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6:30

GPT-4o、GPT-4.1、o1-pro......OpenAI產品命名越來越亂,複雜到連Altman都承認該改一改

ADVERTISEMENT

OpenAI 最近宣布推出全新 GPT-4.1 模型系列,除了首度支援高達 100 萬 token 的上下文視窗,效能也有所提升。不過,這三款新模型的命名——GPT‑4.1、GPT‑4.1 mini、GPT‑4.1 nano——又讓人一頭霧水,延續了 OpenAI 一貫的命名混亂。

根據 OpenAI 表示,這些模型在多個面向上都超越 GPT-4o,但特別的是,GPT-4.1 僅開放給開發者透過 API 使用,一般使用者無法在 ChatGPT 介面中直接體驗。

這次最大亮點是「100 萬 token 上下文視窗」,約可處理 3,000 頁文字的資訊量,與 Google 的 Gemini 模型相當,後者早已支援類似的長內容處理能力。

ADVERTISEMENT

GPT-4.5 要退場了,ChatGPT 還會留著?

同時,OpenAI 也宣布將在 API 停用 GPT-4.5 Preview 模型,這款 2025 年 2 月上線、曾被批為「災難」的過渡型產品,將在 2025 年 7 月退役,開發者需提早轉移。不過在 ChatGPT 中,GPT-4.5 仍會暫時保留。

命名愈來愈亂,連 Sam Altman 都認了

你如果覺得命名亂七八糟,其實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早在今年 2 月就已坦承這點。他在 X(原 Twitter)表示,OpenAI 的產品線和命名方式確實變得太過複雜。

ADVERTISEMENT

舉例來說,OpenAI 在 ChatGPT 介面中提供的每一種模型,都有各自的優勢與限制,包含是否支援圖片處理或產生等附加功能,但對使用者來說,要搞清楚哪一款最適合某種任務並不容易。以下是這些模型的簡要整理:

  • GPT-4o:OpenAI 目前的「標準版」語言模型,也是目前綜合表現最強的通用型 AI。

  • GPT-4o with search(含搜尋功能):在 GPT-4o 的基礎上加入即時網頁搜尋功能。

  • GPT-4o with 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模式):這個版本會透過特殊架構,讓 GPT-4o 能在網路上多次搜尋並彙整成一份報告。

  • GPT-4o with scheduled tasks(排程任務模式):允許 GPT-4o 定期執行特定任務(如網頁搜尋),並定時提供更新內容給使用者。

  • o1:OpenAI 的「模擬推理(Simulated Reasoning, SR)」模型,設計上會主動使用「逐步思考」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處理邏輯推理或數學題時表現優於 GPT-4o,但在寫作或創意表現上相對較弱。

  • o3-mini:未公開的「o3」模型的小型化快速版本,是 o1 的後繼機種,但因為「o2」商標無法使用而跳過命名。

  • o3-mini-high:o3-mini 的進階版本,推理更深入但運行速度較慢。

  • o1 pro mode:目前 OpenAI 所提供最強的模擬推理模型,速度最慢,但邏輯與思考能力最完整,僅限付費 Pro 帳戶使用。

  • GPT-4o mini:舊版 GPT-4o 的輕量版,當初設計給免費用戶使用,速度快、成本低。OpenAI 保留此版本,主要是為了相容一些特定提示詞的需求。

  • GPT-4:OpenAI 在 2023 年首次推出的 GPT-4 傳統版本,現在屬於較舊的型號。

  • Advanced Voice Mode(進階語音模式):專為語音互動設計的 GPT-4o 版本,支援即時語音輸入與輸出。

目前 ChatGPT 已塞滿各種型號:GPT-4o、GPT-4o mini、o1-pro、o3-mini、GPT-4、GPT-4.5……每款之間的差異讓使用者霧煞煞。

ADVERTISEMENT

Altman 當時說,未來會以 GPT-5 為契機,統整 GPT 系列與 o 系列。不過這次推出 GPT-4.1,顯然與「整併品牌」的方向相違,反而更像是「暫時性」過渡模型,不夠重大卻又值得發布的那種。

GPT-4.1 比 GPT-4.5 強嗎?答案:看場合

就某些表現來說,GPT-4.1 確實勝過 GPT-4.5,例如在 SWE-bench Verified 程式碼測試中,GPT-4.1 得分為 54.6%,遠高於 GPT-4.5 的 38.0%,而且生成程式碼也更穩定。

但在其他方面,如學術知識測驗、指令理解、圖像任務等,GPT-4.5 表現仍略勝一籌。OpenAI 表示,GPT-4.1 雖非全方面更強,卻在 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之下,仍能達到「足夠好」的實用效果。

ADVERTISEMENT

GPT-4.5 的運行成本驚人,每百萬 input token 要價 75 美元(約新台幣 2,430 元),output 則高達 150 美元(約新台幣 4,860 元);而 GPT-4.1 則便宜得多,input 為 2 美元(約新台幣 65 元),output 為 8 美元(約新台幣 260 元)

至於 mini 和 nano 版本則更便宜:

  • GPT-4.1 mini:input $0.40(約 NT$13),output $1.60(約 NT$52)

  • GPT-4.1 nano:input $0.10(約 NT$3),output $0.40(約 NT$13)

為何 GPT-4.1 不開放給 ChatGPT 使用者?

OpenAI 表示,GPT-4.1 等研究模型的改進,會「逐步整合」進 ChatGPT 使用的 GPT-4o 版本,讓 ChatGPT 保持在一個不斷更新的狀態。換句話說,ChatGPT 使用的是一個動態演進的統一模型,而開發者透過 API 則能精準選用符合需求的具體模型版本。

這形成一種雙軌策略:ChatGPT 使用者獲得統一但模糊的體驗,而開發者則享有更細緻、明確的選項。

只是命名上的混亂仍未解決,其實這也是一個謎團:OpenAI怎麼沒有想過讓ChatGPT來幫他們解決命名規則的問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