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6:23

「拼多多」臉書上廣告、短影音跑不完,與淘寶買東西有何不同?為什麼最近推銷廣告這麼多?

ADVERTISEMENT

最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臉書或是其他社群上,中國的電商平台「拼多多」似乎加大了對台灣的廣告力度,不僅是平面的廣告,或是找了國內網紅做短影音的廣告,這些曝光的頻率都相當高,顯示他們投放廣告的力度。

那麼,「拼多多」是什麼?與我們熟知的淘寶、蝦皮等海外電商有何不同?以及為什麼最近開始拼多多會加強廣告的力度?

文章目錄

ADVERTISEMENT

從拼團小平台到超級電商巨頭:拼多多

提到中國電商,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與天貓,但在短短不到十年內,另一個名字悄悄崛起並強勢挑戰地位——那就是「拼多多」

這個主打「拼團購物」與「價格屠殺」的電商平台,近年不僅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更透過旗下國際品牌 Temu 橫掃美國與全球市場,引發產業高度關注。

拼多多(Pinduoduo)由前 Google 工程師黃崢於 2015 年在上海創立,一開始只是個專攻微信拼團購物的應用,透過社群分享機制、紅包補貼與低價商品迅速擴張,鎖定的是「中國三線以下城市與農村地區」等過去被忽略的下沉市場。

ADVERTISEMENT

在短短數年內,拼多多成功打進中國消費大眾市場,並於 2018 年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PDD)

與傳統電商不同,拼多多運用了「C2B(由消費者主導供應鏈)」的模式,直接連結中國大量中小工廠,省略中間通路、削減包裝成本,打造出「不追求品牌,只追求性價比」的商品生態。

拼多多 VS 淘寶:不一樣的電商思維

雖然表面上同為電商平台,但拼多多與淘寶之間有明顯的商業邏輯與用戶差異:

ADVERTISEMENT

項目 拼多多 淘寶/天貓(阿里巴巴)
創立時間 2015年 淘寶:2003/天貓:2012
核心模式 拼團+補貼+社交導流 搜尋導向+品牌導向
商品組成 無品牌工廠貨為主 品牌旗艦店與中小賣家並存
目標市場 三~五線城市、價格敏感族群 一~二線城市、品質導向用戶
推廣方式 社群分享、紅包拼團 搜尋廣告、直播帶貨、內容推薦

簡單來說,拼多多是低價衝量的「價格導向型」電商,而淘寶則是內容驅動、品牌導向的電商平台。兩者瞄準的用戶群與購物情境,幾乎完全不同。

淘寶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型電商平台,自2003年起即扮演線上購物入口的重要角色,旗下的天貓則主打品牌旗艦店,是許多一線品牌的官方銷售通路,訴求「品質與信任」。

相較之下,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一開始便走向極致低價策略,以「拼團購物」和「社群裂變」模式迅速攻佔三線以下城市,讓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也能在線上享受團購紅利。

ADVERTISEMENT

在推廣手法上,淘寶重視平台內容生態,靠直播帶貨、演算法推薦與官方活動(如雙11、聚划算)進行轉換。而拼多多則依賴社交平台傳播,尤其結合微信,透過「邀請朋友拼單拿折扣」、「分享連結領紅包」等手法實現病毒式成長。

雖然拼多多以超低價吸引大量用戶,但在產品品質與信任感上,過去也曾飽受爭議,甚至一度被冠上「假貨溫床」的標籤。不過近年來,拼多多逐步導入「百億補貼」、「品牌館」等機制,並加強平台審核與客服機制,試圖扭轉形象。

反觀淘寶/天貓在品牌端仍有強大優勢,但在價格與流量紅利被壓縮的情況下,也正積極尋找新變現方式,包括加碼短影音與內容電商。

集團規模快速擴張,多種電商全球佈局

而相較於淘寶在台灣佈局已久,而拼多多先前則是主要在針對美國市場,以旗下的Temu 電商品牌佈局。一直到去年去年年底開始,拼多多也針對台灣推行了免運費的活動,加大在台灣推廣的力度。

拼多多母公司 PDD Holdings 目前市值已突破 1700 億美元,2023 年更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企業之一。該集團旗下的 Temu 品牌自 2022 年進軍美國後,以「免運費、全場特價」策略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蟬聯下載冠軍,2024 年進一步進軍台灣與東南亞市場。

為了強化國際擴張腳步,PDD 於 2023 年將總部從中國遷至愛爾蘭,正式轉型為國際企業控股架構,顯示其全球化企圖心。自 2022 年進軍美國市場後,以「超低價+免運費」模式迅速走紅。隨後 Temu 也拓展至歐洲、加拿大、紐澳與東南亞市場。

2024 年底,Temu 正式進入台灣市場後,便迅速展開大規模推廣戰,透過社群廣告、KOL 合作、搜尋投放與應用程式商店推播搶佔能見度。根據數位行銷業者觀察,Temu 是去年台灣最積極投廣的外國電商之一

在價格策略上,Temu 主打超低價商品,部分品項甚至低於蝦皮與蝦皮商城內商家,對台灣消費者有明顯吸引力,也讓競爭對手感受到壓力。

關稅衝擊中國海外電商:成本暴增,價格上調

川普政府於2025年5月2日起終止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中國及香港進口包裹免稅待遇(de minimis exemption),並對這些包裹徵收高額關稅。稅率從每件25美元或價值30%飆升至90%或每件75美元,6月後更將提高至200美元。Temu仰賴低價進口商品的商業模式首當其衝。

為應對成本上升,Temu宣布自4月25日起對美國客戶調漲價格,部分商品價格已上揚50%。此外,物流成本增加導致清關時間延長,訂單交付延遲,引發部分消費者不滿,退貨及差評增加。

關稅政策削弱了Temu在美國的競爭力。SimilarWeb數據顯示,Temu在蘋果App Store的下載量自4月起下滑62%,排名跌出前100。部分商品因成本壓力下架,訂單量顯著減少。一位Temu中國賣家透露,其訂單量較平時下降約30%。

中國賣家可能改用拼多多向亞洲地區銷貨

雖然Temu試圖通過擴大美國當地倉儲來縮短配送時間,但海外倉成本高昂,對中小型供應商形成負擔,目前僅20%的發貨來自海外倉。長期來看,Temu可能將生產轉移至越南或土耳其等第三國以規避關稅,但這些地區的勞動效率和隱性成本可能限制效益。

市場分析人士警告,若關稅政策持續,Temu的低價優勢將進一步受損,市場份額可能被其他電商平台搶占。X平台上已有評論預測,若高關稅維持半年,Temu可能面臨破產風險。

而相較之下,中國的低價商品的賣家手中還是有大批的貨要找地方賣出,台灣憑藉成熟的物流和供應鏈基礎,也就成為中國賣家的避風港之一。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他們加強了拼多多這個平台的廣告力度。而且,淘寶在台灣長期以來幾乎在社群上沒有見過廣告,但是拼多多在中國就是以社群平台傳播起家,而且集團資本雄厚,因此在社群上打廣告的力度一上看來就用的很大。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說廣告看的很心動,便宜也不見得沒好貨,但是中國賣家太多品質又良莠不齊,平台不見得會幫忙審核,因此太便宜的東西真的建議下單前要三思。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