 Mark Gurman 則認為會定位為新一代 折疊 iPad。而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則堅持看法,認為它會是折疊版 MacBook。
蘋果內部可能尚未最終定調,而這項選擇將取決於產品推出時搭載的系統版本:若為 iPadOS,則偏向平板定位;若為 macOS,則會更貼近筆電功能。
可折疊 Mac/iPad 的可能性與挑戰
如果蘋果真的推出此一超大尺寸折疊設備,它將成為一種介於 iPad Pro 與 MacBook 之間的新物種。特別是若支援 macOS,將改變使用者對「便攜工作站」的想像,也可能直接對應如 ASUS Zenbook Fold 或 Lenovo X1 Fold 等市場先行者。
ADVERTISEMENT
但與此同時,蘋果也需克服多項挑戰,例如:
-
折痕問題:作為蘋果首款折疊裝置,消費者期待其能解決目前他牌設備常見的摺痕可見度與壽命問題。
-
系統與應用適配:macOS 或 iPadOS 是否能無縫對應折疊螢幕操作,將影響整體體驗。
-
定價與市場接受度:大尺寸折疊裝置可能造價不斐,蘋果如何定位價格區間與目標族群,備受關注。
蘋果進場時機成熟?供應鏈也開始動起來
蘋果雖不常當科技市場的「第一人」,但向來擅長在技術與市場成熟後進場並「做大蛋糕」。Jeff Pu 指出,在三星、華為等品牌經過多年市場教育後,消費者對折疊螢幕裝置的接受度已顯著提高,現在正是蘋果出手的好時機。
據悉,目前涉及蘋果折疊裝置供應鏈的台廠與中廠包含:富士康、藍思科技、領益智造、舜宇光學等,顯示該產品已進入較為實質的研發與試產階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