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10:05

可穿戴不代表想穿戴、可穿戴也不代表可見...... 對穿戴式設備市場現狀的幾點看法

ADVERTISEMENT

本文作者Charles Hudson是手機遊戲公司Bionic Panda Game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同時也是SoftTech VC的一名VC。他在文中簡單談了一下他最近對幾組穿戴式設備(Google Glass、FitBit、Jawbone Up和Pebble智慧型手錶)體驗之後的幾點看法。載於其部落格。

可穿戴 VS.想穿戴

我認為目前穿戴式設備的設計,對於用戶來說,還僅僅是「可以穿戴」,而非「想要穿戴」,目前我們所處的市場階段是:廠商競相去實現這樣一個功能,卻忽略了產品的時尚感和設計感。

可穿戴≠可被看見

我體驗過的許多早期的穿戴式設備都在身上明顯可見。它們也許是戴在臉上或是戴在手腕上,別人一眼就能發現。但我認為有趣的可穿戴技術也可以是無形的,改善第一代穿戴式設備設計的一個方式就是儘量把產品「藏起來」而不是讓它明顯可見。

ADVERTISEMENT

續航能力差

和其他大多數電子設備一樣,穿戴式設備的續航能力是其痛點。我已經有一堆東西需要一天一充: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這些穿戴式設備無疑是增加了這一負擔。下一代穿戴式設備若想實現真正的飛躍,首先要提供能持續維持數周的續航能力。

過於依賴智慧型手機

許多穿戴式設備沒有原生的網路連接功能,依賴於透過藍牙或其他方式與另一個擁有更強處理能力、更多記憶體和儲存容量的設備進行連接(通常為智慧型手機)。目前這一代的穿戴式設備是作為智慧型手機的附屬設備設計的,它們無法單獨生存,它們只是智慧型手機的補充和延伸。

穿戴式設備的UI和UX有大量改善空間

我們花了幾年時間去理解智慧型手機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但即使如此,我們對資料連接、GPS 和感應裝置的組合能碰撞出什麼火花依然一知半解。相比之下,我們對穿戴式設備的探索才剛剛起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