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Samsung 新款旗艦智慧型手機 Galaxy S4 終於正式發表,網路上免不了浮現一堆鍵盤 PK 討論文章,不過最吸引人的,是中國論壇搶先刊出肢解分析文章,有網友質疑 Galaxy S4 似乎沒有 EMI 遮罩,電磁波豈不是要暴量呢!電磁波議題人云亦云,如果你願意花點時間看驗證單位的資料,會比在網路上爬文來得容易建立正確觀念。
有EMI遮罩等於電磁波強度低?
在 Samsung 發表會前後最有爆點的訊息,反而是中國論壇 IT168 搶在前頭,肢解分析 Galaxy S4 硬體結構的文章刊出(中國聯通訂製版 GT-I9502)。這或許比以往新 iPhone 推出不久後,有人將它丟進強力果汁機攪碎,還要來得吸引人注意吧!
眼尖的台灣網友發現(或者說是酸…..),內部用料好壞姑且不論,令人納悶的是似乎沒有看到 EMI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電磁干擾)遮罩,也難怪 Samsung 手機經常有電磁波疑似偏高的問題。此話部分依據是來自日前某電視節目,針對多款手機進行電磁波測量,得到結果看似有點嚇人,讓部分有收看到該節目的網友印象深刻,所以這幾天又被翻出來討論。
▲ 鐵灰色部分如果不是金屬材質,那會是塑鋼嗎?筆者不在意,因為 Galaxy S4 結構設計如何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測試有規範可循,要用對設備
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爭論許久,先進國家乃至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先後制定出多種無線通信設備的電磁輻射相關規範、建議值,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EMI這些字眼大家應該不陌生。舉如手機、無線網路卡/路由器、藍牙等裝置,廠商設計產品會經由測量調整,讓產品符合規範要求。這些電子產品在上市前,大多會送往獲得認證的機構進行測試,通過認證才能進行銷售(視國家而定),反之則是要再次進行修改與送測動作。
台灣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以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財團法人台灣電子檢驗中心(ETC)是通過授權產品驗證證書的驗證機構之一,相關網站上有一些資訊值得大家參考,對電磁波建立正確的觀念。各國測量標準普遍是以SAR(電磁能量特性比例吸收值)為主,量測數值單位為W/kg,人體吸引量和手機材料、尺寸,以及手部組織吸收、使用距離等條件有密切關聯,得在專業實驗室與專業設備搭配測量才準確。
依據NCC的Q&A內容來看,這幾天死灰復燃的各家手機電磁波議題,前述電視節目疑似用高斯計(Guass Meter)來測量電磁波,除了設備無法測量到真正的強度外,測試環境也不符合正規測試驗證要求,結果自然是可議的。如果你很在意手機的電磁波問題,甚至會列為選購買新機的參考重點,與其在網路爬文,各方資訊看得霧煞煞,倒不如來看看專業測試認證結果吧!
筆者自NCC審驗合格各型手機SAR值資料清單中,節錄幾家常見品牌的測試結果,依品牌字母排序如下~
▲完整內容可參考 審驗合格各型手機SAR值資料清單 。
EMI遮罩不見得是絕對必要
筆者撰稿期間和廠商哈啦了一下,「重點應該是測不測得過,而不是有沒有金屬遮蔽」這隨口閒聊的話值得大家思考。EMI 遮罩不過是設計手法,能通過測試檢驗才是目的,如果能通過國家規範要求就代表電磁波沒有超過標準,就算沒有 EMI 遮罩又如何。你覺得呢?
無論如何,RF(Radio Frequency,無線射頻)和 EMI 是門學問,筆者跟他們不熟、也沒有從事過相關產業,所以不加以發表個人看法。大家如果對這方面訊息有興趣,T客邦或許可以規畫和廠商聊聊,讓大家進一步認識電磁波的兩三事。
不過S4真的是醜到掉渣XD
※ 引述《散彈槍》的留言:
> 反正有過就是有過,符合標準就可以了,反韓情結相當嚴重的才會拿來做文章吧
>
> 不過S4真的是醜到掉渣XD
檔案無法下載
只是...嗯哼!另一陣營的根本不相信這些數據,甚至連花錢就能解決的話都說出來了...
還好ncc沒看見,不然這麼嚴重的質疑ncc大概會火冒三丈吧
Lumia 928要出了~先做做功課也是應該的!
公司自己是做研發的,
小台的機器只能測出個大概,
那邊比較高,哪邊比較低,還有大致的數值~
要真的像報告那樣把小數點後面幾位都列出來...
機器還挺龐大的。
> 編輯阿
>
> 檔案無法下載
已修正,謝謝。
> 其實編輯翻出這些數據根本沒用,當初網路吵成一團的時候就有人去翻這些數據了....
> 只是...嗯哼!另一陣營的根本不相信這些數據,甚至連花錢就能解決的話都說出來了...
> 還好ncc沒看見,不然這麼嚴重的質疑ncc大概會火冒三丈吧
大概是用嘴巴測比較準,NCC(台灣)、FCC(美國)、CE(歐盟)、......專業設備與法規都比不上__民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